對隆陽區板橋鎮於柴河村黨支部書記蔣德先來說,2020年的元宵節將會是他永遠難忘的一個元宵節。因為疫情防控檢測安排,他和兒子蔣興雙各自駐守在進村路口的兩頭,頭頂一輪圓月,做一條路上的守護者,算是他們父子兩個人的「別樣」團圓。
而像蔣德先一家一樣上陣的父子兵、母子兵、夫妻檔在板橋鎮還有30、40家。丈夫守卡、妻子送飯,父親守卡,兒子消毒...許多村裡都有這樣的家庭並肩在「戰疫」的第一線。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卻在防疫這場阻擊戰里有了一樣義無反顧的選擇,我要上,我也去。
「我87年就入黨,又是小組長,當然要站出來」有著30多年黨齡的李鳳茹很堅定地說。李鳳茹守的勸返點位於馬王社區立煌營,是通往村裡及鄰近郭里村的主道路重要卡點,平時人流量達數千人。談及每天長達13個小時的堅守,已經68歲的她毫不在意「我身體好的很」。倒是她的小孫女于娟很擔心,「奶奶年紀大了,我想替她來的,但她說我是積極分子,沒有替不替的,都要上」。「什麼是積極分子,積極分子就是組織在考察你,現在國家有難需要你,你就要經得起考察」李鳳茹說。除了孫女,李鳳茹的兄弟、女兒、女婿全部都安排進了卡點輪流值班,「自從村裡設起了勸導站,我們家就沒完整的坐在一起吃過飯」。李鳳茹的女兒笑著說,「我們一家三代,代代有黨員,光榮」。
對於李鳳欽、趙阿定夫婦來說,背著藥箱走街串巷消毒是最近一段時間的「健身」項目。1月28日,得知村裡要定期進行消毒後,擔任保潔員的趙阿定主動找到沙登村黨總支部要求做消毒員,「村裡的路我天天掃,哪裡容易積水、哪裡是死角我最熟悉」趙阿定說,為了能加快噴洒速度,趙阿定還叫上了丈夫,與村裡其他兩名志願者,各自劃區域進行噴洒。從主幹道、小巷、溝渠到公共場所,夫妻兩人每天要花5個小時要走3公里進行消毒,「消毒水噴到人家家門口,大家才放心」。趙阿定說。
「怕啊,但也不怕」是這些家庭崗被問到是否有擔心時,回答最多的答案。這些疫情下平凡又不平凡的家庭,以父母為榜樣、以夫妻守望、以祖孫接力,詮釋著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商睿)(責編 胡家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4wpP3ABjYh_GJGVLK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