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相連美美與共③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飛越天塹的夢想之路

2019-08-23     一帶一路報道

《一帶一路報道》記者 彭納

小檔案: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東起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西至剛果(布)經濟中心黑角,全長536公里,由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合同總額達28.9億美元,是中剛建交50多年來,兩國之間最大、最重要的合作項目。一期工程黑角至多利吉段全長160公里,2008年5月正式動工,2011年12月正式通車。二期工程多利吉至布拉柴維爾段全長376公里,2016年3月1日正式通車。

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

2016年3月1日,一條東起布拉柴維爾,西至黑角,全長536公里的公路在剛果共和國(以下簡稱「剛果(布)」)的地圖上蜿蜒成型,正式通車。這條由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築」)歷時8年修建完成,總投資額達28.9億美元的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被當地人稱為「夢想之路」。

驅車駛出布拉柴維爾,剛果盆地遼闊的草原撲面而來。汽車很快駛上寬闊平坦的雙向四車道,「夢想之路」就此一路向西直至大西洋。而「夢想」築造的背後是什麼,從8年漫長的攻堅中,我們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在馬永貝森林修建公路是不可能的任務

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

布拉柴維爾,黑角,兩座城市一東一西相對而立,一個是首都,一個是剛果(布)最大港口;一個是政治中心,一個經濟發達。然而,連通這兩座城市的卻是1924年通車的大洋鐵路,這條近百歲的鐵路,由於常年缺乏維護,損毀非常嚴重,大部分路段無法通行。 說起兩座城市之間的道路狀況,剛果(布)國家電視台在報道中稱其「讓人難以忍受」。

另一方面,從地理位置上看,布拉柴維爾宛若一顆明珠,鑲嵌在剛果河下游,雖然距離河口僅數百公里,但剛果河下游的利文斯敦瀑布群阻礙了通航的可能。運輸能力的不足,長期制約經濟的發展。據悉,剛果(布)北方2/3的木材出口都需借道喀麥隆杜阿拉港,運輸成本大大提高。各種因素的疊加使得公路的建設變得緊迫起來。

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

想要將兩座城市串聯起來,沿海平原、馬永貝原始森林、尼亞黑河谷、巴塔赫高原……不同地質區域成為一道道需要跨越的難關。

中國建築中西非公司副總經理孫新偉介紹道:「就拿馬永貝原始森林來說,這裡旱季乾涸、雨季濕熱,時常山洪泛濫,蟲蛇出沒、蚊蟲肆虐。」馬永貝森林是一片橫跨60公里、縱深170多公里、生長著300餘種樹木的廣袤原始森林。對於經濟發展長期依賴林業和石油出口的剛果(布)而言,馬永貝是天賜的寶藏。但是這個橫亘在首都布拉柴維爾與港口城市黑角之間的天然溝壑,卻阻斷了陸路交通。早在上世紀,法國公司就曾經設想建造一條公路,打通布拉柴維爾和黑角,然而,面對變幻莫測的原始森林,法國公司最終終止了公路的建設,並留下「在馬永貝森林修建公路是不可能的任務」這樣的話語。

劈山之人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時間回溯到13年前,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如期舉行,論壇期間,作為剛果(布)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打通布拉柴維爾和黑角之間的道路被重點提及,最終,公路的建設被確立為中剛互利合作項目,也是中非合作論壇第一批重大項目。

面對當年阻斷法國公司前進的困境,中國建築的建設者們選擇了前進。走進當年迫使法國公司終止項目的原始森林,建設者們也初嘗了苦頭。「森林太茂密,進去以後我都找不到北。」回憶起剛剛進到森林時的情景,其中一位建設者這樣說道。這片古木參天、藤枝纏繞的原始森林帶來的困難絕不只是茂密難行這樣簡單。馬永貝的土壤屬於砂性土,土的質量不合格,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在翻鬆、晾曬、翻耕土地的基礎上再加上其他一些措施把不良土質變成合格土。另外,季節也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築路者們每年都要搶在6月到10月旱季這五個月的黃金周期推進工程。

