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曹穎男副教授

2019-10-25     東莞紀實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大力宣傳表彰優秀教師典型,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努力爭做「四有好老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開展了校內首屆教書育人模範評選活動。經校內各單位推薦,人事處、校長辦公室、教務處、學科與科技管理處共同審議,校長辦公會決定,王秀嵐等10位老師為學校首屆教書育人模範,具體名單如下:

趙小蕾、張彥、曹穎男、李嵐(法學)、林源、王秀嵐、黃繼炎、陳仲本、羅蔚茵、潘敬運。

【人物簡介】

曹穎男,中山大學藥理學本碩博畢業,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藥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廣東省藥學會第18屆理事會理事,主講課程《藥理學》、《生物化學》、《藥事管理學》,主編並公開出版省級教材《藥房實踐指導手冊》,主持1項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科研平台和項目,主持2項校級科研項目,承擔2015年度廣東省教育廳教育技術教學改革項目、2016年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廣東省藥理學教學團隊建設、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藥理學)並於2018年通過驗收(為以上項目第一參與人);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4篇核心/SCI文章;以第二作者在《Pharmacology&Thererapeutics》(IF 10.376)期刊發表1篇文章;申請發明專利1項(第1發明人),已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獲省級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1項(排名2)、學校科研業績突出貢獻個人三等獎、學校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2)、廣東省民辦教育優秀教師、學校首屆教學名師。


曹穎男副教授在「第二屆中澳臨床藥學論壇」做全英文主題報告

藥學教育初心不改國際交流促發展

曹老師的教育初心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藥學人才,為此,她通過國際論壇作全英文學術報告、國際訪學、雙語教學,還通過打造藥理學精品課程、擔任逸仙藥學班的導師,提升了我校藥學院的學術水平,促進藥學院的教育教學發展。

今年5月份,「第二屆中澳臨床藥學論壇暨中澳臨床藥學實踐培訓班」在我校成功舉辦,學術論壇採用全英報告形式,曹穎男老師主持並擔任翻譯,還受邀作了「新型綜合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全英文主題報告。論壇結束後,來自昆士蘭大學的Menino Cotta博士表示,曹穎男副教授的報告加深了他對中國藥學教育的理解。會後接受採訪時,曹老師表示通過國際交流,讓我校藥學院的師生有機會在國際論壇上表現自己、展示自己,對我校及藥學院的發展建設有很大的幫助。

在論壇主題報告當中,曹老師介紹了我校在藥學人才培養方式上的積極探索與創新。藥學院現採用思想品德教育與專業實踐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全方面、多渠道強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致力於構建「家-校-院-企」四體聯動的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她說:「家庭藥師計劃是去年開始的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仍在不斷摸索,現在還沒有進行到接觸病人的階段,但我們正在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積極溝通,醫院也正在積極支持並配合我們的項目,並給予指導」。


曹穎男副教授擔任「第二屆中澳臨床藥學論壇」主持人與翻譯

(註:論壇由廣東省藥學會主辦,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我校聯合承辦,邀請了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亞歷山德拉公主醫院、墨爾本Baker心臟和糖尿病研究所、澳大利亞博斯科廷大學等18名海外學者,以及來自中山大學、廣州醫科大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等國內近200名臨床藥學學者和藥學專業教師圍繞藥師門診、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管理、醫院藥學實踐、臨床藥學教育等領域展開學術探討。)

為促進藥學院的發展,創新藥學授課方式,曹穎男老師於2018年8月赴澳洲昆士蘭大學訪學,並邀請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Danielle Kamato博士來我校開展講座。正如在論壇主題報告中她所說的,與世界名校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與我校的合作,推動了我校課程、師資隊伍和學生交流平台的國際化,促進了我校藥學院的發展和學院人才的培養和就業,也提高了學生創新意識與自信心。


曹穎男副教授(第一排右一)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Danielle Kamato 博士在講座上的合影

