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亳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亳州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獲得全省第一,2018年水污染防治各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位居全省第一,同年獲得省級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資金1900萬元,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均被省水辦在全省通報表揚。
2019年1—8月份,亳州市列入「十三五」省政府考核目標的4個國控斷面均達到了考核要求,獲得省級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資金1450萬元。其中渦河渦陽義門大橋斷面和渦河嶽坊大橋斷面保持在Ⅳ或Ⅲ水質,遠遠好於考核要求的V類和劣V類水質。
科學施策 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
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亳州市專門建立了「11+1」工作體系,並率先在全省建設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打通基層環保工作「最後一公里」。同時全面實施河長制,狠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黑臭水體治理,並切實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堅持依法依規、嚴守底線,敢於動真碰硬,做到嚴肅問責、頂格處理。
精準把脈 全面聚焦水污染突出問題
目前,亳州全市共建成鄉鎮駐地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80個,實現了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但是各鄉鎮駐地污水處理廠污水進水量少、進水濃度偏低的問題普遍存在。上游商丘市、周口市地表水水質較差,進入亳州境內後加劇了地表水污染負荷,導致亳州市多條河流污染嚴重。另外,由於受目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財力所限,亳州大部分秸稈是採取直接還田的方式,實際利用率較低,特別是秸稈資源化利用程度不足,導致午秋兩季農作物收割之後,田間地頭殘留的秸稈堆積在田邊溝渠內,經過雨季暴雨沖刷之後,受污染的雨水流經溝渠小河,最終進入河流,對水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對症下藥做好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
近年來,亳州市加大投資,大力興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提升鄉鎮污水處理能力,共建成80座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
為有效應對上遊客水對亳州市地表水環境的不利影響,亳州市全面落實水污染聯防聯控工作,與商丘、蚌埠、阜陽、永城、鄲城、鹿邑等周邊市(縣)均簽署了聯防聯控協議,亳州市生態環境局分別向商丘市生態環境局、周口市生態環境局發函,要求對包河、惠濟河污染問題進行排查處理,並於2019年4月份與商丘市生態環境局展開聯合會商,要求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嚴防高濃度污水下泄。近期還將與淮南市對茨淮新河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簽署聯防聯控合作協議。
為改善全市地表水環境,強化各縣區水環境目標管理,2018年底亳州市政府出台了《亳州市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在市域內渦河、茨淮新河和西淝河等3條重要河流、11個斷面建立了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TRbeHEBfwtFQPkdsB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