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題目越來越難,「搶跑式學習」應該被提倡嗎?

2019-08-02     山河的意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也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家長們辛苦工作,就是為了能夠提高家庭的物質環境,儘自己所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教學環境。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從幼兒園開始就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而到了中學,隨著學習的課程增多,難度加大。家長更是把全部的重心都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在學生平時放學之後要去參加輔導班,在假期時間也不能放鬆。家長們似乎對這種「搶跑式」學習越來越熱衷,但是不少人也提出如今的中學生壓力太大,應該給孩子減負,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之所以「搶跑式」學習越來越火熱,無非有以下這幾點原因。

1.題目難度上升

可能對大部分高中生或者大學生來說,做小學生題很簡單,基本上都是看到1+1馬上寫答案那種,大部分題確實是這樣。但是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題目的難度是逐漸上升的。有些題目,尤其是數學的平面幾何,真的連高中生都不一定能當場做出來。仔細觀察這些初中題目,不難發現,和高中的知識有明顯的對接,或者說就是高中某些大知識點的簡單化。和以往的初中題相比,絕對是難了很多,初中題目的難度提升,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學生作業量的增多。記得我初中都是玩過去的,無論寒假還是暑假,都是最後幾天來寫作業。記得有一個暑假,我一直玩一直玩,最後太無聊,想著看下自己什麼時候開學,結果一看時間,還有三天就開學了。就這三天,我就能成功把作業寫完。但是現在網上經常能看到家長發朋友圈,自己孩子的作業量太多,要寫到很晚。

2.搶跑式學習,越來越火熱

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進入學校後會居於人後,所以忙著給學生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初中的時候主要體現在家長報一些奧數競賽班,一些機構的培優訓練等等。現在最火熱的就是初升高的各種銜接班,在學生初中畢業後,通過初升高的銜接班,做好和高中的各種知識預熱,確保入學後保持良好的學習勁頭。一方面搶跑式學習確實有益於學生的競爭優勢,比別人多跑幾步路,最後總歸能在學習成績上體現出來。另一方面是各種家長對搶跑式學習的褒貶,有人認為這種學習不利於教育公平,應當讓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接受學校的教育。不過這終究是個別家長的自主選擇,起碼是正當的,搶跑式學習雖然不值得提倡,但也不必太過詬病。畢竟客觀上提高著學生的成績。

3.學習習慣是關鍵

不難發現,有些學生,即使補了課,成績依舊不理想,而有些學生即使父母不管,依舊能把成績提起來。關鍵就在於學生的學習方法,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可以向老師,或者成績優秀的同學請教,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之後學起來也會更輕鬆。學會思考是我們學習的基本能力,隨著年級的增大,學習的知識點只會越來越多,僅僅是依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還要學會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校的題目,尤其是高中的考試,除了要檢測學生的知識遺漏點之外,也也要把成績好壞的學生區分開來,也就難怪家長會想著法子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機構輔導班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QV8W2wBUcHTFCnf-3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