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去學校接孩子放學,有一位家長在學校門口發傳單,大意是說他家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虐待了,在這裡我特別交代一下,在我家孩子讀小學的學校旁邊就是幼兒園,事情就發生在這家幼兒園裡。
至於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但足夠引起家長們的恐慌,人群中就有家長開始議論,擔心自己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也受欺負,「孩子這麼小,表達不清楚,就是受欺負了也不知道啊!」「幼兒園有監控也沒用,還有盲區,咱們根本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情況」。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在讀小學,一個在讀幼兒園,我認為相比於小學生,家長們可能更擔心在幼兒園的寶寶受到委屈,比如被老師虐待,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年齡小,表達不是很清楚,我們無法從孩子的嘴巴里知道發生了什麼,每每有媒體爆出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都讓家長捏一把汗。
首先我覺得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雖有發生,但畢竟是小機率事件,不必人心惶惶,但這並不等同於我們可以不去關注孩子,大家可以做好以下幾件事。
孩子年齡小,表達不清楚,我們不能從孩子嘴巴里問明情況,但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1.孩子突然不喜歡上幼兒園,夜裡驚醒、做噩夢
如果孩子一直很喜歡上幼兒園,每天去幼兒園的時候都高高興興的,突然有一天他哭鬧著不去幼兒園,很可能在幼兒園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當然這不一定是受到了欺負,有可能是被老師批評了。
我家二寶上個星期就反覆地跟我說不去幼兒園,早晨去幼兒園的時候特別煩躁,我問他原因,他就說老師說我。後來我和老師溝通,老師說是因為最近孩子犯懶,不願意自己穿衣服,老師讓他自己動手穿衣服,二寶就耍賴皮,被老師批評了。
據我了解,通常孩子在幼兒園的第一個月,老師對孩子的要求非常低,不會給他們立規矩,等到孩子適應了幼兒園之後,老師就會給孩子立規矩,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比較煩躁,不願意去幼兒園。
所以,我們不能光從孩子不去幼兒園來判斷孩子是否受了委屈,還要結合他夜裡睡覺的時候是否會出現突然驚醒、做噩夢的情況,一般孩子過於緊張焦慮、恐懼,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家大寶讀幼兒園的時候,前三天夜裡會突然驚醒大哭,若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就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孩子身體上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外傷
晚上孩子給孩子脫衣服的時候,我們可以留意一下孩子身上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外傷,不如劃傷、淤青等,尤其是一些不易受傷的部位出現外傷,比如孩子的腋下、肚子上出現淤青,通常來說孩子的膝蓋、胳膊肘等部位更容易受傷。
當然,這也不排除是孩子自己在跑跳的時候磕傷的,先問問孩子,以後多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切不可武斷行事。
3.孩子是否會自言自語,說一些惡狠狠的話
孩子雖然不會直接表達出自己受了欺負,但是他會在言行上表現出來,比如,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奶聲奶氣地,很溫柔,最近卻總對你吼;以前和玩具一起玩的時候,會哄玩具睡覺,會給玩具蓋上衣服,現在卻總摔打玩具,並嘴中念念有詞,「你再不聽話,我就打你,罰你站到廁所里去。」「我不跟你玩,你走開,不走開,我就打你的頭」這也是一種信號,應當引起注意。
孩子受委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老師有虐童行為;二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兩種情況的解決方法是不同的。
1.老師有虐童行為
如果是老師有虐童的情況,那麼,我們要第一時間與幼兒園聯繫,情況嚴重的話要報警,並保留證據,為今後的維權做好準備工作。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心裡會很著急,控制不住情緒,動手打人,或者發傳單,廣而告之。
我認為這兩種做法都是欠妥的,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將事情搞砸,解決問題的話,我們可以找相關部門,比如教育局、警方等,當然我們也可以藉助媒體曝光,但不是自己站在街邊發傳單,如果我們證據不足,有可能被對方反咬一口,讓事情變得負責,不容易解決。
2.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家長得知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後,通常會教孩子打回去,「他打你,你打他呀!」且不說該不該教孩子以暴制暴,不是我們教孩子打回去,他就敢他的。打架不光要有行動,心裡也得自信才行,有些孩子心裡非常恐懼,他在被打後是不敢還手的。我們一味地讓他還手,只會讓他更自卑,因為他做不到啊!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孩子被打後,讓孩子隱忍或者逃跑,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在孩子無法與對方抗衡時,一定要教會他如何保護自己,比如在受到欺負時,大聲喊叫,以此引起老師的注意。
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和老師、對方的家長溝通,共同來解決孩子被欺負的問題,我們可以告訴老師,平時要多留意愛打人的孩子,做遊戲時,儘量讓兩個孩子隔著遠一些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和孩子講大道理,他有可能聽不懂,那麼,我們就可以把他的事情編成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當自己被欺負時,如何去尋求他人的幫助。
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只有我們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讓孩子在我們這裡感受到安全,他才能更自信地去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