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從8月15日起正式實施至今已滿一周,過去這一周,杭州在垃圾分類方面呈現出哪些新變化?這幾天,記者走訪了多個小區,了解新《條例》實施首周眾生相。
變化:
垃圾桶換上「新名字」
樓道里貼了評比表
綠色垃圾桶換上了「新名字」
記者走訪發現,新《條例》實施首周,不少市民最直觀的感受是,各小區都行動了起來。
在新《條例》中,市民口中叫了四年的「餐廚垃圾」被改為「易腐垃圾」,讓表述更加準確易懂。但是,由於新《條例》剛頒布實施,杭州目前大多數小區的垃圾桶依舊使用「餐廚垃圾」這一舊名稱,如果替換所有垃圾桶成本太大,有小區便想出了妙招。
記者在濱江區寰宇天下小區里看到,這裡的綠色垃圾桶都新貼上了不幹膠貼紙,貼紙上畫著易腐垃圾的標誌圖,遮蓋了原來「餐廚垃圾」的標誌。這樣一來,所有的綠桶都換上了「易腐垃圾」這個「新名字」。小區物業經理告訴記者:「現在使用的這批垃圾桶,還沒有到淘汰年限,我們先採取這種方式過渡,後面會陸續買進新的垃圾桶進行更換。」
有小區忙著給垃圾桶換「新名字」,也有小區忙著發實名垃圾袋,開展分類大評比活動等。
家住上城區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小區上周開始發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用手機掃碼註冊,填上住戶信息後就可以領取。領回來的垃圾袋,物業可以通過二維碼分辨是哪家的。」
為了提高業主垃圾分類的準確率,王女士居住的小區還開展了評比活動,在小區樓道里張貼評比表,用打星的方式,對業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進行公示。
王女士坦言,雖然領了不少垃圾袋,但目前還不敢使用,「怕分錯被查到,難為情。」
討論:
樓層的垃圾桶要不要撤?
撤了可以降物業費嗎?
伴隨著新《條例》實施,杭州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創建工作也同步啟動,濱江區明月江南小區被列入創建名單,由此引發了一場業主的大討論。
因為要創建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物業提出要將原來每層樓都有的垃圾桶撤掉,讓住戶統一到樓下指定地點投放垃圾。「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減少投放點,方便我們監督管理。」小區物業人員告訴記者。
這個消息在業主群里公布後,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的業主表示支持,認為樓道垃圾桶的存在,讓很多業主養成了隨手亂丟的習慣,「保潔阿姨收走後還得再分類,每天光是分垃圾就要花不少時間,支持把桶撤掉,讓阿姨省下來時間去監督。」
有的業主明確反對,「原來門口就能丟垃圾,現在要跑到樓下去,多不方便。你們收了物業費,不是應該多為業主便利考慮嗎?」與反對派的意見相同,有不少業主認為沒有必要撤桶,「垃圾分類做得好不好,跟撤不撤桶沒關係,關鍵在於有沒有好的管理方法。如果大家都可以自覺分類,保潔阿姨只是把垃圾拿下去,也沒增加多少工作量。」
另外,也有業主表示:「撤桶可以,物業費可以降嗎?」
目前,小區物業決定,暫時保留樓層里的垃圾桶,「但是只能投放易腐垃圾,投放時儘量瀝干水分,其他垃圾需要定點投放。」
小區樓層里原本垃圾桶已被貼上了易腐垃圾桶的標識
疑惑:
不常見垃圾的投放
能否加強宣傳科普?
隨著垃圾分類氛圍越來越濃,形形色色的垃圾到底該投到哪個桶里,也開始困擾杭州市民。
家住江干區的李先生最近有一條手機數據線用壞了,在丟棄的時候他犯了難,到底該算可回收物還是其他垃圾呢?
實在不能區分的李先生,只能在業主群里發問。這一問,卻得到了許多不同答案。「有的人說不知道的丟其他垃圾就好了,有的人卻說數據線裡面的金屬是可回收物,但塑料要看情況,得剝開來扔,還有的人說是屬於有害垃圾。」他告訴記者。
李先生表示,不問不要緊,一問還更加犯難了。他希望以後有關部門、小區等,可以加大對不常見垃圾投放的宣傳科普,讓普通百姓真正知道如何分類。
記者諮詢了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辦公室相關專家,得到的答案是:數據線屬於可回收物,「我們生活中有100多種垃圾,全部記住他們屬於哪種類別確實很難。但是,我們推行垃圾分類,並不是為了難倒大家,而是培養分類的習慣和意識。接下來,我們也會通過各種手段,加強科普宣傳。」
(記者 黃玉環)
來源:浙江在線
責編:侯瑋
編輯:鄭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