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過去,《殺人回憶》的原型嫌疑人找到了。然而,一邊是疑竇重重,一邊是法律無法制裁,你認為嫌疑人信息應該公開嗎?
· · ·
據韓國媒體報道,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韓國電影《殺人回憶》中真兇的原型,已被韓國警方逮捕。
相信很多人和我的反應一樣:終於。
5年來犯下10起姦殺案,那個十惡不赦的兇手,終於落網了。
今天上午9點半,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廳召開「華城連環殺人事件」記者招待會,對目前的調查進展等相關問題進行說明。
據此前報道,韓國警方鎖定的嫌疑人李春才,現年56歲,目前在釜山監獄服刑。
1994年,即華城連環殺人事件最後一起案件發生後的第三年,李春才在忠北清州強姦並殺害了妻妹,被判無期徒刑。
記者會上,警方表示,根據國立科學調查研究院的對比鑑定,李春才的DNA與「華城連環殺人案」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物上殘留取樣的DNA完全一致,由此鎖定其為特定嫌疑犯,但在第一次調查中,李春才否認自身的嫌疑。
據《釜山日報》報道,李春才在釜山監獄服刑的20多年來,行為端正,在4級囚犯等級中,他還被列為一級模範囚犯。
很多網友感嘆,這是「有生之年系列」,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之後,竟然能等到兇手落網,真相水落石出。
但遺憾的是,按照韓國的法律,本案已經超過了刑事案件的追訴時效,嫌疑人無法被提起公訴並定罪。
按照韓國的法律規定,2007年之前發生的案件的公訴時效是15年,因為這是同一個犯罪嫌疑人連續殺人,公訴期限按照最後一個案件的發生日期來計算。可惜最後一個殺人案是1991年4月3日發生的,到現在已經28年,已經過了公訴時效,也就是說,從法律上不能再對犯罪人處以刑罰了。
雖然後來韓國相關法律也作出了修改,但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殺人回憶》的原型案件並不適用修改後的法律,依然無法得到追訴。
1.
/ 5年,殘忍殺害9人 /
1986年9月19日,韓國京畿道華城市安寧里發現了一位被勒死、褲子已滑落下來的71歲的老人。
從此,連環殺人事件開始了。
兇手後來被推測並不止一名,應該是有人進行模仿犯罪,其中第八次兇案事件的兇手在第二年就被警方逮捕,被判無期徒刑。
這些被殘忍施暴的女性年紀最大的71歲,最小的僅14歲,僅有一人僥倖逃生。
她們均在深夜的農田或小路遭遇突襲,隨後被自己所穿的絲襪等衣物勒死,下體還被塞入各種異物。
《殺人回憶》的開頭和結尾出現的一大片金黃麥田,就是在還原當時荒涼的現場。
這起案件是韓國有史以來警方動員人數最多的事件。
警方先後投入了205萬名警察,嫌疑犯和證人達到21280人,40116人接受了指紋鑑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別接受了遺傳基因(DNA)鑑定和毛髮鑑定,調查記錄裝滿了5個大塑料袋。
警方曾鎖定多名嫌疑人。
電影中,朴警官先是鎖定了「腦子不太好使」的光昊,他不僅能說出準確的作案過程,還不停在說「那女人很漂亮」。
朴警官認定光昊就是殺害香淑的嫌疑犯,準備帶他去案發現場進行案件重演。
徐警官攔下他們,看看光昊孱弱發抖的雙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的雙手甚至拿不了筷子,是怎麼捆綁受害者的呢?
後來,一片混亂中,缺少證據的警方也只能撤銷逮捕令,把光昊放了。
唯一的倖存者告訴朴警官:兇手的手異常柔軟。
於是,警方又通過總在殺人夜在電台點歌的聽眾鎖定了一位溫文爾雅的嫌疑人——朴興圭。
他十分冷靜,從部隊退役身手敏捷,最重要的是,他的手很柔軟。
警察又得到了一個消息,在受害人的身上發現了嫌疑人的精子。
如果精子中的DNA被證明是朴興圭的,那麼就可以作為極為有利的證據。
可惜,當時的韓國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必須送到美國去做檢測。
又是漫長的等待,期間又多了一位受害者,是警察辦案時曾經遇到過的女學生,兇手的手段依然殘暴。
一怒之下,徐警官來到了朴興圭鐵道旁的家中,拿槍指著他,逼他承認自己就是兇手。
就在這時,朴警官送來了美國發來的檢測報告,精液的主人不是朴興圭。
在一次次的打擊中,片中的警察們始終沒有將兇手捉拿歸案。
很多年過去,朴警官的孩子已經長大,他自己也轉行做起了生意。
偶然經過了那片金黃的麥田,又去看了看第一個受害者的位置,遇到了一個小女孩,對他說前些日子有一個男人也在這裡看。
朴警官問她,那個男的長什麼樣,小女孩回答:很普通。
於是就有了整部電影的經典鏡頭:朴警官的凝視。
導演奉俊昊對這個鏡頭的解釋是:
「我想,如果兇手在世,他一定會看這部電影,所以我安排了宋康昊直視鏡頭這一幕,其實就是在看著兇手。"
電影中的朴警官破案過程歷經磨難,現實中的探員們面對巨大的壓力更是障礙重重,有位姓李的專案員聊起當初的調查時說:
「我們失去了調查的目標,大家漫無目的的訊問,就連走過現場附近看著很猥瑣的男子也要被拷問。」
距離第一位被害人被發現的1986年9月19日,正好過去了33年。
33年,兇手變老了。當年辦案的警察們也老了,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對真兇落案的執著。
2.
