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動物尚有護犢之心,作為父母的我們更有護子之意,這樣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家長的行為,遠遠超出了這個正常範疇。
前兩天閨蜜跟我說她們園裡有個老師被家長打了,現在臉還腫著呢,特別慘。我聽了之後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分享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寶媽怒扇老師耳光
事情是這樣的,這天小張(化名)接兒子回家,看到兒子身上的衣服髒兮兮的,而且似乎心情不太好的樣子,就詢問兒子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兒子支支吾吾的一直說不出個所以然。
小張就有些擔心了,想到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受了欺負,不敢跟自己說呢?於是小張愈發焦急地問孩子:「你說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是不是被人欺負了?」
這時兒子支支吾吾的說:「老師欺負我了,還打我了,還讓我不要跟你說。」小張一聽這還得了?立刻帶著孩子返回了學校。
小張風風火火地衝進教室,二話不說左右開弓,怒扇了老師好幾個巴掌,打的老師頭暈目眩,一時間也說不出話。還好此時保安趕來,制止了狂怒中的小張,避免了更大的傷害。
時候園方找出孩子在學校的監控錄像,畫面顯示出了誰是誰非,原來事情不像是小張兒子說的那樣。
其實是小張的兒子白天跟同學因為搶玩具而打了起來,老師打了兩個小朋友人一個小手板以示懲戒,並且說這一次就不找家長了,沒想到到了小張兒子嘴裡事情就變了樣。
了解了事情的真實原因之後,小張覺得萬分羞愧,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最後經過園方的調解,小張主動給老師道了歉,並且做出了賠償。
衝動是魔鬼
其實關於這件事,錯的有三個人:老師不該打孩子的手板;孩子不應該說謊;家長不應該衝動打老師。
都說衝動是魔鬼,這話真的不假,有時候家長的一時衝動,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
就拿小張來舉例子,小張一時衝動為兒子「討公道」,一來是傷害了老師,自己面臨賠償;二來自己打人的畫面也被孩子深深地記在了心裡,難保不會留下陰影;另外這件事鬧到這個地步,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這不是得不償失麼?
話雖如此,但是依然有很多家長,在得知孩子可能被欺負了之後,依然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衝動,恨不得立刻幫孩子討回公道。然而衝動總是要承擔後果的,那麼在得知孩子有可能被欺負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處理呢?
家長怎麼處理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清楚原因,不要像小張一樣,只聽了孩子幾句話就衝動地去找對方算帳。
其次要安撫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真的受到了欺負,那其內心的情緒一定會受到很大影響,此時比給孩子討回公道更重要的應該是安撫孩子的情緒。
最後用適當的方式解決,當然在這裡不建議大家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提倡大家以理服人,如果還是無法解決的話,可以採取法律手段。
雖說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凡事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做事不應不計後果,這樣也不會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的。
今日互動:大家怎麼看待小張的做法?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