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中國水產學會主辦,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指導,中國漁業協會智慧漁業分會智庫成員、半湯鄉學院副院長薛倩女士單位一根火柴(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助策劃宣傳的2019中國水產學會范蠡學術大會暨第四屆范蠡科學技術獎頒獎活動在廣西南寧順利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王清印、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劉俊、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汪學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祥明等來自全國水產科研、推廣機構、高校、企業和行政單位的近700位水產科技工作者參加,聆聽新時期漁業發展方向、把握水產行業最新動脈,促進漁業綠色發展。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講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方春明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水產學會秘書長崔利鋒主持開幕式。
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是我國水產領域級別最高的綜合性學術盛會,是水產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已連續舉行了19屆。
范蠡是世界公認的水產養殖的開創者,其在水產養殖發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為著力打造水產領域高端學術交流平台,今年,中國水產學會決定將學術年會命名為「中國水產學會范蠡學術大會」。
范蠡科學技術獎是中國水產學會於2007年,經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和原農業部批准設立的,是全國性、綜合性的水產科技獎勵,旨在獎勵對漁業科技進步、技術推廣和科學普及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成果。
會議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漁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漁業科技的不斷進步密不可分,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中國水產學會作為科技工作者之家,多年來,緊緊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漁業中心工作,積極搭建高層次學術交流平台,紮實開展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和人才培養舉薦,著力加強研究諮詢和科學普及,為推動漁業科技創新、促進現代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范蠡科學技術獎自設立以來,評選出了一批非常優秀的成果,發現了一批優秀的科研團隊和人才,在激勵漁業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調動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積極性、促進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水產科技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會議強調,當前,我國漁業仍然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優質安全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水產品供給結構失衡和漁業對資源環境過度利用之間的矛盾,正處在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加快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本世紀中葉建成現代化漁業強國的目標,必須要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必須緊緊依靠、切實調動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
會議強調,中國水產學會作為全國性漁業科技社團,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的橋樑與紐帶,是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之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服務大局,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綠色發展,強化人才培養,加強智庫建設,打造學術品牌,創建一流學會,充分發揮在水產學術交流、科學普及、人才培養和專家智庫等方面的職能作用,團結凝聚全國水產科技工作者砥礪奮進,為我國漁業現代化建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活動現場,與會嘉賓通過沙畫的形式了解了「中國水產學術年會」更名為「中國水產學會范蠡學術大會」的背景、意義及深刻內涵,一同見證了「中國水產學會范蠡學術大會」的命名儀式。
于康震副部長和方春明副主席等領導專家向獲得第四屆范蠡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和「技術推廣獎」一等獎的10名獲獎代表頒發榮譽證書。第四屆范蠡科學技術獎共47個獎項,其中:科技進步類25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6項、優秀成果獎3項);技術推廣類20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優秀成果獎6項);科學普及類2項。
開幕式結束後,大會學術交流正式開始。學術交流採取「1+8」的形式,即1個主會場,8個專題分會場。
主會場報告中,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研究員、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王清印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麥康森院士、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分別從國家戰略、產業政策、學科發展、專業技術等方面介紹了相關情況、分享了思想和觀點、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專題分會場中,報告專家分別就綠色水產養殖新技術、水產生物技術與育種、漁業資源與生態養護、現代漁業設施裝備、疫病防控與質量安全、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休閒漁業與漁文化等內容展開學術交流。
附:
科技進步類25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6項、優秀成果獎3項);技術推廣類20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優秀成果獎6項);科學普及類(2項)
(來源:中國漁業協會)
一、科技進步類
一等獎(6項)
1.草魚種質資源遺傳評價與種質創新關鍵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海洋大學、蘇州市申航生態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上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陸基貨櫃式推水養殖技術研發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廣州觀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海洋大學、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廣州市聯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吉富羅非魚「中威1號」選育及健康高效養殖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4.斑點叉尾鮰良種選育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5.江蘇省主要經濟魚類重要病害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蘇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常州市武進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6.脊尾白蝦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與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淮海工學院、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江蘇裕豐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象山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浙江省舟山市水產研究所。
二等獎(16項)
1.「光合1號」河蟹新品種選育及應用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瀋陽農業大學、大連海洋大學。
2.中東太平洋大洋性魷魚類資源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3.蝦類海產品品質評價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海洋大學、上海申漕特種水產開發公司、啟東市建勝水產食品有限公司。
4.水產病害監測、預警與減損技術集成研究和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寧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慈溪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
5.水產精細養殖物聯網及數字化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海洋大學、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6.羅非魚精準營養需求及高效飼料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西南大學、福建大北農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澳華集團有限公司。
7.水產品風險因子未知篩查和定量高效檢測技術研究及安全性評價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省水產質量檢測中心(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工商大學。
8.水產養殖水體資源遙感監測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北斗導航位置服務(北京)有限公司。
9.耐鹽鹼大鱗䰾人工馴化技術與產業化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天津市天祥水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漁夫水產技術開發中心。
