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燊,那個手握世紀大男主劇本的人走了

2020-05-26     野獸派娛樂

原標題:何鴻燊,那個手握世紀大男主劇本的人走了

今天,賭王何鴻燊因病逝世,享年98歲。

先說一下最新情況——

官方就發出了一封訃告,深切哀悼賭王何鴻燊。

該訃告的名單分別按照四房太太先室何黎婉、遺孀藍瓊纓、三太太陳婉珍以及四太太梁安琪旗下的子孫順序羅列下來。

不過在何氏家族發布的悼文中,不難發現女婿和兒媳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外孫的名字反而在其中.....

何家人也出來回應,在醫院門口會見記者,二房長女何超瓊代表發言,稱家人有共識集體處理後事。

其中有眼尖的網友就發現在 王的家人中,長孫父母也在場。

奚夢瑤神情哀傷。

而在賭王僅僅離開沒幾個小時,大房的同胞姐妹竟然開撕了。

眾所周知,賭王何鴻燊家族龐大,有四房太太以及十七個子女,財產分配自然是利益之根本,所以接下來還有什麼明爭暗鬥,都是後話了。

賭王謝世,為他99年輝煌的人生畫上了句號,不少自媒體都很想在今天推出一篇賭王的鴻篇巨製,但這太難了,因為賭王所牽涉的故事太龐大,完全沒辦法在一篇內容里展現,所以獸獸就標題的角度來做一點解析。

確實,回顧賭王傳奇的一生,你就會不得不感嘆,如果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被安排好的,為什麼偏偏是何鴻燊拿到了堪稱上個世紀的最佳的大男主劇本呢?如果你覺得最佳劇本言過其實,那麼我們可以一條條來驗證:

先是從外貌來說,賭王有著荷蘭、英國、猶太和中國的混血血統,光是長相已經秒殺了絕大部分的普通人、精英或者超級富豪。

馬爸爸雖然創造了一個經濟帝國,但是論長相,你說他很帥那是加了濾鏡,打了感情分,而即便是帥氣得多的小馬哥,說實話在賭王面前也是沒得打。

想像一下我們電視劇里那些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年輕霸道總裁,青年何鴻燊不就是最好的模板嗎?

即便是從進化論角度看,賭王的子孫們,也應該比父輩好看吧,沒有沒有!所有人的顏值都未能超過這位何家大佬。

長得帥已經是彎道超車,然後留下的財產有5000億,仔細想想,要變帥你還可以去整形,前提是找對醫生,整得自然;如果帥是可以後天解決的,但是要賺這5000億,你就要跟生命賽跑了,不!是輪迴的接力賽跑。

所以,光是這兩點,世紀大男主劇本差不多就唾手可得了,但他還覺得不夠,又加持了很多世紀難度,讓別人拿不到這劇本~

首先,何鴻燊活到了98歲!是的,有命賺錢,也有命花錢。

這就是說,他把人一輩子可能賺的錢賺到了人類極限,又把人的壽命活到了接近極限,請感受一下吧,你還能怎麼說呢?

從2009年不慎跌倒後,何鴻燊在醫療費和保健費上的支出,就讓所有人咋舌,11年以來醫療費用耗資約13.7億人民幣,單是今年1月入住養和醫院深切治療部至今,醫藥費已經花了2.7億人民幣。

然後,何鴻燊還是香港的望族出身,爺爺何福是當時香港華商五巨頭之一,第一個被批准住到香港中環半山的華商,而何福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香港傳奇巨富何東,何氏家族從19世紀末開始就開始成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其分量可想而知。

而何鴻燊的爸爸是何福的三子何世光,同樣是在大洋行里當買辦,還是第一名華人議員。在顯赫的家世背景下,一出生的何鴻燊就已經是超級富三代,何鴻燊曾經這樣回憶小時候的生活:「家裡太有錢了,寵壞了。車,我們先有;遊艇,我們又先有;我們的房子巴閉(指厲害的意思)到在(半山)麥當勞道,長到可以用來跑步。」