教學與科研之餘,曹老師還不遺餘力地打造藥理學精品課程、傾力培養高素質藥學人才。她負責藥理學專業主幹課程的建設,組建了藥理學課程教學團隊,帶領年輕教師從課程大綱的制訂、課件的製作、課程教學視頻的錄製、課程教學改革、習題庫的建立及課程網站的建設等多方面開展藥理學課程建設,「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藥理學)」的建設項目於2018年6月通過省級驗收,還指導年輕教師唐旗羚共同承擔「廣東省藥理學團隊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建設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水平,促進了我校藥學學科團隊的發展。


曹穎男副教授(右五)參加Peter James Little教授實驗室的lab meeting

在擔任逸仙班導師期間,曹老師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和專業能力培養,學生考上重點院校的人數逐年增加。15級逸仙班葉澤森、李冠烈兩位同學被中山大學藥學院藥理學專業和廣州醫科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13級藥學專業王海妮同學以專業第四名被中山大學藥學院臨床藥理學專業錄取為碩士研究生,13級庾綺虹被中山大學藥學院臨床藥理學專業錄取為研究生。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藥學院今年新設立「逸仙新華藥學班」,首批招生30人,對選出來的這些優秀學生「優生優培」,並進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專業創新能力,便於學生們能夠進入更好的平台繼續深造。

在藥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近三年畢業生專業對口率均達85%,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很好。

教書育人樹楷模德才兼備做榜樣

曹穎男老師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她在科研、教書、育人取得的成績,以及幫助同事、關愛學生方面給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在藥學院師生眼裡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好老師。

曹老師擔任藥理學、藥物化學等核心課程的理論課及實驗課教學,教學中採用案例法、PBL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綜合應用技能及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學效果好,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曹老師認為藥理學每堂課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教學要注意方式方法,課堂上列舉大量臨床和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來減輕學生的負擔。想著同一學科門類下的課程的知識點是可以融會貫通的,若能將知識點相似、相通的專業課程融為綜合性的課程,便可幫助學生會建立起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她一直在思考,也在課堂上摸索實踐這一教學改革思路,如將生理學、藥物化學等專業課程融匯到藥理學課程的教學中。


曹穎男老師在藥理學課堂上授課

除了教學要注重方式方法,曹穎男老師強調說:「課堂時間特別寶貴,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一定要珍惜」。老師要與學生溝通互動,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積極好學的課堂氣氛,講課時從學生的反饋中獲知教學效果,學生要積極投入課堂,緊跟老師的思路和節奏,從而促進師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

高校老師的學術積累與課堂教學是並重的,曹老師在教學的同時還帶領師生積極開展科研,科研當中具備團隊精神很重要。主持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科研平台特色創新項目1項,主持校級科研課題2項,指導國家級、省級學生科研項目4項,指導、培訓學生參加2017年第五屆全國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專業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獲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談及2016年「芪術蚤抗腫瘤復方的初步藥學研究」課題立項成功的時候,曹老師特別有感觸:「在當時『學術強校』的氛圍下,校領導的鼓勵加上藥學院全體師生們的共同努力,課題申報才取得成功」,她認為科研是一條艱辛的路途,個人的努力加上團隊的幫助才能獲得成功。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曹穎男副教授


曹穎男老師與Danielle Kamato博士及逸仙班藥學專業同學座談

教師不能計較太多,對學生要有愛心和責任心,亦師亦友,寬嚴相濟。在曹老師看來,自己做一個德才兼備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她希望同學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並且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工作崗位。她說:「學生們在三觀方面還沒有定型,有些甚至對『為什麼要來讀大學』這一問題仍沒有明確的答案」。她常利用課餘時間解答學生的困惑,對常逃課的學生,她說:「學習的課程會忘記,但不等於無用,學習是對思維的訓練,是開闊視野的途徑,也是伴隨一生的財富」。在學生遇到挫折時,她鼓勵學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跌倒時迅速爬起,才能永遠向前」。

在藥學院很多老師和同學看來,曹老師是一位做事認真、沉靜親切、積極樂觀的人,曹老師在教學和科研上的兢兢業業,帶動著藥學院整體的研學氛圍,是師生們的榜樣。「她顧全大局、關愛同事、對青年教師很熱心,有很強的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能力,經常耐心指導、幫助別人,深受好評;關心學生,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盡力相助,深受學生們喜愛」,一位藥學院的同事這樣說道。

