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62年前的經典黑色電影里,有一股別樣的「成功滋味」

2019-10-20     週遊世界電影

功成名就是每個社會上奔波忙碌的人的終極追求,學生渴望好的成績,運動員渴望好的名次,農民們渴望好的收成,科學家渴望好的成果,這樣的成功,是一種健康的,積極的引導大眾的成功。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僅僅為了「成功」而成功。他們渴望著成功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享受,而不真正在乎成功本身的積極意義。所以在這些人看來,他們揮灑汗水,努力為之奮鬥的事業,僅僅是他們走向成功的一個墊腳石,而他們眼中的成功不再是一個社會大眾給予他們勞動成果的一個獎勵,而成了滿足他們權利和物質慾望的一個通道。

所以這些人為了成功不再單純的踏實研究本職工作,他們總是會為自己的成功找一些捷徑,他們依然非常的努力和忙碌,只是他們的目的不再是當下單純的工作目標,而是這個工作目標達成之後的耀武揚威。所以對他們而言,工作上的真實客觀的績效目標,學術上的先進成果,已經不再是最準確的意義。他們所想要的,僅僅是事業成功之後,更大的房子,更豪華的車子,更多的社會特權,以及在眾人面前榮華富貴的表象。

因為目標的不單純,所以很多人為了這種所謂的成功表象而奮鬥,這就使得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旁門左道中,而不是真正的去實現更有意義的社會價值。這種變質的「成功」,將很多人引導到了另一條成功之路上,他們在自己所謂的成功之路上,漸漸的忘記了最初的理想,只記得當下自我的慾望需求,他們將高尚的理想,出賣給了物質享受,甚至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們會不擇手段,不計後果。

在1957年美國上映了一部名叫《成功的滋味》的電影,這部影片由著名的英國導演麥肯德里克執導,是一部經典的黑色電影。這部影片的故事採用了雙主角的故事設置,但是這個雙主角可不意味著是「雙雄」電影,這部影片的兩位主角,可謂是「成功」前後的兩種形態。而在兩種形態的互動中,觀眾們更能感受到這其中別樣的「成功滋味」。

好萊塢的著名影星伯特蘭卡斯特在影片中飾演一位功成名就的專欄作家漢塞克,另一位主演托尼柯蒂斯在影片中飾演一位依靠向專欄作家販售信息為生的新聞代理法爾科。兩個人因為一場陰謀而聯繫在一起,漢塞克為了達到破壞妹妹(蘇珊)和現男友(史蒂夫)關係的同時不影響和妹妹的感情的目的,而利用法爾科,法爾科為了保住自己飯碗的同時,獲得更大的走向成功的機會,而不顧及道德和法律界限,對職業為爵士樂手的史蒂夫沒有底線的栽贓陷害。導演巧妙地利用這個故事架構,通過急於走向成功的法爾科和已經功成名就的漢塞克之間的互動,揭示了世人所謂的「成功」表象之下的罪惡和骯髒,以及深陷在這種成功之中的五味雜陳。

漢塞克之所以能夠為所欲為的指揮法爾科,是因為他有力量為法爾科打開一條走向成功的通天大道。漢塞克為了促使法爾科儘快的達成他的目標,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就在自己的專欄中,停止了引用法爾科提供的信息,這也意味著法爾科賴以生存的生意停滯了。在這個劇情中,導演有一個前後呼應的細節設置的特別到位。當法爾科看到漢塞克的專欄並沒有引用自己所提供的素材時,他將報紙隨手便丟進了垃圾桶中,而在之後的劇情中,當他看到自己成功遊說的另外一位專欄作家刊登了他提供的誣陷史蒂夫的新聞時,依然是將報紙隨手丟進了垃圾桶中。可見法爾科通過報紙僅僅是關注對自己影響最大,最重要的信息,除此之外,報紙就是一張廢紙。

導演通過法爾科的行為,在銀幕上向觀眾們展現了,這種深陷在世俗「成功」之路上人們的狀態。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法爾科,他甚至都不在意信息的真實性,他僅僅是希望通過這種手段,儘快完成漢塞克布置給他的私人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法爾科喪失了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的基本底線。但是法爾科在對面對自己的助理時,他依然能夠自圓其說,他渴望通過成功,擺脫當下生活對他的束縛。但是他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最具諷刺意義的是,他心中成功的榜樣漢塞克的處境。

