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曆數《哪吒》票房陰影下的十個「冤魂」

2019-10-26     銜娛翻生

在《少年的你》於口碑和票房上都以勢如破竹之勢大殺四方時,上線已經92天的《哪吒:魔童降世》終於宣告在10月26日以49.72億的最終票房下線。

儘管距離50億的檔口只有一步之遙,但由於從國慶節開始《哪吒》的排片率都只維持在百分之三左右,因此最終還是沒有衝擊成功。

不過相對中國影史票房第一的《戰狼2》上映時間超過了100天,《哪吒》雖「敗」猶榮。

風光的背後,我們也看到,在《哪吒》於票房上一路狂奔之際,超過100部的國產電影同期上線,票房卻不足1000萬。

上百部電影淪為炮灰的背後,使得整個暑期檔都成為《哪吒》的一場個人秀。

一些被冠以大片,甚至是直接拿來PK《哪吒》的電影,最終卻悻悻而歸。

這裡面有十部電影,或是質量上乘,或是成本巨大,但都在《哪吒》面前敗下陣來。

這裡面《羅小黑戰記》是比較令人可惜的國漫。在電影之前,動漫已經在網上更新了8年,雖然更新量不多,但是擁有了大批擁躉。而且在豆瓣上的同名番劇評分高達9.6分,《羅小黑戰記》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可惜在全國院線範圍內,「羅小黑」的知名度和「哪吒」相去甚遠,粉絲數量無法轉化成票房成績。

雖然電影在豆瓣上評分也高達8.2分,但卻沒能在票房上接班「哪吒」,最終票房是還不到《哪吒》零頭的3億多。

《上海堡壘》是在8月份《哪吒》勢頭最勁時上映的電影。披著大片的外衣,差口碑輸得一敗塗地。

據悉這部科幻巨製作成本高達3.3億,又有知名iP、知名演員、知名導演加持,結果在社交媒體上有關這部電影流傳最廣的是這句話:我以為《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元年的起點,但這年剛過一半,《上海堡壘》就給科幻元年提前畫上句點了。

3.1分的豆瓣評分以及1.2億的最終票房,也讓第一代小鮮肉流量小生的演技來到了風口浪尖上,更讓製片方清楚地認識到,有巨量粉絲未必就都能轉化成高票房。

接下來沒有大範圍宣發卻被影迷看作是可以挑戰《哪吒》的《保持沉默》《深夜食堂》《沉默的證人》,也都因口碑上的巨大落差而直接票房仆街。

這裡面尤其是梁家輝導演的《深夜食堂》,影片已經雪藏了一年多,點映時也獲得了一些好評,但正式上映時卻口碑崩塌,讓人對點映這種形式也充滿了疑問,

《小小的願望》是中秋節前一天上映的,導演田羽生去年拍攝的《前任3》小成本獲得高票房而被矚目,加上電影是翻拍自韓國大賣的影片,再有就是當前的流量小生中非常被看好的彭昱暢和台灣的王大陸等主演,一度被市場高度看好。

結果電影雖然到現在都沒下線上映了43天,但是票房至今只有2.67億,而且成為又一部翻拍韓國電影卻口碑和票房雙輸的影片。

中秋節的另一部重磅電影是玄幻小說改編的《誅仙》,結果不但書迷大為不滿,沒看過書的更是不滿,電影一樣上了43天,只有4.01億的票房,只是讓剛剛借著《陳情令》爆紅的肖戰更紅了。

《花椒之味》的票房只有170多萬,可憐得讓人心痛,要知道這應該是今年豆瓣上打分最高的港片,香港的文藝片。

主演鄭秀文在今年火了兩次,一次是老公出軌,一次是老公出軌的打擊下仍然頑強地演完了13場個人演唱會,怎麼想都不應是這樣的結果。

只能說一是香港明星的號召力已經頹了,二是內地觀眾對文藝片的接納能力還有巨大增量空間,當然這也不能全怪觀眾不去看,院線經理們都不給排片,很多人想看都看不到啊。

《送我上青雲》一樣面臨著《花椒之味》的尷尬。不管姚晨和國內女明星怎麼「吶喊」給中年女演員更多機會,市場還是只在乎小花小鮮肉,沒辦法姚晨只好自己當製片人自己花錢拍片自己主演,還是她從未有過的大尺度。

