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暴前女友一度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蔣勁夫,最近又傳出了新戀情。
這件事原也沒什麼好指摘的,可有趣的是,這個消息的曝光方式卻很別致,是由蔣勁夫的一個朋友po出了承認戀情的聊天截圖。
這不是蔣勁夫朋友第一次發聊天截圖了。
網友不禁吐槽:「蔣勁夫的朋友可能是世界上最愛發聊天截圖的一群人了,隨隨便便發聊天截圖的朋友真可怕,直接拉黑吧。」
這是值得警醒的:當處於朋友、親人、同事等等關係里,可以隨便把聊天記錄曝光嗎?
邦達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在社交網絡上,秦桑也經常看到很多人動輒喜歡截對話發朋友圈,很多情況下未經對方的同意。這種舉動,不但不是親密關係的印證,反而常常觸犯到別人。
及格的成年人都應該知道,再好的關係,也要講分寸,只有明確了界限,一段關係才能長久發展下去。
1
沒有分寸感的人,永遠不被誰需要
在親密關係中,沒有分寸感是致命的。
上一段戀愛的時候,剛跟男友在一起一個多月,她就介紹給了閨蜜認識,兩人還交換了微信,朋友也不太在意,但慢慢地她發現男友跟她在一起的時候也在跟閨蜜聊天,她的敏感地雷被引爆了。
「你為什麼跟她這麼好聊?你不覺得你跟異性的關係有點太過親密了嗎?即使她是我朋友。」
可男友聽她說這些話的時候很困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當然,最後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分手了,跟閨蜜也沒有以前那麼要好。
在職場,缺乏分寸感也很要命。
以前部門有個實習生,剛進新公司的時候因為工作能力不錯得到了領導的賞識,慢慢地就氣焰有點盛,開始跟領導開起各種玩笑來。
這要是放在一般情況下也就算了,但有一次跟領導去見客戶,一不小心喝多了,竟然當著領導和客戶的面發起酒瘋來,實在是既失態又沒分寸,最後當然飯碗就丟了。
在日常交往中,沒分寸感也會引人反感。
前段時間《嚮往的生活》播出,演員何藍逗口不擇言地讓彭昱暢和張子楓演吻戲,彭彭說:「不行,她是我妹妹。」何藍逗一臉鄙視:「這有啥,演員啥不能演。」 黃磊當即接話:「那你跟彭彭演。」
聽到這話她表情立馬就變了,一臉不情願和嫌棄:「不行!」 開始演的時候,她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毫不修飾地,弄得彭昱暢處境尷尬。
網友看不下去了,直接把她罵上了熱搜。
馬東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和我們之間是有著強烈分寸的,亂了的分寸失去秩序都會造成混亂 。」
沒有分寸感的人,在多數社交場合都是遭人嫌棄的,因為他們往往不懂,關係再親密,感情再好,中間都應該有一條不可隨意跨過的線。
2
保有分寸是對人的尊重,
也是避免尷尬的關鍵
在所有日常事務中,幾乎所有尷尬都出於分寸感不強。
比如最近海清在FIRST青年電影展頒獎典禮上發表了女性宣言,坦言中年女演員面臨的困境,本來是好事,卻引起了熱議。
因為她在事先並沒有徵求同台女演員的意見,臨時就把她們拉了上來。
在發言中還數次講到其他女演員的隱私,譬如「宋佳至今不結婚,還讓大家叫她小花」「梁靜一邊投資,一邊問老公有沒有好角色」……
宋佳不爽了,最後只在台上說了一句:「僅代表海清觀點。」就下台了,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但對於表達上的分寸,黃渤就不一樣了。
在一次與魯豫的採訪中,魯豫對黃渤說:「你現在可以啊,很火啊是吧?」黃渤俏皮地答道:「那肯定是火,你想都能坐在這兒跟魯豫聊天了,那還不火嗎?」
還有一次記者問他:「是否能取代葛優?」黃渤的回答則是:「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因為人家曾開天闢地,在中國電影那樣的時候,人家是創時代的電影人。我們只是繼續前行的一些晚輩,不敢造次。」
