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廢棄鐵路被改造後,竟成為了城市的時尚打卡地

2019-08-27     睿途旅創

有一種文藝,叫做「壓鐵路」,他們熱衷於拍攝鐵路,那延伸的鐵軌,似乎在安靜的訴說過往的故事,有一種「在路上」的感覺。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鐵路不斷升級更新,原來蜿蜒在城市中的鐵路逐漸被棄用。無數廢棄的鐵軌安靜的躺在喧囂鬧市的一隅,獨自享受歲月與塵埃年復一年的撫摸。

鐵路承載著城市的文化記憶,為了不讓其淪為了現代城市的污染源,一些建築師們將它們改造成公園,用生命的綠色回報那一個崢嶸的時代。今天小編搜集了國內外廢棄鐵路改造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看它們的「華麗變身」吧!

美國紐約High Line Park(高線公園)

高線公園位於曼哈頓西側的第十大道南段,是由一條被稱作「死亡大道」的廢棄鐵路改造而成的。公園長達2.3公里,懸空25英尺,縱貫二十多個街區,俯瞰高線公園就像是曼哈頓島一條美麗的景觀長廊,如今是紐約的標誌性高空城市公園 。

高線的歷史要追溯到1847年,起初這段鐵路為振興經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到了19世紀後期,隨著曼哈頓的發展,地面鐵路的弊端就顯露了出來。高頻的交通事故使這裡被稱為「死亡大道」,西線鐵路逐漸被紐約人冷落遺忘,只有想尋找刺激的都市探險家才會來到這裡。

1999年左右,鐵路面臨被拆毀的危險,2個「釘子戶」,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站了出來,他們建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組織——「Friends of the High Line」(高線之友)。

他們呼籲政府對 High Line 加以維護,並且可以對其公共空間進行再利用,改建成可供市民休憩和交流的公共空間。於是,「空中花園」方案得到了壓倒性的支持。政府出資了5000萬美金,社會籌集了1.5億的捐助。

高線公園改造舊鐵路,成就了全世界最經典的鐵路改造案例。現在,這裡成為紐約最受歡迎的地方,每年有500萬人慕名來到這裡。

高線公園改造了原本荒蕪的土地,從周圍建築屋頂上收集雨水進行灌溉,澆築的混泥土能夠長久使用,最大程度上做到節能環保。

原本鐵軌上的雜草和石塊都被保留下來,順應著自然的安排,軌道縫隙中的野花在不同的時節盛開,高架沿線的植物圖景不斷變幻,為昆蟲和鳥類創造了理想的棲息地。

高線公園已經成為了紐約的標誌,紐約時裝周在這裡走秀、Coach在這裡開夏日派對、Google 紐約分部搬到了這裡……廢舊的鐵軌,又活了!

高線公園的成功啟發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許多地方的人,他們也想為自己城市的老鐵路們複製這個美麗的奇蹟,「高線效應」就此產生。

巴黎Promenade plantée(綠蔭步道)

綠蔭步道的前身是巴士底地區通往巴黎東郊的高架鐵路,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停運,後來這裡被改造綠色長廊,長約4公里的步道上,下面是店鋪,頂上是公園。

公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海棠、連翹、櫻花……高架鐵路邊上則有法國梧桐,這樣的植物交相成趣,美麗而休閒。

大量巴黎人在這裡散步休憩,這裡也被孤獨星球評為「巴黎非去不可的地點之一」,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在此取景,從這裡還能看到里昂站。

日本LOG ROAD DAIKANYAMA

2015年,日本1200名工人四小時完成了東急東橫線軌道的地下化,所空出來的線型空間該如何規劃?日本園藝設計師齋藤太一打造了這樣一個治癒系的都市生活徒步街——LOG ROAD DAIKANYAMA。

