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守望藍天的女人,為部隊操了半輩子的心

2019-07-15     南海艦隊

楊慧娟曾是個軍嫂,她的眼淚總是一個人偷偷抹,所有人都覺得她是個無所不能的「女強人」。

這個「女強人」不僅嫁給了軍人,還嫁給了部隊、嫁給了戰鷹——她自己也成為了軍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一輩子。

紮根瓊州大地,守望萬里南海。在曾經荒蕪的紅土地上,夫妻倆種下的一棵棵椰子樹,如今個個身姿挺拔,成為軍營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在人們看不見的泥土中,它們的根系蓬勃恣肆,早和大地融為一體。

01

有人說,人生的路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特別是在人年輕的時候。青春年華和丈夫胡洪斌的邂逅,讓楊慧娟自此迎來從未設想過的人生。

那年,楊慧娟20歲出頭,當時的胡洪斌帥氣瀟洒、溫文爾雅,能夠駕駛戰鷹叱吒海天,讓她神往不已,他倆迅速墜入愛河,兩個年輕人從戀愛到結婚,僅僅經歷了2年的「短跑」磨合。

上航校時的胡洪斌

「你知道嫁給飛行員意味著什麼嗎?」

問這話的是曾在空軍部隊工作多年的父親,面對女兒的選擇,開明的父親內心難免負重:飛行員是天之驕子、國之棟樑,可這也是一個風險如影隨形的職業,稍有差池……

決定權最終交在了她手上。嫁給胡洪斌意味著離開警察崗位,這可是一個既體面又顧家的「鐵飯碗」;意味著特招入伍,成為一名軍人,從此把自己的全部和部隊拴在一起。

楊慧娟最終選擇穿上軍裝

對當時的楊慧娟而言,進軍營縱然有一萬個不好,她只念一點——穿上軍裝就可以和老胡一起工作!

然而新婚、特招不久,接踵而來的一次經歷讓她深深理解了身上軍裝沉甸甸的分量。

那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夜晚,跑道上戰機轟鳴聲震耳欲聾,躺在宿舍的床上,楊慧娟依然聽得格外清楚,她知道此時幾乎所有飛行員家屬都睡不著。

久經沙場的老兵對炮彈呼嘯聲特別敏感,這些「望天族」同樣時刻留心戰機的轟鳴聲,關注丈夫的訓練進度。然而正是在那個夜晚,老胡的同窗戰友在夜航訓練中犧牲。

恍若晴天霹靂,曾經熟悉的面孔、陽光的笑容……自此永遠消失在如墨的夜色中,楊慧娟生平第一次感到發自肺腑的悲痛、莫名的驚慌。

胡洪斌和戰鷹合影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僅僅10天後,丈夫和戰友們匆匆擦乾淚水,全部重返藍天。

「不知道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到底有多大,我切膚地體會到了什麼是高風險!什麼是前仆後繼!什麼是對理想的追求!什麼是對事業的執著!」

多年後再回憶,楊慧娟的眼眶依然涌動著淚水。

02

海天之上,胡洪斌駕駛戰鷹所向披靡,不過生活中的他真算得上是個「鋼鐵直男」。

駕駛戰鷹的胡洪斌帥氣瀟洒

那一年,兒子出生,說話從不拐彎抹角的老胡對著剛剛分娩的妻子說:「這下你可有得累了,我又幫不了什麼忙。」

楊慧娟又好氣又感動——「這就是你選擇的那個不會說『漂亮話』的人啊,他的心你還不懂麼?」

楊慧娟和孩子在一起

特招入伍,讓楊慧娟從城市走到山溝,和豐富多彩的世界「絕緣」,丈夫、孩子就是她的「天」。每個清晨,面帶微笑送丈夫出門,承擔所有家務,這樣的「優厚待遇」導致老胡至今沒學會做飯。

對妻子的付出看在心裡,訥言的丈夫只能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表達。

那時,戰友們經常看到胡洪斌騎著一輛雙槍牌單車在營區中疾馳,前面坐著妻子,後面載著兒子,幸福的一家人穿梭在幼兒園、宿舍之間,引來陣陣羨慕的眼光。

老胡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點滴時光

傍晚吃過飯,胡洪斌哪怕要進行飛行前準備,也會抽時間回到家屬區,陪著母子倆在院子裡散散步。

真愛無聲,一家人在一起的寧靜、單純、溫暖,成了記憶中最雋永的時光。

作為戰鬥機飛行員的妻子,楊慧娟的工作可不止於家裡柴米油鹽,參軍入伍的第一個崗位糧秣助理,就讓她有點吃不消。

工作量遠遠比地方大許多,這位年輕的女軍官不僅每月要報各項給養經費外,還要到各個伙食單位查帳,督導飲食安排,協調軍糧供應……

空勤嫂子們為楊慧娟過生日

工作在那兒擺著,靠邊站、找藉口可不是楊慧娟的作風。每天早上做好早餐,催著兒子:「快吃!快吃!」,吃完徑直去辦公,開始一天的奔波。在她和戰友的努力下,單位被海軍優秀軍糧管理單位,沒有什麼比得到組織認可更讓要強的楊慧娟高興。

