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航 夜航雜言
續上
五
進入明代之後,中國的士紳階層就極為發達。很有一批文人在考取了功名之後就早早的退養田園,靠著各種優惠政策過著悠閒精緻的生活,他們就都具備了成為雅吃客的條件。比如高濂,他在《遵生八箋》里,就是滿滿的展示了這一點,他也就和張岱一起成為明代雅吃客的代表性人物。
《遵生八箋》包含了八個部分,最喜歡這裡面的《燕閒清賞箋》和《飲饌服食箋》,滿滿的生活情趣。「飲食,活人之本也」、「由飲食以資氣,生氣以益精,生精以養氣,氣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這樣一個愛美食、愛人生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怎麼會沒有吸引力呢?
六
到了清代,士紳階層的優渥生活得以繼續。但和明代不同,由於文字獄等壓力的增大,文人們更多的把注意力轉移到生活上面來。內外因的交互作用,使得中國飲食文化從簡單的吃飽養生向著吃出美好的道路上一騎絕塵。
李漁的《閒情偶寄》就是清初的著名作品之一,它和《遵生八箋》頗有相似之處。其中的《飲饌篇》,滿篇是李漁先生對飲食的愛。「聲音之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為其漸近自然。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清雅的筆意,不僅僅讓你滿口留香,也不斷提高著雅吃貨的文學標準。
七
李漁出生之後大約100年,另一位雅吃貨出生了,他就是袁枚。為了吃,他可以折腰。他還為廚師立傳,還寫了一本著名的食譜《隨園食單》,創造出了著名的官府菜流派——隨園菜。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大抵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
「有目必好色,有口必好味」,袁枚就是這樣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