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養壞一個孩子,只需三步

2019-08-05     與心幽歡

《紅樓夢》薛姨媽:養壞一個兒子,三點就夠了

文/黃鸝

《紅樓夢》第四回,薛蟠一出場就鬧出人命,事後他不管不顧繼續上京。來到賈府,這個霸道公子又與賈府紈絝子弟往來密切,會酒觀花,聚賭嫖娼,無所不至,比在家時更壞了十倍。

可以說薛蟠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

說起來,薛家是書香世家,朝廷重用的皇商,薛蟠的生長環境很好。可由於年幼喪父,母親溺愛縱容,導致薛蟠五六歲就性情奢侈,言語傲慢,長大後,既不通筆墨,也不懂經濟世事,一味吃老本過日子。

薛蟠不成器,與薛姨媽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一、無節制地縱容妥協

薛蟠上京前兩天,與馮淵爭買香菱,鬧出人命,被告到應天府。

第三回末了提到,王熙鳳和王夫人拆看金陵來的家書,說的就是這件事。家書是誰寫的呢?當然是薛姨媽。兒子鬧出人命,薛姨媽知道後,一沒懲罰責備,二沒哀悼死者。只是寫信告訴了王夫人王子騰,請他們疏通打點,替兒子把案子壓下來。作為母親,薛姨媽的不懲罰不懺悔,無異於告訴兒子:沒事,咱家有關係,啥事都能擺平,以後還這麼干。倆字概括,就是:縱容。

薛蟠視人命如草芥的傲慢態度和薛姨媽的縱容有直接關係。

薛蟠買來香菱,先是給薛姨媽作貼身丫鬟。沒多久,薛蟠要香菱做妾,薛姨媽不給,他因這事兒和母親吵鬧了一年。最後以薛蟠勝利,薛姨媽妥協告終。

薛蟠就像一個吵著要棒棒糖的小男孩,媽媽說不給,他就躺地上打滾,沒完沒了,最後媽媽妥協了,他才停止哭鬧。孩子為了達到目的向大人撒潑,如果父母就此妥協,無異於告訴孩子:撒嬌打滾非常好用,下次還這麼干。

父母的妥協,只會讓孩子更加任性。

薛姨媽真的約束不住薛蟠嗎?當然不是。

第四回,薛蟠陪母親妹妹一起進京,害怕舅舅姨爹管轄,不打算住在賈府或王子騰家。但是薛姨媽想和姐妹好好聚聚,廝守幾天。這時,薛姨媽對薛蟠說,你自己挑宅子住去,我和你妹妹投你姨娘家去,你看好不好?

薛蟠聽了母親這樣說,知道拗不過,就跟著薛姨媽來到了榮府。

從這事可以看出,薛姨媽對薛蟠並非全無辦法。只是薛蟠幼年喪父,又是家裡獨子,導致薛姨媽習慣性的寵愛縱容,最終,養成了薛蟠尚氣弄性的品性。

二、貼標籤

除了無限制的縱容妥協之外,薛姨媽很少鼓勵肯定薛蟠,總會有意無意給兒子貼標籤。

寶玉挨打,眾人誤會是薛蟠挑唆。薛姨媽聽了流言蜚語,沒弄清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就一句:「不知好歹的東西,都是你鬧的,你還有臉來問。」無疑,薛姨媽心裡已經認定薛蟠是罪魁禍首。

事後,薛蟠言語莽撞,惹的妹妹母親不高興,回來道歉,並發誓說以後再也不吃酒閒逛了。大好青年,浪子回頭,多麼難得。不料薛姨媽來了一句:「你要有這個橫勁,那龍也下蛋了。」

在薛姨媽的意識中,「壞孩子」這個標籤早已貼在了薛蟠腦門兒上。每次提到薛蟠,要麼是「孽障」,要麼是「畜生」,薛蟠對也是錯,不對也是錯。好不容易有悔改之心,當媽的非但不鼓勵,還說你要改了龍都能下蛋,太陽都能打西邊出來。孩子聽了會是什麼滋味?

