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一帶一路」六年相伴 中國在該地區建20000公里道路

2019-09-18     絲路新觀察

9月16日,俄羅斯戰略評估和預測中心副主任、政治學博士伊戈爾·潘克拉堅科的文章《中亞:「一帶一路」六年相伴——中國在該地區國家建兩萬公里道路》,在俄羅斯《獨立報》網站發表。該文稱,「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的特殊性,中亞國家若能善加利用,將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地區發展。

文章稱,無論是六年前「一帶一路」倡議問世之時還是現在,從來都不缺乏對這個倡議的所謂懷疑論者,變化的僅僅是批評的著重點。

文章同時指出,批評的內容在變,倡議本身也在變。如果說當初,倡議和美好的願望還有不太明確和具體的地方,那麼現在,它們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工業生產、上萬公里的軌道和枕木、高速公路及工業景象的其他元素。「架空電線嗡嗡唱得真快樂,我們沒見過這樣的好時光」——上世紀20年代末歌曲中所唱的情形在中亞再度成為現實。

文章介紹,兩年來,在中國的幫助下,中亞出現了26條公路。它們的總里程已接近赤道長度的近一半——20000公里。看看交互式地圖,人們會發現,眼前縱橫交錯的道路網正覆蓋越來越廣泛的區域。

文章稱,在中國,興建道路產生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應。今天,北京將這個經驗帶到中亞。中國商品(過去20年其質量顯著提升)的新銷售市場「食量驚人」,運去的商品一下就被消化一空。中國工業能輕鬆緩解前蘇聯地區對商品的需求,只要這些國家肯買,它還可以提供更多。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倡議變得更加成熟、務實、巧妙和有遠見,就像北京的對內對外經濟政策一樣。中國從一開始就為自己設定了界限——最大限度地遠離夥伴國內部政治衝突——並加以遵守。

文章稱,烏茲別克的領導人明白和重視中國正在該地區做的事,沒有浪費時間討論,而是在深思熟慮後立刻開始融入「一帶一路」,首先是推出「用運輸走廊解決交通閉塞問題」的計劃。現在,這樣的趨勢愈發明顯:哪裡有與中國連接的新運輸走廊,不遠處就有烏茲別克的基礎設施項目。

烏茲別克鵬盛工業園(周良 攝)

不僅是烏茲別克,哈薩克也越來越懂得如何正確對待「一帶一路」倡議了。

文章指出,這個已開展六年的宏偉倡議具有重要的特殊性。它自己在變化,也在改變北京及其他參與者的一些行為。「一帶一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推動中國和其他參與國的發展。它最具吸引力的一點在於,中亞國家若是能善加利用,「一帶一路」會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地區發展的工具。(了解更多中亞資訊,請關注「絲路新觀察」微信公眾號)

來源:參考消息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cxwRm0BJleJMoPM2H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