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SmartBeta指數越來越受歡迎,為什麼?
這類指數在國外挺流行,根據2018年的數據,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願意採用這種編制方式,因為它能增強收益和控制風險。
毫無疑問,美國是全球SmartBeta指數管理規模最大、最成熟的市場,規模高達近萬億美元。
對比下國內,截至2018年末,指數基金規模也不過6000多億,其中股票指數基金4700多億,而SmartBeta規模才200多億。
對比下這個數據,我們與美國市場差距還很遠,起碼從規模上來說,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SmartBeta的策略類型有多種,主要有:紅利、價值、成長、多因子、低波動、等權重、基本面、質量、動量、高低貝塔、預期回報等。
這裡面,大家最熟悉是哪類?
對,紅利、價值、基本面、低波動在指數基金中比較常見。
不過,在美國規模比較大的SmartBeta策略主要是紅利、價值、成長和多因子。
這幾種策略規模占比超過60%,規模占了大頭,也就說在海外成熟資本市場,也不是所有SmartBeta都比較受歡迎,還是有側重。
目前國內紅利和價值的SmartBeta基金比較多,特別是前者給大家的回報,已經經過市場驗證。
整體上來說,國內SmartBeta指數基金規模在迅速擴大,也期待基金公司能推出更多策略指數。
二
全球市場指數數據,主要是根據PE/PB/盈利收益率為評估值。
90%為國內A股的相關指數,海外市場指數則包含德國DAX、美股標普500和納指100、港股恒生指數和H股指數。
原油、地產信託基金等其他資產,可根據歷史價格或波動進行配置。
第548期全球市場指數估值表
點擊查看大圖更清晰
- 盈利收益率=1/PE*100%
- ROE=凈利潤/凈資產*100%(PB/PE可粗暴計算)
- 分位點:當前市盈率或市凈率在歷史估值數據中的位置
- -表示暫無數據
指數估值表說明:
1. 綠色部分為相對低估指數,安全邊際高,上漲機率大,定投可選;
2. 白色部分為正常合理估值指數,已定投持有,不買賣;
3. 紅色部分為相對高估指數,安全邊際低,可根據市場熱度,分批止盈;
4. 指數估值表包含A股、港股、歐美、日本等股票市場主流指數,同時納入石油、REITs相關資產類型;
5. 指數交叉評估維度: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凈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6. 歷史分位點參考界限:30%、50%、80%;
7. 部分指數不適用以上指標。
三
- 主投指數基金,尋找穿越牛熊的主動基金;
- 尋求高安全邊際基金,低估分倉買入,高估逐漸退出;
- 動態平衡策略和資金網格化管理;
- 基金組合配置,對沖品種風險;
- 中長期投資,忽視短期波動;
- 中低風險策略下的投資品種;
- 最實用的家庭重疾、壽險、醫療和意外保險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