LOGROAD DAIKANYAMA 運用原先電車經過的兩條線路與狹長腹地,建造出一條瀰漫木頭與青草香氣的綠色步道,並在兩旁搭起五座以簡潔倉庫樣式並排的木屋,內部分別開設啤酒工廠、個性咖啡店等。


明亮的光線穿透工業風格的空間讓人能一邊品嘗啤酒一邊欣賞釀造過程,計劃總監柴田陽子說,希望創造出令人每天都想要經過且能感受到療愈的空間。

因為有茂盛的植被,即使在盛夏的東京也絲毫不感覺到酷熱,走在被保留下的鐵道上,木頭的香氣若隱若現。

德國柏林Südgelände自然公園

Tempelhof調度場是一個典型的廢棄鐵路站點,它的規模和人流量在二次大戰之後逐漸縮減,直至1952年完全關閉。如今,這裡已經被開發為城市的主要綠洲,並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樣性,叢林茂密,植被豐茂。

在調度場附近有一個4000多平米的大廳,以前是修理龐大機車的車間,而如今,這個修理車間吸引很多實驗藝術家。

這些藝術家橫跨各個領域,從柏林Festspiele前衛劇院,年輕的舞蹈和表演藝術家,到雄心勃勃的電影製作人,他們用機車大廳提供必要的創作空間,並在此地積極嘗試新的想法。

GrünBerlinGmbH是一家現代化的文化工作室,目前正在設法在機車大廳內創建與藝術、文化、教育和體育等領域的聯繫,包括為年輕人提供舉辦音樂會、講座、劇院和文化項目場所的可能性。

調度場和一些建築物保持了原有的風貌,包括「Bruckenmeisterei」(行政樓)和一個水塔。

澳大利亞雪梨The Good Line

與開放的城市公共空間相比,單個建築更具有城市活力催化劑放大效應。2015年,雪梨也推出了高架橋公園,將過去通往雪梨海港現在已經廢棄的Ultimo海運線變為城市綠色公共空間,為雪梨蓬勃發展帶來創新和可持續性推動力量。項目由ASPECT工作室和CHROFI建築事務所共同設計,這一城市更新項目新增了行人和自行車道路,跨越了城市鐵路區、Ultimo社區和達令港。

因其前身是貨運鐵道航線,所以高架公園被稱為「The Goods Line 」。

The Goods Line公園刺入雪梨人口最密集地區,如脊椎般聯繫各個重要區域,比如中央火車站隧道、唐人街、情人港、公園以及各種文化教育媒體機構,也途徑弗蘭克·蓋里設計的大樓。

The Goods Line公園還提供社會基礎設施,包括看台,座椅,劇場,兒童遊樂區,桌球檯,草坪,還有必不可少的無線網絡支持。

金屬打造的桌椅和燈具充滿工業感,與鐵路過去的工業化身份不謀而合。公園中蜿蜒曲折的道路提供了多用途空間,為人們在快速過境之外,創造了舒適宜人的休憩場所。

新加坡Rail Corridor生命之線

Rail Corridor是一條從新加坡北部延伸至南部的廢棄鐵路線,全長24公里,貫穿全國,它曾運載過無數跨境列車。鐵路始建於1903年,是舊的馬來亞鐵路的一部分,從新加坡國內一直通到馬來西亞。這條鐵路因為穿過了新加坡的大多數自然景觀。設計者把這次改建的項目稱為「生命之線」。

這條鐵路線路於2011年最終廢棄。因其連接了新加坡很多社區及機構,具有極佳的位置,新加坡發展部門希望利用這條完整的線性公共空間來連接和振興周邊的區域,同時為周邊社區提供寶貴的綠色空間。

包含了自行車庫、餐廳和活動空間的火車站公園,生命之線項目關注到了其中的公共空間,並希望能「帶來啟發、具有可達性、舒適、有紀念性、環境友好,不斷增長和變化,這樣火車線兩側的社區就可以被編織在一起,並且提供了連續而高質量的公共空間,提高了整個新加坡的生活質量,成為了社區發展的催化劑。