不論子女的成長狀況多麼令人不滿,都不應放棄對他們起碼的肯定與尊重,給予他們真心改過,進步自新的機會。薛姨媽潛意識深處對薛蟠是否定的,給他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自然不能客觀平和地看待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了。

三、該放手時不放手

薛蟠調戲柳湘蓮被暴揍,薛姨媽心疼兒子,沒弄清來龍去脈,上來就要捉拿柳湘蓮。儼然一個過度保護的媽媽,見兒子受傷,先為兒子出口惡氣再說。當時的薛蟠已經是大小伙子了,完全有能力有立場處理一切。薛姨媽問也不問直接插手,體現出對兒子辦事能力的不信任,是個放不開手的媽媽。

薛蟠被打,自覺臉上無光,愧見親戚。於是盤算跟薛家當鋪的張德輝出去做買賣,見世面。薛姨媽見兒子上進心裡歡喜,卻不願放他走。

薛姨媽說,好歹你守著我,我才能放心。咱家不缺那幾百銀子,你在家安分守己呆著比啥都強。

這語氣像極了現如今養出媽寶男的老母親們。孩子說要留在大城市打拚,要去闖世界,她說,你留我身邊吧,留在我身邊我才放心。不然,我跟著你去?

孩子始終會長大,他們總會擁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該放手時不放手,孩子怎能學會自立呢。

幸運的是,薛蟠有個通情達理智慧過人的妹妹,幾句話就勸得母親一口答應。薛寶釵說,把我哥關在家裡,今年什麼樣兒,明年還什麼樣兒。讓他出去歷練歷練,吃吃苦,沒準能改呢。

如果沒有薛寶釵這個妹妹,說不定薛姨媽就不會放兒子出門。人這一生,見天,見地,見眾生,之後才能見自己。不讓孩子接受磨練,該放手時不放手,孩子怎麼會成長呢?

無論哪個時代,做父母都是一門大學問。

首先,未成年的孩子沒有健全的自控力和判斷力,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孩子犯了錯,無論大錯小錯,一定要教他負責任。前陣子,網上有段視頻非常火。視頻中,一個年輕小伙子乘地鐵時不小心把手裡的食用油撒在地上,他當即脫下外套一點一點擦起來,直到地面乾淨為止。小伙子光著上身,揮汗如雨,卻獲得一片讚揚之聲。勇於承擔責任,是一個人受人尊敬的基本條件。

薛蟠出了人命官司,薛姨媽都未加斥責,平時犯了小錯,就更不斥責了。這就難怪後四十回薛蟠又一次鬧出人命官司,引來殺身之禍了。母親的縱容,是孩子一生的劫數。

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總會想通過哭鬧逼迫父母妥協。這時,如若父母稍一心軟,就會妥協。而這種妥協勢必會招致孩子「重施故技」。小的時候可能是一塊糖果,一個玩具,長大了可能就是房子,車子。所以,當孩子用哭鬧等手段「威脅」時,父母一定不能妥協。薛姨媽禁不住薛蟠吵鬧,把香菱給他作妾。幾年後,又禁不住薛蟠吵鬧,同意他把夏金桂娶進門。香菱典雅和平人人喜歡是碰對了,夏金桂潑婦本色鬧得雞犬不寧。薛姨媽遇到夏金桂這樣彪悍驍勇的兒媳婦,暗自垂淚忍受著糟糕透了的婆媳關係,後半生全無幸福可言。人生於世,兩腳走路,一腳為因,一腳為果。薛姨媽早年的縱容妥協,直接導致了家族悲劇。

其次,不論孩子的成長狀況多麼不如人意,父母一定要保持客觀,就事論事,不要將壞事災難化,擴大化。孩子摔碎幾次杯子你就認定他永遠學不會拿餐具,考砸兩次數學你就覺得他沒奧數天分。孩子能不沮喪嗎?沮喪到一定程度,破罐子破摔就成了必然。該批評時就事論事,該表揚時不吝讚美,關鍵是客觀。如果薛姨媽聽聞薛蟠立誓要痛改前非,發自內心地讚美幾句而不是冷嘲熱諷,本性不壞的薛蟠真的改了也說不定呢。

最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如果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衝破硬繭,就算成為蝴蝶,飛上天空,也無法活得長久。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彩虹?

康熙皇帝十六歲憑個人智謀擒拿「滿洲第一勇士」鰲拜,他的母親,祖母肯定擔心的不得了。但千古一帝經此一役收穫了人生自信。後來,年輕的康熙帝平三番,收台灣,奠定王朝基業,成為一代聖主,靠的就是十六時的歷練。真的心疼孩子,就放手讓他們去經歷,去磨練,去收穫屬於自己的人生歲月。勝,是成長。敗,是磨練,回家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這才是為人父母應有的姿態。

薛姨媽如果更早一些放手,讓薛蟠多出門歷練,在成長的路上多走幾步路,也沒準兒薛蟠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白景琦,重振薛家基業呢。

作者:黃鸝。85後在職日語教師,愛讀書愛寫字,身在鄉野,心中有夢。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珍愛紅樓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Mlax2wBJleJMoPMZ2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