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家庭的生活普遍不愁吃穿,很多孩子在大人的呵護下沒有吃過一點苦,在學校遭遇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便不知該如何化解,從而變得不自信,消極悲觀。還有一部分家長則捨得讓孩子吃苦,讓孩子經歷挫折,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在吃苦中獲得堅韌的品格。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八歲左右的小男孩在包子店裡認真擀麵皮,動作熟練,並不比大人做的差。
據報道,這男孩的父母就是包子店的老闆,他們特意安排孩子在店裡幹活,孩子每天都要擀五、六百張麵皮,除了要在店裡干兩個小時活之外,小男孩還要上特長班,父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培養他的生活技能,讓他從小學會吃苦,長大以後就更加能體會生活的甜美。
經過了解,男孩從4歲多的時候,就開始幫父母擀麵皮,並且在暑假的時候,每天早上6點定時「上班」,經過這幾年的鍛鍊,男孩在擀麵皮的手法特別熟練,基本上擀一個麵皮只需3秒鐘,很多網友都覺得不可思議,太快了!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的時候,男孩的回答讓母親流淚,男孩說:「爸爸媽媽養我、照顧我真的是太累了,現在我有能力幫助爸爸媽媽,我就想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下辛苦,好讓爸爸媽媽休息一下!」
一個七歲的男孩,能夠說出這樣的話語,並且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能夠分擔家庭的重任,這是現在多少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呀!
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獨自面對社會,有遠見的家長,都會捨得讓孩子吃苦。
有遠見的家長,都會捨得讓孩子吃苦
1、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
孩子是家裡的一分子,家務活理應讓孩子參與,這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基本生活能力,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做家務會耽誤時間,影響學習,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一個連基本生活能力都沒有的孩子,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吃更多的苦頭。
2、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
小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是比較弱的,在他遇到困難時,就會想要放棄,比如學一門樂器,每天都要堅持練習,才能達到好的效果,當孩子感到枯燥無味,想要放棄時,家長如果不在旁邊加油鼓勵,推上一把,那孩子就真的放棄了,慢慢的也就陌生了。所以堅持也是要吃苦的,只有持續的勤學苦練,才能有所收穫。
3、家長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領路人
父母在家一邊玩遊戲一邊教育孩子要吃苦,要堅持,那結果肯定都是徒勞的。父母在家喜歡看書學習,對待工作積極認真,對待生活陽光熱情,為孩子創造好的家庭氛圍,那麼孩子也會從努力付出中感受到收穫的喜悅,也更願意去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4、讓孩子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要表現出消極心理,工作中的不如意也不要拿到家裡來發泄,讓孩子學會在遇到困難時,除了能夠吃苦,還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孩子在充滿自信的時候,做事情也會變得更加認真,也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每個走入社會的大人都知道,生活中有美好的一部分,也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有些家長只想給孩子甜的那部分,不想讓孩子吃苦,但沒有吃過苦的孩子,又怎能體會到生活的甜呢?生活中的很多苦,大人是無法為孩子替代的,只有培養他吃苦的精神,樂觀積極的心態,他才能在遭遇挫折與困難時迎面向前,才能在成功後體會到收穫的喜悅。
各位家長朋友們,你會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嗎?歡迎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TY_L3QBLq-Ct6CZRN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