「生命之線」猶如一條生態和文化的脊樑,自南向北形成「鄉野漫遊-雨林之路-藝術之軌」的特色段落。將熱帶雨林的垂直結構應用於市民生活、遺產利用與高密度住區營造;同時,把時間作為設計重構的核心,通過演替和互動達到人、遺產與自然的融合,實現縱貫全國的廢棄鐵路廊道在未來復興,為新加坡打造創新性的後花園城市生態設計模式。

舊鐵軌的創意改造中,不僅國外有經典案例,中國也有超棒的實踐。

廈門鐵路文化公園

「廈門鐵路文化公園」的老鐵路,原是一條於上世紀50年代為備戰而建的鐵路,也是鷹廈鐵路延伸到海邊碼頭的一條專用鐵路線,它始於廈門火車站,終至和平碼頭,全長約4.5公里,貫穿半個廈門島。這條曾經為打通內陸、對接海運,在國民經濟、軍事運輸上作出巨大貢獻的專用鐵路線,隨著改革開放及海峽兩岸關係緩和及經濟共贏發展,在上個世紀80年代基本廢棄。30年來,這條廢棄的鐵路線,鋼軌、枕木、隧道沉默靜臥於雜草叢生中慢慢老去。經市政府近三年來的打造,如今華麗蛻變為一座具有人文氣息的帶狀鐵路公園。

鐵道從廈門火車站邊上的金榜公園起,穿越了老城區、萬石植物園、虎溪岩、鴻山公園等風景名勝區,串起一條集休閒、健身、賞心悅目觀賞美景的紐帶,既有原生態景觀,又有現代化城市印記。

公園棧道兩旁種滿了廈門市花三角梅等各種植物,猶如天然屏風,輕輕地將這座嘈雜且充滿誘惑的城市隔開,置身其中如回歸自然,身心輕鬆。每到三角梅盛開的季節,隨處行走都是不期而遇的美好。

公園中的「鴻山隧道」最能喚起對老鐵路的記憶。「鴻山隧道」全長約700米,北端的隧道入口處左側有一幅巨大的大理石浮雕,描述著上世紀50年代建設鷹廈鐵路的情景;南端入口處的左側浮雕描述了鷹廈鐵路從蒸汽機車時代、電氣化改造、動車高鐵,直至和諧號動車組駛進廈門島的滄桑巨變過程。隧道內還有珍貴的鷹廈鐵路建設歷史圖片資料,記載著平凡勞動者的豐功偉績。

「鐵路文化公園」如今不光是廈門鐵路交通史的一個縮影,也是廈門人民的一種情感寄託,更是現代人們享受都市慢生活的處所。

中國廣西合山十里花廊

廣西曾經的煤城合山有廣西第一條窄軌鐵路,它見證了合山百年的煤礦開採歷史。經過一百多年的煤礦開採,合山煤礦資源幾近枯竭,曾經運輸煤炭的鐵路專用線也逐漸被荒廢。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火車給予這座小城歷史和美好,讓合山人捨不得將它拆除,於是就有了這「百年老礦十里花廊」。

出於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的考慮,所用材料都是鐵路、火車上換下的廢舊材料,這些充滿滄桑的廢舊物資為人們細細道來合山鐵路的成長史。

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聲明: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如內容或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後台,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上海睿途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註冊商標:睿途旅創)是專注於旅遊創意研發與實踐的專業機構。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在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設有分支機構。公司由旅遊產品創新研發中心、策劃與規劃設計中心、創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塊組成,主營小鎮/鄉村/景區等各類策劃、規劃與創意設計、旅遊創新產品研發與IP輸出。

睿途理念: 小創意改變大旅遊

睿途使命: 以優質創意內容革新中國旅遊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創新意識) Innovation thinking(創新思維)Innovation ability(創新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Owl3GwBJleJMoPMfL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