電影質量不俗,但排片率的低下,使得《送我上青雲》票房其實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8月16日的首映日票房,比起上映了已經22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同日票房相差近23倍,電影最終也只取得了一千萬的票房。

《最長一槍》的票房一樣讓人悲憤。和《花椒之味》同時上映,票房成績也不相上下,可惜了被影迷稱為「王炸陣容」的王志文、李立群、許亞軍、高捷、余男等。

院線排片經理和這個夏天最火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里專業樂評人一樣,成為最讓影迷反感的一類人。

國產片紛紛拜倒《哪吒》身後,那麼進口大片的命運如何呢?

明顯來圈錢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口碑一般,但是票房卻賺了不少,不過跟口碑更好的《哪吒》相比差得就遠了。

《巨鱷風暴》更是以驚悚的類型片加上尚好的口碑,卻成為少見的美國大片低票房樣本。

因此在以上或影響或口碑等都還夠分量的競品衝擊下,《哪吒》依然巋然不動地在票房上領跑,不能不說是當之無愧的華語電影之光。

當然,延期下線對《哪吒》的票房確實帶來了好處,但是市場反應好,片子質量過硬,延遲下線有何不可?況且,《哪吒:魔童降世》並不是今年上映天數最多的國產電影。

有一部叫《黃玫瑰》的電影,從5月25日上映至今,已經154天,但在豆瓣上卻沒有評分,原因是看的人數太少,上映了五個多月,票房仍然只有970.7萬。

百度一下該片竟然獲得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上的「最受傳媒關注影片」提名。真不知道這是在埋汰日益式微的媒體,還是在打臉這部幾乎無人知曉到現在都沒下線的電影。

《古田軍號》也在上映了79天後仍然在上映,票房雖然目前只有3653.3萬,但是在即將開始的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提名名單上,該片有最佳電影、最佳男配等四項提名而受到關注。

6.5分的豆瓣評分,說明該片尚可一看,這麼低的票房只能說明主旋律電影怎麼進行營銷還需要向後來國慶檔的三部獻禮片好好學學。

當然,在《哪吒》強大票房的引領下,國產電影也不是一無是處,也有票房和口碑都還不錯的《救火英雄》《使徒行者》,但整體精品欠缺還是太多。

《哪吒:魔童降世》電影在9月下旬進行了再度延期,一直到10月26日下線。在國慶之後宣布參加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之後,再度熱絡,不過由於三部獻禮大片占據了院線的主要排片量,因此《哪吒》的票房呈現已是強弩之末。

而且儘管國民支持《哪吒》申奧,但是客觀講差距還有,但畢竟入圍了30強,還是可喜可賀。

奧斯卡將在12月末宣布9部入圍作品,明年元旦過後再宣布最終的提名作品。真希望《哪吒》能有更令人驚喜的消息傳來。

想想最開始上映時默默無聞,上線後卻引爆暑期檔,2天就創造了5億的票房,從上映當天開始蟬聯單日票房冠軍長達27天,並這期間先後創下了動畫電影最快破億紀錄、動畫電影單日票房記錄、動畫電影首周票房記錄等眾多記錄。

讓原本不被看好的暑期檔,在《哪吒》等影片的強力輸出下,意外打出了一場翻身仗。

雖然到現在中國電影票房已經距離去年全年的600億不遠,但是從國慶節檔期觀察可知,今年票房大多是由少數大片堆積而成。

春節檔的《流浪地球》46億,《復聯4》44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都已經接近30億,而在大片的陰影下,多達幾百部的電影票房都不過千萬。

在中國電影積弱不振的當下,《哪吒:魔童降世》對國產電影是一劑強心針,希望它是長效的,而不是曇花一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gDfCW4BMH2_cNUgc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