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上市暴富,2000%收益,創業板註冊制是泡沫還是機遇?

2020-08-26     單仁行

原標題:一夜上市暴富,2000%收益,創業板註冊制是泡沫還是機遇?

2020年8月24日是值得證券市場和企業紀念的日子。

因為這一天創業板首批註冊制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其中新上市的康泰醫療最高價達到了308元,漲幅達到2360%,收市漲幅雖然回落,收市價118元,漲幅也達到了1061%。

就是說如果你認購了這個股市的股票,1萬元就可以變10.61萬,最高能達到23.6萬元,一夜暴富真正成為了現實。

那麼,我們追根溯源,國家這麼大力推動的創業板、科創板的上市註冊制,目的是什麼?這對於我們內循環有什麼作用?

當天我接受了電視台的採訪,今天就和大家做個詳細的分析,具體看看創業板能帶給我們企業和投資人什麼影響?我們在關注創業板的時候,要迴避和注意些什麼?

資本市場的作用

資本市場是一個資源配置的地方,國家限制房地產,自然也會限制房地產公司的上市,通過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調控。

通過政策鼓勵高科技創新企業上市,例如身邊的公司中芯國際等。

而註冊制,最重要的修改就是放寬上市條件。

上市就代表企業走進了二級市場,普通人也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去享受企業發展的紅利,在過去,上市是一件大事情,審核也非常嚴格。

會要綜合考慮到像市值、收入、凈利潤等各種指標,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後,對盈利、凈資產的要求大幅度下降了,把對凈資產大於2000萬凈資產的要求去掉,從兩年連續盈利要求調整為預計市值≥10個億,最近1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1億元。

這就是把投資的選擇權,交給了市場和投資者。

有讀者看到這會說,哎,我稍微努力一下,我的公司也可以上市了,或者我的企業可能已經達到上市標準了,那我是不是可以登陸創業板了?

是的,從市值和盈利條件來看,很多公司都可以上市了。

但目前,政策主要是支持傳統企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公司。

如果你的企業符合這個條件,將稅後凈利潤乘30倍市盈率,看看市值能否達到10億。

如果這些市值、凈利潤、行業符合要求,恭喜你,你可以找找券商聊聊了,有機會上市,獲得更多的資源發展企業。

那上市時間整個流程需要多長時間呢?

從2020年6月12日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相關政策出台後,截至8月24日已經有21隻新股完成註冊上市,從受理到上市的排隊時間只需要47天,大大低於2019年之前創業板上市企業平均排隊要568天的時間。

看到這裡,大家上市的小目標是不是可以提前實現?

創業板對標納斯達克

創業板再次火爆,讓我想起納斯達克。

2013年至今,創業板與納斯達克指數回報分別達到了269%、275%,納斯達克是為美國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極大的融資幫助,對比來看,創業板主要是「信息+醫藥」行業,納斯達克主要是「信息+消費」行業。

像蘋果、微軟、谷歌、英特爾、高通、亞馬遜都是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的支持下,成為了行業和世界龍頭。

最近十年,這些公司市值大部分一直位居前十名。

我們看看最近十年納斯達克十大公司,蘋果、微軟、谷歌三大公司長期穩居前三名。

再對比看看中國創業板過去十年,市值龍頭的公司變化非常大,早幾年是碧水源、華誼兄弟、湯臣倍健等公司。

在2020年就是像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愛爾眼科、藍思科技等行業龍頭。

但是我們國家的這些企業,不像蘋果,微軟和谷歌,他們的上市時間都超過了20年,公司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

我們中國的企業在30年前,很多都還沒有成立,目前仍處於一個成長期,所以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創業板公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企業的經營狀況。

那麼,創業板距離中國的「納斯達克」有多遠呢?

前不久,在10年前第一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樂視網和金亞科技已經退市了,他們也曾是當年的明星企業。

對於創業板樂視網的泡沫,我覺得就像啤酒里的泡沫,是資本市場發展中里的必然。

雖然第一批創業板70%的公司現在還趴在地板上,但還是出現了兩年6倍,市值達到4000億的邁瑞醫療和寧德時代這些優秀的公司,

創業板的活躍包含了投機價值和投資價值,我們不能只看到像樂視和金亞的泡沫,還要看到兩點積極作用。

第一、大浪淘沙。

在2000年的納斯達克網際網路泡沫後,納斯達克指數暴跌了70%,但也哺育了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公司:網易、新浪、搜狐三大門戶網站。

這三大榜樣就刺激未來更多網際網路企業的誕生和發展,像當年馬化騰創業就是受到了網易丁磊的刺激。

第二、人才溢出和資源溢出。

第三代網際網路公司代表拼多多的創始人黃錚就受到網易丁磊的扶持,還有來自阿里十八羅漢之一孫彤宇的天使投資,還有華為45、騰訊35內退的消息,都為網際網路行業溢出了大量的人才。

我參投的多家公司,都有來自華為、騰訊的高級員工,為企業發展起到很大的幫助。

投資創業板要注意什麼?

一天上漲20倍機會的反面就是陷阱。

大家都知道,同樣創業板的公司也是有風險的。

管理層放開創業板的註冊制,放開了上市條件,讓投資人自己去做決策,這對投資者自己有了很高的要求,要學會區分投機的泡沫和投資價值。

我經歷過28年的投資生涯,這裡給大家兩點建議——

1、尋找有投資價值的公司!

創業板這些企業都是幾十億的公司,還是屬於小型企業,還沒有形成行業的護城河,定價權等等,在企業經營上要特別注意盈利能力和盈利增長。

大家可以通過關注凈資產收益率ROE來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再通過關注凈利潤增長率來分析企業的盈利增長空間。

我給大家一個巴菲特投資的標準,選擇資產收益率ROE>20%以上的企業。

以巴菲特2016年投資盈利至今有800億美元的蘋果公司為例,資產收益率ROE從2007年開始連續超過20%,2019年達到恐怖的56%,詳細數據大家請看文稿中的圖。

也就是說100元投資,就是有56元的回報,這在國內外上市公司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也難怪巴菲特這個一向對高科技公司不感冒的老古董,也為蘋果公司而瘋狂。

大家可以通過這個財務指標來分析創業板公司的盈利能力,新上市的18家公司的ROE。

最高的是康泰醫療47%,其次是南大環境是29%,金春股份是24%,

2、迴避投機公司。

中國的創業板公司是以「信息+醫藥公司」為主,對於創新型「信息+醫藥」公司,除了通過你的專業能力分析創新技術和盈利能力方面,還要特別注意防範財務風險。

創業高科技公司,都會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這樣也會造成費用成本大幅增加,利潤減少甚至虧損。

很多公司就會通過研發費用提高資本化率,延長攤銷年限(會計政策攤銷年限3年~10年),減少費用,增加利潤,樂視網就通過把研發費用資本化率從40%提升到60%和減緩攤銷速度的方法,減少了費用,增加了利潤。

調整研發費用攤銷主要在高科技輕資產企業,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主要是用在重資產傳統企業裡面。

那麼,我們投資者如何去防範?

投資者可以通過與同行比較的方法,識別公司會不會有過高的資本化率或者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過長的情況,來識別公司有無操縱利潤的情況。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分享,創業板註冊制降低了上市融資的門檻和時間,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加速發展的機會,同時也給投資者多了一個投資機會的選擇。

但是創業板對於投資者的投資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分辨的好就是機會,分辨的不好就是陷阱了,就要被割韭菜了。

股市給有資本和智本的投資者提供了變現機會,也就是給大家再次「創業」的機會。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_qWKnQBeElxlkkaNW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