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彩禮你傻呀!」「呵呵。」

2019-06-05     楊小米的情感專欄

作者|楊小米 編輯|君君

來源:遇見小mi(ID: yujianxiaomi2015)

3年前,我準備結婚的時候。身邊很多人問我媽媽:「要了多少彩禮錢?」我們家一分錢彩禮都沒要。

我跟著媽媽去買結婚用品,恰好碰到了很多來給女兒置辦東西的媽媽,大家都在談論要了多少彩禮錢。

我發現最少的是20萬,有的近30萬了,我倒吸一口涼氣。我知道老家這邊的彩禮錢比較重,但當一群媽媽這麼討論時,我還是很震驚。

她們問媽媽:「你家女兒要了多少彩禮錢呀?」

媽媽笑著回答:「一分錢沒有。」

她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說:「你傻呀,現在不要以後就沒機會了。你不要人家錢,你兒子娶媳婦,人家也要你們的。」

緊接著,有一個人問:「你女兒家那邊兄弟幾個呀?」

媽媽說:「3個。」這下炸開鍋了,「3個兄弟,你更應該多要彩禮,以後家裡錢和你們半毛關係都沒有了.....」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主動提起去年我和劉先生買房的事情,劉先生的做法讓她很感動。

買房之前,劉先生提出來和我去領證,這樣房子是婚後財產。當時,我在上海的事業剛起步,存款很少,大部分錢都是劉先生的。

那時,我社保公積金交的時間太短,貸款不能用,全部靠劉先生一個人的流水。退一步講,如果不是他有上海戶口,我根本沒有資格買房。當工作人員問房子比例寫多少時,劉先生沒有猶豫,「各寫一半。」

這樣一起奮鬥的日子讓我們很踏實,我們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難,買房、裝修、還首付借的錢和房貸、辦婚禮......

從這個角度講,一筆不菲的彩禮,一套署名的上海房子和一段踏實可靠的婚姻,哪一個對於我更有保障呢?

任何事情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角度和身邊的環境,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公公婆婆的錢全部供孩子讀書了,很不容易。如果我再要這麼一筆彩禮錢,讓他們去哪借這個錢?

難道因為這個彩禮錢,我就不結婚了?

弟弟蛋蛋的女朋友不要彩禮錢,但提出房子寫上她的名字。對此,我們家人都是同意的,這也是對女孩的一種保護,也是我們家的誠意。

我們老家有很多情況都是不僅僅家裡蓋房子或買房子,還要給很多彩禮,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現在兒子娶媳婦這事都把人逼死了,真的太難了。

之前,姥姥村的一個舅舅自殺了。他很踏實、肯吃苦,賺錢供兒子讀大學,兒子畢業後,工作一般,但能養活自己。

他兒子經媒人介紹談了女朋友,女方要房子,他咬牙在縣城給買了。女方還提出來要20萬彩禮錢,舅舅沒有這麼多錢,只給了10萬。結果,現在兒子的婚事黃了,彩禮錢也沒要回來。

幾年前,舅舅的女兒出了意外不在了,兒子也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他覺得人生沒有什麼盼頭了,先喝了農藥,然後上吊。擔心死不了,他給自己加了雙層保險。

當然,他兒子也有問題,後面再說。既然女方不願意婚事了,那就把彩禮錢退給人家。這樣出了人命,難道不會內疚嗎?

還有兒子被逼自殺的。

我們隔壁村,姑娘的媽媽財迷,嫌棄男方給的彩禮錢少;即便男方家籌款10多萬了,還是堅決不同意。姑娘已經懷孕了,自己的親媽帶著墮胎了,男孩知道後,回家就喝藥了。

這個男孩還是獨生子,家裡不願意,去女方家罵了半年,姑娘的媽關上大門,錢不給人家。後來,逼著姑娘找了幾家,坑了人家很多錢。

現在,家裡有2個或3個兒子的去相親,基本上連姑娘都見不著,人家根本不會找這樣的家庭。

我們村有一家3個兒子,三兒子娶不上媳婦。不得已,他最後娶了一個帶9歲女兒的單身媽媽,還給了22萬彩禮+6萬買車的錢,兩口子親戚鄰居借遍才湊夠這個錢。

那麼彩禮錢到底要不要給?