何鴻燊的人生大起大落又大起,這種戲劇性也是絕無僅有。

何鴻燊雖然先天有著顏值和家世的優勢,但是命運卻沒有給他一條平坦的道路,何鴻燊13歲時家庭天遭橫禍,父親何世光的弟弟何世亮在洋行里被人設計,得到了一個股票的虛假內幕消息,以為撿到寶的何世亮回家後召集幾個兄弟,決定以全部身家買這支內幕股,一開始漲勢不錯,何氏兄弟又從各種渠道借錢補倉,然而到了第10個交易,股票狂跌,透露內幕消息的人早已套現、逃之夭夭。

至此何家財富徹底化為烏有,何鴻燊的小叔何世亮吞槍自殺,二伯何世耀懸樑自盡,父親何世光跑路,只留下何鴻燊母子幾人獨自面對,13歲的何鴻燊這才從公子少爺夢裡醒過來,知道自己此時已從天上跌落凡間,昔日一切特權都沒有了。所以,從13歲到19歲,何鴻燊開啟了家道中落模式,此間他才見識了世間的人情冷暖。

其實很多人都提到他叔公何東,當時何世光家族敗落之後,何東依然是香港大富豪,卻沒有相助,這樣合理嗎?

你要知道就算是在紅樓夢裡,大家族都有窮親戚,所以何鴻燊當時的窘迫一點也不奇怪。何東及各兄弟都生了很多子女,子女又生後代,一家都是十口八口地生,光是何鴻燊父親就有12個兄弟姐妹,這樣一個不斷延伸的大家族,人員越來越龐雜,關係也越來越疏遠,這就好比從何東這個市中心的3G基站發射信號,去到達何鴻燊這個遠郊的終端,那信號得多微弱啊!

何東(二排居中)和他的大家庭

命運一邊逼迫著窮困潦倒的何鴻燊,卻又賜給他另一個強大的技能:學習能力。

何鴻燊在家道中落之後知道無路可走,那些平日忙著巴結何家的親戚瞬間變臉,比如一位當牙醫的表親,每次都是主動上門幫何鴻燊看診,細心叮囑,然而當何家突變之後,就再也不理了,何鴻燊牙疼去求助還吃了閉門羹。

也許這就是一種必要的磨練,何鴻燊開始發奮圖強,從前的差生漸漸變成了學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香港大學,雖然何鴻燊的成功有著複雜原因,但知識確實改變了他,也成就了他。而這種學習能力,他受用終身,在進入讓他大展拳腳、一躍成為富豪的聯昌公司不久,他就熟練掌握了葡萄牙語和日語,而這兩種語言正是他人生逆轉的關鍵。

膽識同樣也是賭王的天生技能,這一點在他人生崛起的重頭戲裡非常重要。1942年,何鴻燊在香港大學中途就因戰爭赴澳門發展,進入了專做走私生意的聯昌公司當秘書而他流利的日語能夠和日本方面交涉,而因為他的膽識,多次讓生意化險為夷,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在何鴻燊獲得成功想要繼續在澳門發展時,卻被澳門勢力人物驅趕回香港,但沒想到回香港的何鴻燊做起了最有前景的房地產行業,又讓資產翻了幾番。眼光、膽識給了何鴻燊一擊即中的力量和速度,60年代他又折返澳門,開始下注博彩業,當時又有干擾力量,稱在澳門沒有人敢放租店鋪給何鴻燊,只要他的門店一開就準備收屍,但何鴻燊這次有了真正的實力,終於可以說不了。

(何鴻燊後來的本人回憶)

在這裡插播一嘴,很多人覺得賭王的故事很像地攤文學,很多細節特別像知音體,但真的都是他自己說的,大才子黃沾曾經訪問過他,深入地寫了何鴻燊地故事,算乾貨了吧。

在短短進入聯昌公司一年多後,何鴻燊在1943年得到了100萬分紅,那一年他才不到22周歲,這似乎來得很意外,但又合情合理,因為聯昌有了何鴻燊這個助力才賺得缽滿盆滿,能拿出這筆巨款就說明何鴻燊對得起這個提成。

鴻燊21歲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當時100萬元已然是大富豪級別的身家,何鴻燊 兜兜轉轉又回到了豪門。

人生逆轉得太快,這樣的劇本誰敢寫出來呢?

