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養雞,是一種概念炒作,還是真實存在?

2019-10-10     愛養殖的小仙女

最近有人提出了「地下養雞、地上種菜」的立體種養模式,而且已經有些已經在開始做了實踐,中央電視台7 頻道「科技苑」欄目也曾經做了報道,地下養雞究竟是養雞新的模式,還是炒作呢?

河北衡水有個案例:雞舍長60米、寬6米、高2.8米高,裡面飼養著大約5000隻雞。養雞場裡有10棟這樣的雞舍,一共養了50000隻雞。雞舍寬敞、乾淨、沒有我原先想像的濃烈撲鼻的雞糞臭味。曉紅說,在雞舍里設計安裝了自動清糞設施,隨時清理雞糞,所以雞舍比較乾淨,異味很小。

地下養雞場優勢在於:

1.節省地方,現在可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特別作為耕地來說,不可能用來起雞舍;但是這個地下養雞場建好後理論在上面種植農作物也是完全可以的,地下養雞,地上種菜,能夠將空間合理利用。

2.採用U形風道設計,為了殺滅空氣中攜帶的病毒細菌,風道內還安裝了紫外線燈管和臭氧離子發生器,經過120米的殺菌消毒,顯著提高了防範禽類傳染病的安全係數。

3.地下養雞受冷熱風寒等影響較小,採食量穩定,產蛋率比較穩定,蛋殼顏色也好,高峰期持續時間長,

4.地下養雞受氣候影響小,所以發病率比較低,平均藥費很低,死淘率低。

但是地下養雞場也有很多的劣勢:

1.地下養雞在北方高海拔地區相對比較好,雨水區很麻煩了,排水是一個大的問題,海拔比較低的地方和降雨量比較多的地方要慎重考慮。

2.建築成本增加,建築成本比在地面上建雞舍成本高,通風也需要另外的風管導風,屋頂上種植的話承載也比較大,所用的建築材料會比較多。

3.用電成本增加,光照、通風等設備需24小時用電,而且一刻也不能停電,需要額外安裝發電機,增加了用電成本和投資成本。

4.人工成本增加,飼料要從地面到地下,雞蛋與雞糞要地下,這一個輸送的過程都需要人力,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

總之.地下養雞模式將養雞從地上轉向地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這是一種模式的創新,是值得發揚的,只是每個地方都有差異,做之前要充分考慮,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優勢,不要盲目跟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3EsvW0BMH2_cNUg-v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