建設中的國家1號公路

除了技術上的難題,惡劣的生存環境也考驗著每一位奮戰在項目上的建設者,戴向陽便是其中之一,「許多工人在馬永貝都染上過瘧疾,有些人還不止得了一次。還有一些人得了傷寒,染上了絲蟲病、登革熱等。」那些普通人無法想像的狀況,對於建設者們卻像家常便飯一般。在與困難較勁的那些歲月中,有一次因下大雨,運水車無法送水,整個營地的員工靠接雨水生存了一個星期,水車來的那天,大家就像過年一樣。

越是艱難越是幹勁十足。兩個月時間,馬永貝最核心區的便道被疏通;3年,馬永貝的原始森林被這群中國人徹底征服,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最艱難的難關被攻克。如今,一條寬15米、雙向四車道的柏油馬路蜿蜒穿越馬永貝這片曾經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地,正因如此,中國建築的建設者們被當地人稱為「劈山之人。」

8年時間,一個個曾經的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而無數次深夜工地的燈火通明,機械響徹雲霄的轟鳴,都被當地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從一周到6小時

國家1號公路通行

2016年,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通車,轉眼三年時間過去。如今再駛上這條公路,轎車、運木車、拉著貨櫃的重型卡車在盤山柏油路上連著線地行駛著,貨車組成的車隊經常排成長龍。其實,在公路剛竣工不到半年時間時,公路就因車流量劇增,進行過升級改造。

據統計,過去,兩城之間每天往來車輛只有100多輛,現在,每天通行車輛可達4000輛。往來兩城之間的時間也從原來的一周縮到短短6小時,對於這樣的變化,在黑角和布拉柴維爾兩地間跑了十多年貨運的司機莫里斯感慨萬千,「實在太快了!太快了!」

由於剛果(布)工業基礎落後,幾乎所有生活用品和工業品都在進口後從黑角轉運,1號公路的通車,改變了多年來國家運輸業態低下的狀況,而車流量的增加也改變著沿線村鎮的經濟形態。

剛果(布)老百姓體驗國家1號公路

行駛在剛果(布)1號公路上,與美麗的自然風光相輔相成的還有另一道奇特的風景。一大早,頭頂各種瓜果的村民們從家裡來到公路旁,在自發形成的休息區擺起了攤位,做起了生意,往來車輛常常停下來吃一口瓜果或來一頓烤肉「大餐」,在休息的同時填飽肚子繼續奔赴目的地。多年來,因為道路不通,地區經濟落後,沿途的很多村民生活貧困。自公路通車後,各類經濟活動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繁華的黑角

這種體驗在黑角更加明顯,公路通車前還是荒地的地區,如今已經建起了長達2公里的大市場。而地處馬永貝森林腹地的莫里斯村,已經搖身一變,不再是「藏在深閨人不知」。村裡的農民,現在開起了商店,許多店裡掛著大紅的燈籠,貼著剪紙和春聯,讓人仿佛置身在中國某個小村莊。另一個叫米盧姆巴村的村莊,現在靠著運輸,把木薯和香蕉等特色農產品運到黑角,「以前產品運輸到黑角需要3天,現在只要1小時。」說起公路的開通,村長掩飾不住地高興。農產品保質期短,3天的運輸對農產品的新鮮度非常不利,也因此,村子的農產品沒辦法往更遠的地方運輸,現在問題解決了,家家都忙著發展種植業。

中國建築及其他主要參建單位人員被授予了剛果(布)國家「騎士榮譽勳章」

曾經的天塹變成了如今的通途,「當我們提出建設黑角—布拉柴維爾公路時,剛果(布)群眾歡欣鼓舞,現在看這是歷史性的功績。」剛果(布)總統薩蘇這樣評價這條公路的歷史意義,而載入史冊的除了公路本身,更是中剛人民永遠割捨不去的情誼。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雷怡安

審核:向雯

主編:鄧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dIwzGwBJleJMoPM6T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