彩禮錢要給,但更要依據個人情況。

如果一個地方的彩禮錢合理,那就按著當地的習俗辦,畢竟這是一個從古至今的禮數,男方的一點心意,讓女方置辦嫁妝。

但動則二三十萬太誇張了,這個時候,要根據各自家庭情況了。

父母條件好的,有錢可以幫助子女,子女不開口,父母都會給。但大多數家庭,供孩子讀書後,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了,這時候就不要難為已經辛苦多年的父母了。

這種天價彩禮的情況,我認為會逐漸好轉,這次我從家裡就聽到辦喜酒有規定了,不允許超過13桌,街坊鄰居就不請客了。

彩禮多不一定會被重視

彩禮少也不一定會被輕視

作為女孩,可能會擔心不要彩禮,男方家庭會不重視,結婚後在男方家庭沒有地位。

這個主要看家庭,有很多人的確愚昧無知,女方不要彩禮就認為自己兒子有本事,而不是人家通情達理。還有一些男方家庭給了很多彩禮,他們就會覺得女方就是看上他的錢了,結婚後一樣不會重視。

很多女人說:「如果他愛我,就想辦法借錢。」誰借錢誰知道,很難,要看人家臉色,甚至失去尊嚴。

任何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認為男方家境好、有能力卻只會認為女方看重他的經濟條件,不見得有多愛對方;男方家境不好,女方強人所難也不見得女方多想要這段婚姻。

這個問題的重點不是彩禮,而是雙方對待婚姻的態度,對待彼此的態度。互相體諒的雙方,在婚姻里才能一起度過各種坎。

成年人要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都是成年人,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獨立出來?

到了結婚的年齡,我們應該把責任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不要讓父母繼續為難了。年輕人賺錢比父母容易多了,他們可真都是賺的辛苦錢。如果我們這一代還這樣,那下一代是不是孫子結婚都是爺爺給彩禮?

我一直在想那個自殺舅舅的兒子充當了什麼角色?我身邊的確有很多人想辦法從父母身上摳錢。我一個遠房的表哥和老婆都是縣重點高中的老師,工資待遇很高,當時買房也不貴,父母供他讀書已經很難了,他們卻非讓父母借了首付,工作多年甚至也沒有給家裡一分錢。

直到去年,父母借的錢才還完。就這樣,兒媳婦還嫌棄自己公婆沒有本事。我認為他們缺的不是錢,而是責任意識和自主選擇能力,動不動就是人家父母如何?

現在,每當別人問我迷茫了該怎麼辦?其實,迷茫某種程度上就是責任的缺失,啥都不承擔,導致人生特沒有意義,越早承擔的人,才越早發現人生的意義。

某種程度,不依靠父母,也就不會被父母一些不同的理念牽絆。

父母出錢,自然在你選擇另一半上會發表意見。我們不能雙標,一方面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一方面還要讓父母出錢。

結婚這件事情,和父母有關,但更應該是我們個人的事情,是我們和這個人過一輩子,不是父母。父母有錢幫我們,這是好事,父母沒有錢,我們也不要難為他們了。

萬事學會了承擔,也就指望自個了,萬事找了藉口,和自己也就沒有關係了,那自己的人生什麼事情和自己有關呢?

「不要彩禮你傻呀!」呵呵。這樣的聰明,我不要。

楊小米 :自媒體【遇見小mi】創始人,《行動變現》一書作者。四年心理學科班出身,專注自我成長和情感解讀,已發表近百萬字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d9v_2sBmyVoG_1ZcMa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