/ 「我們必將會晤的,對吧」 /
這個案件和轟動全國的白銀連環殺人案一樣,歷經了數年的追查,終於等來了的DNA比對技術的突破,迎來了案件的偵破。
很多人好奇兇手的長相,但可能就像《殺人回憶》最後那個小女孩說的那樣,有點平凡,很普通的那種。
或許奉俊昊導演就是在借小女孩的口告訴大家:
那些惡魔就在我們的身邊,他的惡行沒有寫在臉上,他同我們一樣,吃飯、睡覺、看電影,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十幾年前,人們剛看完《殺人回憶》時的心情是壓抑的,很少有犯罪片如此讓人猜不到結果,也無從知道兇手到底是誰。
有人猜是奉俊昊導演故意為之,希望影迷們能對兇手的身份有自己的見解。
但事實是,正因為這是一個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所以連導演本人都不知道兇手到底是誰。
《殺人回憶》經歷了兩小時的劇情,前後3名嫌疑人,都是在幾乎都要結案的時候發生了決定性的逆轉。
資深影迷們反覆看劇,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線索,也沒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這就是現實中的案件,不是每一個兇案都能像影視作品一樣,就算經歷一些磨難,也能在追訴期內順利告破。
但為了將兇手們繩之以法,辦案人員們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追蹤「華城連環殺人案」時間最長的刑警、警察署署長河升均,也是電影《殺人回憶》中宋康昊飾演的角色朴斗萬的原型。
在兇手已經確認的消息發布後,韓國媒體第一時間電話連線了這位73歲的老人。
他感慨萬千,稱自己是沒能捉住真兇的"失敗者",也坦言,隨著調查的深入,他曾痛苦的想要"親手殺了那個罪犯"。
80年代的辦案條件相當惡劣,河升均曾在不能洗澡,難以入睡的環境下,連續工作了38天。
他的部下還曾過勞倒下,至今半身不遂,就像電影中最後被截肢的喬警官一樣。
2006年,兇手犯下的最後一個案件將在第二年4月到期,60歲的河升均也將在第二年的6月退休。
他抱著巨大的遺憾,給華城案的真兇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提到,為了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他甚至給這位慘絕人寰的殺人兇手起了個名字,叫kaputori。
沒能親手抓到他,是河升均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他在信中說:
作為刑警,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受到恩惠的人。從1971年當上警察開始,到擔任強力課刑警,以那292個殺人犯為代表,我送進牢房的人達數千之多。以上各點功績被認同之故,2004年7月開始的一年間我還擔任了所長一職。可是,這又能怎樣,始終沒有逮捕到你。
他覺得羞愧,只能一個人偷偷地躲在汽車影院看《殺人回憶》:
那個電影,《殺人回憶》,你也看了嗎?作為一個連犯人都抓不到的警察,我無論如何也不能走進熙熙攘攘的電影院,只能一個人偷偷地在汽車放映場觀看。
信的最後,河警官告訴兇手:我們一直都在進步,我們必將會晤的。
即使我不在了,我的後輩們也必定會把你逮捕歸案。我們一直都在進步。請務必不要比我先死。我們必將會晤的,對吧,kaputori。
曾經震驚中國的白銀連環殺人案,曾被稱為中國版《殺人回憶》。
14年行兇,11起命案,28年告破,期間白銀公安局換了8任局長,人工比對了至少10萬枚指紋,請了上百位刑偵專家前來支援調查。
2016年,通過資料庫比對,發現當地一名在押高姓人員的Y染色體特徵值與疑犯的類似,進一步覆核檢驗確認,疑犯就是與其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員。
至此,偵破工作終於撥雲見日,警方順藤摸瓜找到了隱匿28年的高承勇。
白銀案的破案過程有著前所未有的陣仗,舉國的刑偵專家都陸續前來支援,調查未曾中斷。
在等待的日子裡,該案的幾任負責人有的因癌症去世、有的突發心臟病去世、也有人調離了原來的崗位。
當年年輕的辦案民警,如今也已經白髮蒼蒼,但沒有人忘得了這個案子。
2011年,網絡曾流傳一封參與偵辦該案的一位民警寫給兇手的公開信,信中稱:
「我始終沒能抓住你,對於晚輩和被害者親屬來說,是一生的罪人。」
最終,高承勇落網,他有些慌張,但是沒有逃竄。
警察問:「知道為什麼抓你?」
他說:「知道。」
——「為什麼?」
——「殺人嘛。」
2016年8月27日,公安部刑偵局對全國發布正式公告,塵封28年的系列強姦殺人殘害女性案告破。
2003年,電影《殺人回憶》上映時,開場字幕寫道:
本片取材於1986-1991年發生在韓國的系列姦殺案,該案至今未破。
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真相填補了,河警官也終於等到了和兇手會晤的這一天。
感謝那些為了真相窮追不捨的警察們,是你們的執著,讓惡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