在這些所有的來往中,黃渤的言語措辭都體現著對對方的尊重,又間接承認了自己的能力,在任何場景下都對分寸感的使用遊刃有餘。
生活中其實分寸感的把控很難,一不小心就會翻車,比如:
有些話明明就不適合對別人說,你偏偏要說;
明明明明彼此只是點頭之交,你卻希望對方幫你寫篇文章、畫個設計圖、找份工作;
明明關係一般,一開口就來問你借好幾萬;
明明一個問題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非讓別人手把手教……
在當前的環境下,很少人把隱私概念深入腦海,他們總是輕鬆就認為「大家關係這麼好,應該沒有秘密吧」「刨根問底也沒所謂的吧」「不就是很簡單事嗎,他應該不會拒絕吧」。
但往往這就是很多關係再沒有下文的原因。
保有分寸是對人的尊重,也是避免尷尬的關鍵,一旦忽視了這關鍵的一點,就是給人添麻煩。給人添麻煩,是無知和教養的體現,這可能一切的根源,統統在於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
3
人際關係,就是彼此摸索繼續往來的分寸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裡的「矩」指規矩,也就是所謂行事的分寸。與人相處,過親則疏,過熱便冷,是一門長久的哲學。
小S和阿雅之間的友誼就是最好的證明。
兩人17歲在華岡藝校結成好友,小S的性格打打鬧鬧,很愛開阿雅玩笑,但成長後的阿雅,慢慢對這些玩笑產生不適。
阿雅在一次和小S一起上節目中,分享了幾年前到美國遊學,當時生活很難熬,好不容易接到小S的電話,她被小S的關懷戳中心,可是毒舌的小S又立刻補了一刀:「我想跟你說,你的英文沒我好。」
小S也回憶當年阿雅就是每個班中會有的那種會搞笑的同學,她會故意開對方玩笑,指使對方幫忙買東西。
開始工作後,她依舊像在學校一樣開玩笑,卻發現阿雅的表情不太對,看起來特別尷尬。
某次她開玩笑後,發現阿雅沒有任何回應,收工後阿雅對她說:「熙娣,請你以後不要在眾人面前這樣開我玩笑,我很不舒服,而且我不喜歡這樣。」小S慌張起來,跟阿雅道了歉。
對此小S在節目中向阿雅道歉:「小時候的玩笑可以開,但是每個人都會改變,都會成長,當她想改變、想成長的時候,你還是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她,那就是你不夠尊重別人、不夠愛她。」說著忍不住硬咽起來。
對此阿雅則說:「其實當年才剛出道,心態也還不夠成熟,還好重新再見面時,兩個人都有所成長、改變,彼此知道對方玩笑的底線在哪,以及玩笑背後的用意,讓彼此間的感情更加深厚。」
如今的小S和阿雅在《奇遇人生》里一起到非洲照看大象,做有意義的事;在《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嬉笑打罵又在談及夢想和遺憾時候互相擁抱落淚。
蔡康永曾對人際關係的本質有過一個定奪:「人際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摸索彼此能繼續往來的分寸。都不摸索,就一味地宣示自己是直腸子、受得了這個、受不了那個,那叫自我介紹,不叫人際關係。」
在小S和阿雅長達20多年的友誼里,兩個人也在摸索彼此的分寸,不固執己見的同時,也相互體恤關懷。
人與人之間的分寸就是用來拿捏的,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拿捏得分毫不差,只能慢慢去試。
在彼此試探、摸索的過程中,我們更懂得人際關係的奧秘,那些恰到好處的分寸也都是讓別人和你相處感到舒服愉悅的所在。
願我們在大部分時候都能做一個知分寸的成年人,知道在誰面前可以任性,在誰面前保持距離,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界限分明、瀟洒自由。
今 / 日 / 互 / 撩
你怎麼看在朋友圈發對話截圖?
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