何鴻燊的事業好牌還包括他有很多的貴人。

比如家道中落後,他父親的同事周竣年的雪中送炭,避免了顛沛流離,何鴻燊得以潛心求學;在短暫的接線員生涯結束後,叔公何甘棠又介紹他去澳門做生意,直接改變他的命運;而原配黎婉華的父親是澳門大律師,也是何鴻燊在澳門發展的助緣……類似的重要貴人,一直出現在何鴻燊的各個人生階段里,不得不服。

何甘棠與何東的合影。

最後如你所知,何鴻燊還有著旺了一輩子的桃花運。

在說何鴻燊之前,可以說說上面這一位叔公何甘棠,生平最愛美女,妻妾共有三十多人,要不是後來被族人制止,數量恐怕有增無減。

考入香港大學後,英俊的何鴻燊已經開啟了他的桃花運,雖然囊中羞澀但依然有戀愛的時候,和女同學約會,享受情竇初開的歡愉。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軍加緊侵略香港,何鴻燊加入了義勇軍接線員,作為唯一男性和34名女接線員一起工作,何鴻燊每天工作所分泌的多巴胺漸漸超過了抗戰的激情,上班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本能,不可抗拒。

何鴻燊的兒女情長在日後成為賭王之後,就更不用說啦,在這裡就不贅述了。(sorry,獸獸今天只談嚴肅的人生話題)

但是有一個人不得不提,2007年,賭王86歲那年因為身體狀況下降,三太把自己的私人女護理鄭詠詩介紹給賭王,而賭王在和鄭詠詩相處後不久,關係就有了質的飛躍,你懂的。

鄭詠詩和其他美女比起來,自然有落差,三太原來預測她不會入何鴻燊的法眼,但鄭詠詩溫柔體貼,天生愛笑,迅速成為86歲賭王的菜啊了。

鄭詠詩時常跟在何鴻燊左右,一開始還穿著白大褂,後來索性穿起了名牌衣服帶上名牌包包,各房才如夢方醒。

各房發現這個狀況的時候,鄭詠詩已經虜獲了何鴻燊的心,86歲老人的愛情我們不懂,不展開。

另外雜誌爆料指沒有多長時間,鄭詠詩從賭王那裡獲得的珠寶、豪宅總值已經達上億元。

眼看鄭詠詩就要成為五姨太,為了讓家產這個蛋糕少一點人分,各房都聯合起來,先是逼賭王辭退鄭詠詩,賭王無奈只好照做,各房目的暫時達到了,但隨著2009年賭王摔倒,又需要鄭詠詩的貼身看護。

但三太四太就在醫院門口堵住了鄭詠詩,將這一對苦命鴛鴦隔開了。

有網友說一點也不苦,還很香!那就見仁見智了。

在這裡還可以說一下鄭詠詩的後續情況,在被堵住通往醫院的路後,鄭詠詩最後還是選擇退出,幾年後和初戀結婚了。

由此看來,何鴻燊的桃花確實從青少年旺到90歲,童叟無欺。

其實,這些年何鴻燊深居簡出,他奮鬥的故事早已經被自家豪門財產爭鬥的八卦所淹沒,正所謂多情多累,這無疑都是賭王自己一手造成的。

賭王的健康仿佛就是一個核按鈕,11年前重傷後各房鬥爭開始激烈化,前兩年病情惡化,豪門又起波瀾,開始對外擴招,如今賭王駕鶴西去,看點又落在了財產分配大戲上,網友們大都關注於各房宮斗,而忽略了何鴻燊這樣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大男主,世紀商界梟雄、一代風流人物,要在同代人找出更出彩的人設,恐怕很難很難。

最後祝老先生一路走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UouUnIBd4Bm1__YsM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