在學生們眼裡,「她上課有激情,教學內容清晰易懂、案例豐富、生動有趣、互動充足,常用英語講解知識,讓我們了解國外專業上前沿的東西,同學們上完曹老師的課會對人生產生更高的追求」,「曹老師使用專業英語授課,讓同學們漸漸有了放眼於世界的意識,還會使用國外的答題軟體Kahoot,增加互動,調動同學們學習積極性」,曹老師的學生們如是說道。

曹老師認為,有紮實學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應該是每位教師的追求,這與中大新華培養「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人才目標是並行不悖的,她說:「作為一名教師,做到了『四有』,收穫學生的愛也就水到渠成。」

一路護航「新華夢」 十年無悔新華情

十年來,曹老師感慨良多,她談到學校的發展越來越好,由衷地感到振奮。自博士畢業後沒有選擇企業高薪的工作,而是被羽翼未豐的中大新華所吸引,陪伴中大新華走過十年的光景。「當時學校的條件不完善,但領導們要把學校辦大辦強的熱忱讓自己深受鼓舞,可以說我最美好的青春都『種』在了中大新華的三尺講壇上,學生畢業的時候,我都深有感觸,仿佛當初熱愛教育的初心終於開花結果了。」


參加2019年琶洲招生諮詢

十年堅守,中大新華早已成為第二個「家」,回顧這十年,曹老師常能感受到學校的重視、鼓勵與關懷,觸動最深的是當初王庭槐校長提出了「學術強校」的辦學宗旨,由於硬體設施薄弱,老師做科研存在很大的困難,但王校長鼓勵大家說「我們不能瞧不起自己!」正是這句話讓曹老師轉變了心態。「參加『百名骨幹教師計劃』遴選時,王校長說『學校還要努力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讓老師們發展得更好。』至今,這句話依舊讓我印象深刻。而且領導和督導們都特別關心參與此項計劃的老師,教學督導潘敬運教授、郭廖南教授都會經常來聽課,還認真記筆記,課後給我指出不足之處,提出建議,讓我不斷進步。」

感謝學校的培養、感謝前輩的指導、感謝同事和同學們的包容與信任,採訪中,總是能夠聽到曹穎男老師說「感謝」二字。曹老師回想起剛開始教學時經驗不足,常去聽當時在校任教的中山醫退休老教授陳克敏老師的課,受益匪淺。她還說:「陳家樹院長和張素中副院長對我的幫助也很大,不斷鼓勵我,非常感謝他們」。對眾人的幫助,她滿懷感恩之心,希望自己變得更好,去為「新華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曹穎男副教授與藥學院名譽院長、首席教授、學科帶頭人Peter James Little教授交流教學心得

當談到對自己影響比較大的人時,曹老師提到了藥學院名譽院長、首席教授,學科帶頭人Peter James Little教授,Peter教授在做人做學問方面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在她看來,Peter教授在藥學與藥理學專業排名居世界第31位(2018年)的昆士蘭大學藥學院擔任院長,在學術界是很有地位的人,但每年的學術交流Peter教授都會給自己提供很大的幫助,並且在他的影響下,自己的學術和教學能力得到很好的鍛鍊。曹老師說:「尤其是這次『中澳臨床藥學論壇』籌備過程中,Peter教授提供了很多的支持,要特別感謝他。」

作為一名中大新華「老資質」的教師,曹老師希望學校現階段能夠固本培元,把本科教學質量做好,能給老師們提供多一點學術資源,也能對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藥學專業與人類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曹穎男老師依舊懷著教育初心,憧憬能夠繼續在中醫藥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記者手記:36歲的青年骨幹教師——曹穎男副教授,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努力尋求著相對的平衡,在教學、科研、行政方面她都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廣受藥學院師生讚譽,自身取得不俗的教學科研成績之後,還帶動了全院師生的科研熱情。她給人一種工作上雷厲風行,生活中樸素低調,氣質柔和,性情溫婉的新時代女性形象。採訪交談中的她,輕聲細語讓人如沐春風。採訪結束之後,曹老師又馬不停蹄趕赴下一個工作地,開始新的忙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fnkBW4BMH2_cNUgY7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