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縣,以河為名且地處冀魯交界,很多人錯以為是山東轄縣

2019-09-20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河北省,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古屬九州之首「冀州」,戰國時期大部屬燕趙兩國,因此簡稱「冀」,有「燕趙大地」之稱,而又因地處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北,自古為英雄豪傑、慷慨悲歌之士輩出之地,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河北東瀕渤海,西依太行,環抱京津,與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遼寧、北京及天津等省市相接,自元朝定都北京(當時稱大都)以來多為京畿之地,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不僅省會多有遷移,省域也變遷頻繁,尤其是朝代更替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戰爭時期特殊的革命形勢,山東、河北省界與清朝、民國時期有較大差異,建國後曾多次劃界,如臨西縣就原為山東臨清衛運河以西部分,後劃歸河北設立臨西縣。但是,就是在冀魯兩省交界上的一個縣,歷史上從未隸屬過山東,卻常被錯認為山東轄縣,這個縣就是著名的張姓祖源地、武松故里河北清河縣。

清河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衛運河(京杭大運河)西岸,為河北省地級邢台市轄縣,現在是我國著名的「羊絨之都」,而其歷史上更是曾為郡、為州,不僅是我國第三大姓張姓起源地,南北朝隋唐時期清河崔氏更有「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之稱,而清河更因武松而聞名全國。

山東古指崤山、太行山以東,作為政區名最早出現於金朝,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但山東設省於明初,清河自古與山東一衣帶水,現在也與山東省夏津兩縣隔衛運河相望,但不論是金時山東東、西兩路時期,還是明初山東設省後,清河從未隸屬於山東。那麼,清河為什麼會常常會被認為曾為山東轄縣呢,可能是清河武松「山東好漢」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的緣故吧。

清河縣歷史悠久,「清河」最初為郡名,後為縣。清河縣,先秦時期先後為邢、衛、晉、趙等國地,秦時為巨鹿郡厝縣地,西漢時今縣境設清陽等縣並析巨鹿郡設清河郡,清陽為清河郡郡治。東漢時,厝縣改稱甘陵縣並移清河國治於此,清河國後改稱甘陵國(郡)。魏晉南北朝時期建制變遷頻繁,甘陵縣、甘陵郡均改稱清河但並不位於今清河縣,今清河縣曾設武城縣。隋朝時,武城縣改稱清河,為清河郡、貝州治所,北宋時貝州改稱恩州仍治清河,貝州、恩州均屬河北東路。

金時,恩州移治歷亭(今武城),清河縣隸屬於大名府路恩州。明清時期,清河縣隸屬於北直隸(清為直隸)大名府。建國初,清河縣河北省衡水專區,1952年改屬邢台專區,1958年至1961年間曾短暫併入南宮縣,1970年邢台專區改稱邢台地區後清河仍屬之,1993年邢台地區撤銷後隸屬於地級邢台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eJkUW0BJleJMoPMyG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