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家裡差點走出第三個封疆大吏,他自己退出了

2021-05-10   勇哥讀史

原標題:李鴻章家裡差點走出第三個封疆大吏,他自己退出了

清朝時期,總督和巡撫被視為封疆大吏,位高權重。特別是到了晚清,總督和巡撫掌管一省或者數省的軍民政大權,隱然與清廷有分庭抗禮的趨勢。清廷遇到重大事件,難以決策之際,一定會向各地總督和巡撫徵求意見。

正因為此,尋常人等,很難當上總督、巡撫。一個家庭能夠走出一位總督、巡撫,已經非常不容易,更別說兩個以上了。曾國藩的家庭足夠顯赫了吧?他和弟弟曾國荃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也僅僅是一個擔任兩江總督,一個擔任山西巡撫。曾國荃後來當上陝甘總督、兩江總督時,曾國藩早已撒手人寰了。

李鴻章的家庭可能是少有的例外之一。

李鴻章的父親叫李文安。李文安一共生育了6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瀚章、次子李鴻章、三子李蘊章、四子李鶴章、五子李鳳章、六子李昭慶。李鴻章排行第二,人們稱為「李二先生」。坊間戲言:「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出處正是來自這裡。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名臣,1862年就當上了江蘇巡撫,此後歷任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兩廣總督等職,躋身封疆大吏之列,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李鴻章的大哥李瀚章,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從能力上來看,李瀚章趕不上李鴻章。但李瀚章的官運並不比李鴻章差。就在李鴻章當上江蘇巡撫之後,沒過幾年,李瀚章就當上了湖南巡撫。接著,李瀚章歷任江蘇巡撫、浙江巡撫、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等職,也是朝廷里屈指可數的幾個封疆大吏之一。

李鴻章和李瀚章,在同一時間裡都擔任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這樣的現象在清朝歷史上極為罕見。

鮮有人知的是,李鴻章家裡還差點走出一位封疆大吏。他就是李鴻章的五弟李鳳章。

李鳳章,字桂山,號稚荃,安徽合肥人,生於1833年,比李鴻章小10歲。父親李文安在京城當官時,曾經長期將李鳳章帶在身邊,在國子監里讀書。李鳳章讀書非常努力,準備參加科舉考試。可是,由於李鳳章的籍貫在安徽合肥,不能在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當他成年後,只能回到老家安徽合肥應考。

然而,這時候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太平軍興起於廣西,短短几年之內,就經過湖南、湖北等地,進入到安徽。安徽大部分地方處於戰亂之中,根本就沒辦法舉行科舉考試。李鳳章只好追隨父親李文安,在安徽興辦團練,抵抗太平軍,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1860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後,李鳳章在李鴻章的推薦下,來到曾國藩大營效力。在一番言談後,曾國藩很欣賞李鳳章的才華,認為他日後必有大用,便讓他負責鮑超的營務工作。

鮑超是曾國藩旗下大將,打仗非常勇猛,所率領的「霆」字營是湘軍的主力部隊。照理說,鮑超在行軍作戰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會輕易服人。但是,李鳳章去了鮑超帳下後,提出了許多建議,都很切合實際,讓鮑超十分配合,盡數採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李鳳章是讀書人出身,有悲天憫人之心。

有一年,湘軍從太平軍手裡收復了位於安徽省南部的太平縣後,獲得了大量太平軍留下的軍糧。湘軍自帶乾糧作戰,極度缺乏糧餉。這些軍糧讓曾國藩如獲至寶。可李鳳章了解到,安徽南部發生災荒,老百姓損失慘重,處於饑寒交迫之中。李鳳章親自去找曾國藩求情,請求拿出軍糧來賑災。

經過曾國藩同意後,李鳳章拿出了一半軍糧來賑災,救活了數萬災民,堪稱功德無量。

李鳳章在湘軍中效力,屢立軍功,多次獲得升遷,官至正四品的道員,加按察使銜,授二品頂戴,特旨賞正一品封典。曾國藩非常信任他,任命他督辦江南製造局,為清軍製造槍械。不久,又將他調來兩江總督衙署,負責處理兩江營務。在曾國藩的推薦下,李鳳章官場形勢一片大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巡撫甚至總督都指日可待。

可是,李鳳章對於局勢有著相當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自己家裡已經走出了兩個總督李鴻章和李瀚章,如果再要產生一個巡撫或者總督,別人會怎麼看?俗話說:「盛極必衰。」一個家庭走出3個封疆大吏,是絕無僅有的事情,一定不是什麼好事情。因此,李鳳章急流勇退,乞假引退,主動退出了官場。

李鳳章退出官場後,沒有回到合肥老家,而是住在了蕪湖,並在這裡度過了晚年生活。1890年,李鳳章病逝於蕪湖,享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