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布滿了神經末梢。當寶寶從子宮呼吸轉換為空氣呼吸時,最初的呼吸是無規則的,撫摸能刺激新生兒呼吸儘快規律起來。
且一項「嬰兒期撫觸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的效果觀察」研究發現,出生後0-2個月開展撫觸的兒童,比不做撫觸的兒童智能發育指數(MDI)高7.4分。換言之,做撫觸的孩子比不做撫觸的孩子更聰明,並且是越早開始越好。
嬰兒撫觸作為一種醫療方法,對孩子的好處也是很多的,增強孩子免疫力,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緩解寶寶緊張,給予充足的安全感,增進親子間情感交流……
接下來跟著松達高級育嬰師-達媽Mishell一起給孩子做個撫觸吧……
1)頭部撫觸
兩手拇指,由寶寶眉心沿著眉骨,慢慢滑倒太陽穴,再向上延伸到髮際。
兩手拇指從寶寶下巴中間,慢慢向兩側推,推到耳前,畫個笑臉。
一手托頭,用另一隻手的指腹從前額髮際向上、向後按摩,至兩耳後乳突。
2)胸部撫觸
從腹部肋緣處,經胸前推向對側的鎖骨胸部,兩手交替進行,類似於在寶寶胸前畫十字。
要注意的是,避開寶寶乳頭。
3)上肢撫觸:
雙手抓住寶寶的胳膊,從上臂至手腕輕輕擠壓;
雙手夾住寶寶胳膊,從肩部處輕輕錯滾到寶寶手腕;
雙手拇指指腹撫摸寶寶手心,其餘四指按摩寶寶手背。
用拇指和中指依次揉捏寶寶的每一根手指。
4)腹部撫觸
腹部撫觸應以順手針方向,即從右下腹至上腹向左下腹進行,可以促進寶寶腸道消化,緩解寶寶脹氣。
注意如果寶寶肚臍沒有脫落或者沒有完全長好,一定要避開肚臍。
5)下肢撫觸
和上肢撫觸的步驟是一樣的。四肢的撫觸可以促進寶寶的肢體靈活性哦。
6)背部撫觸
背部撫觸的時候要將寶寶翻過來,呈臥姿狀態。
雙手拇指沿著寶寶的脊柱兩側,從上向下打算按摩。
雙手四指併攏從寶寶的脊柱中間慢慢滑向兩側,由上至下從頸部按壓至臀部。
雙手掌心交替,從頸部輕輕按壓至寶寶臀部,重複4-6次。
新生兒即可以做撫觸;
撫觸一般在嬰兒吃奶後1小時左右進行,沐浴後最好;
撫觸時,最好與寶寶皮膚直接接觸,注意室溫不低於25℃,用小浴巾蓋住寶寶肚臍部位,避免著涼;
撫觸前先摘去手上飾品,用溫水洗手, 以免刮傷或刺激到寶寶皮膚;
寶寶皮膚嬌嫩,撫觸時要先滴2滴山茶油在手上搓開,再接觸寶寶皮膚,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寶寶不適。
撫觸時刻多和寶寶溝通或放些輕柔的音樂,如果寶寶出現哭鬧要及時中止撫觸。
嬰幼兒腸胃消化功能弱,還特別容易出現脹氣、攢肚的情況,嚴重還有可能出現腸痙攣等,經常給寶寶做排氣操,有助於緩解這一症狀。
第一步:腹部按摩
用手掌根以寶寶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8圈,能夠幫助寶寶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第二步:推心置腹
媽媽雙手交替從寶寶胸口開始,向下輕撫至大腿根,左右交替各做8次;再雙手並排,從寶寶胸口向下輕撫至大腿根,做8次;
第三步:蹬山車式
媽媽握住寶寶腳踝、小腿,讓寶寶像蹬自行車一樣,兩腿交替壓向腹部,左右交替各做8次;動作用輕柔,不可幅度多大。
第四步:垂直蹬腿式
媽媽握住寶寶腳踝、小腿,讓寶寶雙腿膝蓋彎曲,大腿壓腹部,並保持1到2秒,來回重複8次。
第五步:垂直抱腿
媽媽握住寶寶小腿,讓寶寶雙腿保持伸直,抬起壓向腹部,重複8次。
第六步:交叉觸膝
媽媽一手抓寶寶左膝蓋,另一手抓寶寶右側手臂,同時向上抬起儘量挨近,左右交替為1次,做8次。
建議寶寶在15天以後才開始做排氣操,動作要輕柔,避免弄傷寶寶。排期操是通過壓迫原理促進寶寶排氣、排便,所以有可能在做排氣操的過程中寶寶就會放幾個大屁或排便,這都是正常現象。
如果是母乳喂養,確保寶寶嘴唇在媽媽乳暈處合緊;
如果是奶瓶喂養,要確保寶寶的嘴唇吸到奶嘴較寬的底部,而不是只碰奶嘴頂端。
喂奶時奶瓶傾斜30-45°,保證奶瓶內空氣全部處於瓶底;
如果母乳喂養,媽媽要少吃容易讓寶寶過敏的食物,少吃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
喂奶後半小時內豎抱寶寶,並進行拍嗝;
讓寶寶少吃多餐;
對寶寶哭聲要及時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