2001年,部隊準備「南下」大轉場,丈夫和戰友駕駛戰機在空中來回穿梭,楊慧娟和其他官兵坐軍列、上輪渡、登大巴,橫跨千里進行地轉。

楊慧娟和同事合影

作為一路上唯一的女軍人,她提著幾十萬現金的密碼箱現場辦公,十餘天的後勤保障中,大量現金流進流出,楊慧娟沒有出一分錢的差錯。

大軍南下、氣勢威嚴,軍人的神聖感在心底油然而生,當她聽到丈夫順利完成空轉任務,一路上的疲憊一掃而光。

向前,向前!其實此時這對夫妻的內心並不平靜,

03

2001年3月中旬,身患肝癌晚期的公公時而清醒,時而迷糊,清醒時就念叨:當飛行員的兒子在哪裡?

胡洪斌此時此刻正在執行任務。三四月份是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季節,天氣狀況非常不好,大轉場迫在眉睫,只有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才能應付自如,部隊一時竟無人可以替換他。

其實,父子兩人此時地理距離並不遙遠,但對開飛機的兒子而言,真是近在咫尺、遠在天邊。

胡洪斌正在執行任務

老胡終究沒趕上見父親最後一面。兒子18歲參軍入伍,父親無限驕傲,18年後彌留之際多想看看,摸摸自己的孩子,終究卻成了奢望。

楊慧娟回憶:「不知道老父親是否懊悔,但老胡跪在父親跟前放聲痛哭了好久好久……」

回老家送別父親第6天,部隊打電話通知老胡和楊慧娟速歸,大轉場在即,軍令如山,唯有勇毅向前!

臨別時,婆婆拉著兩個人的手不說話,眼淚卻不停地往下掉,淚水掉在了親人的手背上,再落到地上……

轉場到新駐地,夫妻倆像並蒂蓮一樣,把根扎在了海南這片熱土上。

一家人像破浪前行的小舟

新營區地理偏僻、習俗迥異,駐地小學老師濃濃的本地口音更讓兒子聽得雲里霧裡。困難從來都不少,一家人像破浪前行的小舟,見招拆招、一往無前,沒過幾年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海南人。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是緣分使然還是受姐姐感召,妹妹楊慧敏也嫁給了一位飛行員,這對姊妹花和藍天結緣的故事一時傳為「美談」。

妹妹楊慧敏也嫁給了飛行員

人生的溝溝坎坎不時橫亘眼前,精明強幹的楊慧娟有時也措手不及。

2009年5月的一個清晨,從母親驚慌哭泣的電話中,楊慧娟得知父親已於前一天晚上進了重症監護室。大腦一片空白的母親直到醫生再三催促,才想起來打電話一個個召喚遠在軍營、外地的子女親人。

一家人難得的合影

當天下午6點,楊慧娟火急火燎才趕到家時,為時已晚。「父親有4個女兒,2位女軍官,2位飛行員女婿,1位女博士,1位女警官,臨終守護在身邊的卻是別人家的孩子。」

一直陪著父親的好友向她描述,當聽到別人說:「慧娟他們已經往家趕了!」父親說不出話來,眼角卻流出了淚……

自古忠孝難兩全,縱有不少遺憾,楊慧娟卻從沒後悔過參軍。2011年,又一個選擇擺在一家人的面前,兒子胡楊航高考結束,義無反顧想參軍。

兒子胡楊航一心想參軍

填報志願那幾天,楊慧娟似乎更能體會父親當年的心情,兒子追夢軍旅,註定要長期遠離父母——理想和家庭、夢想和親情、國家和小家……絲絲縷縷縈繞心頭。

他們把選擇權交到了兒子手上。

胡楊航接過了父輩的旗幟。

軍人的孩子總有一股闖勁,2015年,胡楊航畢業分配到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在林海雪原為祖國站崗。

04

2019年7月,當筆者見到楊慧娟時,已經退休2年的她仍然在南海艦隊航空兵某部官兵子女食宿站跑前跑後。

楊慧娟在食宿站做義工

這個旨在解決官兵子女「吃不上午飯、睡不上午覺」難題而成立的服務機構並沒有編制。楊慧敏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6年,將所有熱情放在了孩子身上了。

「幾乎所有從食宿站走出去的孩子都說這裡的伙食好、味道香!」楊慧娟眷戀孩子們的笑臉,即使退休仍選擇繼續當義工。

天天和孩子們待在一起

軍人的女兒,軍人的妻子,軍人的母親……一路走來,丈夫胡洪斌干到最高飛行年限停飛,兒子到距離南國海島千里之遙的北疆服役,而楊慧娟則繼續像一個忙碌的陀螺停不下來。

習慣忙碌的楊慧娟

採訪時,她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是:「我還是一個兵!」

歲月消磨青春的容顏,人生的起落激盪年輕的心靈,但楊慧娟的信念,從未改變。

END

  • 圖文:謝旭峰 劉國鵬 平原

  • 編輯:二楚

勇立南海潮頭 守望四海風雲

郵箱:nhjdgzh@163.com 電話:0759-766133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_f_J2wBmyVoG_1Zwd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