漢塞克作為一名成功的專欄作家,他在影片中處處透漏著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態度,無論是面對酒吧服務員這樣的小人物,還是面對參議院這樣的大人物,還是面對他的忠實追隨者法爾科這條走狗。他的這種生活做派,便是法爾科所追求的成功。在詮釋兩個人不同的社會地位時,導演用了一個特別巧妙的細節,法爾科在出門去見漢塞克時,他為了省去給服務員小費而不穿大衣,這個細節也被漢塞克注意到了,他在挖苦法爾科節約小費技巧的同時,他接過了服務員遞給他的大衣,但是同樣漢塞克也沒有付小費。他不僅不支付小費,甚至是他也沒支付餐費,這就是法爾科所渴望的「漢塞克」式的成功。

這種成功,並不是職業上的操守,事業上的成就,而是一種物質上,特權上的表象。當法爾科站在漢塞克豪車後面時,當法爾科進入漢塞克的豪華公寓時,當漢塞克承諾給法爾科更多的發財機會時,法爾科才會帶著對漢塞克的嫉妒和崇拜。除此之外,法爾科和漢塞克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他們都是在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以謀求更大的特權和物質享受,甚至他們想利用自己工作上的技巧來左右蘇珊和史蒂夫的愛情。這就是奮鬥在世俗成功之路上的人們對於社會基本法則的無視和踐踏,在他們的眼中和精神世界裡只有物質和特權,除此之外,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仿佛與他們無關,他們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為了維持自身當下的成功表象。

然而這個影片的結局卻充滿了對世俗成功的諷刺,在幾番機關算盡,壞事做絕之後,法爾科和漢塞克都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在史蒂夫遭遇了法爾科的陷害之後,蘇珊心思縝密地識破了法爾科和漢塞克的伎倆。作為漢塞克的親妹妹,蘇珊一直無法相信他的哥哥是一個惡人,所以在影片的最後,蘇珊不惜以身試險,最終從法爾科的口中證明一切都是由漢塞克指使的。得到真相後的蘇珊離開了漢塞克,機關算盡的漢塞克最終用一種更為徹底的方式失去了妹妹,而法爾科也因為自己失言,不僅喪失了通過漢塞克走向成功的機會,還被惱羞成怒的漢塞克進一步加害。

黑色電影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好萊塢最為獨特的一種存在,這種影片以其獨特的畫面風格,深刻的人物刻畫,黑暗的主題,遊走在道德邊緣的主角,為其主要特色。從這些元素上來分析,《成功的滋味》是一部標誌性的黑色電影,這部影片的攝影師是被譽為好萊塢歷史上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的黃宗霑。這部影片是一部黑白電影,在黃宗霑的鏡頭裡,冬季的紐約潮濕、冰冷,在迷人冷酷的氛圍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燈光璀璨的夜景里,觀眾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個游離在燈紅酒綠之中的罪惡靈魂,這中高度比例的冷峻畫面,更向觀眾展現了那種近似於殘酷的「成功」滋味,以及一個個被成功侵蝕了靈魂的「成功者」。

這部影片除了經典的攝影之外,本片的配樂也是黑色電影的標準標準配置——爵士樂,而為了使配樂更符合這部影片的氛圍,配樂大師埃爾默·伯恩斯坦為這部影片選擇了爵士樂中的「犯罪爵士」。配樂更加突出的旋律,強化了這部影片的黑色風格。

然而在眾多經典元素的加持之下,這部影片在上映當年並沒有取得理想的票房,這其中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太過於追求思想上的表達,而忽略了觀眾最需要的娛樂元素。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這部影片的價值越發得到了重視,因為其在文化、歷史、和審美上的貢獻,這部影片被美國國家圖書館列入國家電影保存委員會保護電影名單。即便如此,這部影片的導演麥肯德里克依然因為這部影片的失利而早早的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部「不成功」的黑色電影,成功地為觀眾詮釋了世俗的「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sXB6m0BMH2_cNUgPL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