10.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養殖遺傳學及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大連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11.外來入侵水生動物風險評估與防控關鍵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12.漁用中草藥應用技術集成
主要完成單位:武漢中博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武漢市水產技術推廣指導中心。
13.「漁光一體」池塘養殖模式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14.泥鰍健康養殖關鍵技術與示範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蘇州大學、淮海工學院、連雲港市海洋與漁業發展促進中心、宿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徐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淮安市水產技術指導站、灌雲縣水產漁業技術指導站。
15.泥鰍高效繁育及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
16.水產養殖水環境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三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都三友特種添加商品研究所。
優秀成果獎(3項)
1.雲南光唇魚全人工繁育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2.鰟鮍規模化繁育與應用技術研究
主要完成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3.昆明裂腹魚人工養殖技術集成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畢節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畢節市鑫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省水產技術推廣站、西南大學、赫章縣水產站、昭通市漁業管理站。
二、技術推廣類
一等獎(4項)
1.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網的構建及示範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蘇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天津市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湛江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蘇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青海省漁業環境監測站。
2.水產養殖全過程精準管控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示範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博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紫菜栽培加工機械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連雲港市海洋與漁業發展促進中心、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連雲港市農機試驗推廣站。
4.池塘「魚-水生植物」生態循環技術模式創新實踐與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西南大學、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重慶市璧山區養殖業技術服務中心、重慶市巴南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二等獎(10項)
1.水產養殖精準用藥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水生動物研究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天津市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黃金鯽育種研究苗種產業化生產高效養殖技術推廣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
3.稻田穩糧增漁環保綜合種養技術集成與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全椒縣赤鎮龍蝦經濟專業合作社、蕪湖盛典休閒生態園有限公司、巢湖市高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宣城市念念稻蝦輪作專業合作社、懷遠縣水產技術推廣中心、霍山縣成鳳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
4.寧夏稻漁生態綜合種養新技術新模式示範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銀川市水產中心、賀蘭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靈武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平羅縣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永寧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青銅峽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5.梭子蟹、青蟹人工配合飼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寧波大學、三門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普陀區水產科學技術推廣站、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寧海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台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寧波市漁業技術推廣總站。
6.南美白對蝦、刺參和草魚綠色養殖技術集成與示範
主要完成單位: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濱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濟寧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乳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利津縣海洋與漁業局、山東華春漁業有限公司、上海科琳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7.鮃鰈類高效生態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天津渤海水產研究所。
8.中草藥提取物功能性水產預混料的開發及國際化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廣州市聯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9.蟹蝦生態精準高效養殖技術示範與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常州市金壇區水產技術指導站、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宜興市水產畜牧站。
10.白金豐產鯽新品種培育與推廣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佛山市三水白金水產種苗有限公司、華南師範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優秀成果獎(6項)
1.安全高效石斑魚配合飼料研製與產業化
主要完成單位:廣東恆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海洋漁業標準體系建設與示範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大連海洋大學、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大連天正實業有限公司、獐子島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市標準化研究院。
3.高寒地區柳根魚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示範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4.蝦蟹(魚)貝生態健康養殖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山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站。
5.對蝦病防現場快速檢測技術推廣應用
主要完成單位: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暨南大學、廣州雙螺旋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廣東省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總站、中山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茂名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
6.廣西擬水龜人工孵化技術示範與推廣
主要完成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南寧市水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欽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崇左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貴港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玉林巿水產技術推廣站。
三、科學普及類
1.淡水水產動物健康養殖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安陽市水產科學研究所、河南師範大學。
2.寧夏優質水產品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
主要完成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中衛市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銀川市水產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產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寧縣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來源:中國漁業協會智慧漁業分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bSJc24BMH2_cNUgd-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