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產業鏈的真實記錄:一件棉質T恤的真正成本是什麼?

2020-05-23     亞洲牛仔

原標題:殘酷產業鏈的真實記錄:一件棉質T恤的真正成本是什麼?

一個感性的計算

新疆是中國最重要的棉花產區。2018年9月,我有幸到新疆庫爾勒拜訪當地棉農。那段時間風災嚴重,劉大哥家的一片棉田周邊防護林還沒成熟,受災到播了三次種。南疆都是人工手采棉花,最快的嫻熟工人一天最多摘180公斤,一公斤掙2塊多。他們早上8點就開始工作,在太陽的暴曬下臉都脫了皮。

拍攝於新疆庫爾勒

摘下的棉花被送往附近的軋花廠,在人工初步檢測三絲雜質後,要經過三道清花工序,再由工人們在噪音環境下機械工作,進行軋花、打棉包、標籤等程序。而這,才只是棉花原料的加工過程。

軋花廠清花

經過紡紗、紡布、染色、裁剪、縫紉等供應鏈環節,一件棉質T恤終於完成。

從頭到尾,單單生產這一件棉質T恤就需要使用 2700升水,相當於一個人 3年的飲水量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成本嗎?讓我們把鏡頭拉遠,來看看紡織產業的一些數據。

時尚業是化學的最大消耗者,同時造成較高程度的水和空氣污染。紡織品生產造成了全球 20%的水污染,人造纖維生產中一氧化二氮的排放污染比二氧化碳 高310倍

時尚業也是能量密集型產業,是石油業之後的 第二大污染源,背後有著龐大的供應鏈。服裝產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的 10%,其消耗的能源比航空業和海運業的總和還要多。

在全球範圍內,絕大多數廢棄服裝被填埋或焚化處理,只有 20%被回收再利用。僅在英國,每年就有 200萬噸的服裝和紡織品被丟棄,其中僅有 16%得到了再利用。一個正常美國人每年會扔掉大約 82磅(約37kg)紡織品,美國每年產生 1.1億噸廢棄紡織品。

圖片來源:www.wwf.org.hk

以上,是服裝產業的環境污染成本。

「血汗工廠」

2015年拍攝的紀錄片《真正的成本》講述了更多時尚行業背後的故事。

全球每6個人中就有1人從事時尚及相關產業,供應鏈中有8成勞工為女性,超過50%的時尚業工人沒有獲得最低工資。

2013年是時裝史上最賺錢的一年,年利潤達到了三萬億美元。這一年4月,孟加拉首都達卡郊區的一座八層服裝廠拉納大廈倒塌,造成1127人死亡,2437多人受傷,絕大多數受害者為年輕女性。事故前,工人已經向工廠管理者報告了整個樓中的裂縫情況,卻仍被強制遣回工作。這些工人每天的工資是2美元。在這之後,工廠事故導致的工人死亡有增無減。

孟加拉成為繼中國之後的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因為孟加拉的加工價格被壓到最低,且工會力量薄弱。造成這些慘劇的,不僅是低價的瘋狂競爭,更是對生命的漠視。

弱勢的工人們不是沒有爭取和反抗過。2013年,柬埔寨金邊服裝廠的工人們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國家增加最低工資限制,受到了政府和警方的暴力執法鎮壓,最終導致5人死亡23人被捕至少40人受傷。這些工人只是想獲得最低月工資160美元的公平待遇,有尊嚴地生活。

「我們會繼續抗爭,直到所有柬埔寨工人能有個不算太差的生活水平。」柬埔寨救國黨主席在採訪中流淚。

服裝背後的較量

服裝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皮膚,是我們的個人交流方式,代表著我們的身份、性格和品位,更連接著許多人的人生。

在美國,1960年左右95%的衣服由本地生產,如今這個數字降到了3%。97%的生產被外包到了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越南、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隨著H&M、Zara、Gap、優衣庫、Forever 21這些快時尚的興起,時尚和性價比被完美結合,服裝變得物美價廉,款式繁多,更新換代愈加頻繁。

因為通貨膨脹,衣服的價格在變低,而成本卻在不斷增高,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公司的利益才是首要利益,供應鏈最高點的人掌握著主導權,而行業中最沒有話語權、工資最少的人成為了被持續壓榨的環節,被迫承擔所有的代價。為了維持工廠和業務,偷工減料和無視安全法規成為了這個行業中的常態。

「我們每天早早地去工廠工作一整天,努力製造衣服,很多工人在這個過程中死去。別人不知道我們有多艱難,他們只需要買下衣服就可以了。我覺得我們在用鮮血製造衣服。」孟加拉服裝廠的一位女工如是說。

「在西方,他們想要每天都有大減價,所以每一天他們都在壓我,而我在壓榨我的工人,事情就是這樣。」孟加拉達卡的一個服裝廠老闆如是說。

「你是問我是否會因為有人在工廠為美國生產衣服而感到不安?不會,那就是他們的工作,只是縫製衣服而已,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行業。除了這個他們還有更糟糕的工作,比如挖煤或者挖天然氣。」美國的一位前採購經理如是說。

「我們要記得,那些工人另外的選擇並不是我們另外的選擇,他們的選擇比我們的要糟糕得多,而通常那些選擇的生活方式比在這樣的工廠里工作還要差。」美國德克薩斯科技大學自由市場學院主任如是說。

除了消費我們能做什麼

血汗工廠只是產業鏈中的一環,產業鏈源頭的原料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和危機。從轉基因棉花種子的使用、農藥化肥的製造到廉價皮革的生產,所有與之相關的人們都在糊塗或清醒地過著高風險的生活。「這是一個貪婪與膽怯、力量與貧窮的故事。」

時尚行業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地表現在對消費者的影響。當人們越來越關注物質的價值,越來越覺得金錢、形象、地位和資產對他們意義重大,就會變得越來越低沉、焦躁和不快樂。精神問題的上升與對物質的喜歡程度是一致的。

如今我們每年購買超過800億件衣服,是20年前的4倍。買衣服的方式變化如此之快,以至於鮮少人會回頭看到這個行業新模式的源頭或後果。

大多數的廢棄紡織垃圾都無法被自然降解,他們會在垃圾掩埋堆里待 超過200年,向空氣中散發有害物質。即使我們將一件T恤捐贈到慈善機構,它經歷的旅程可能也並不符合我們的期待。只有約10%來自美國的捐贈衣物會被二手商店銷售。更多的廢棄衣物被送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售賣,摧毀當地紡織產業的正常發展。

服裝產業需要反省經營模式,而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是整個產業和問題中的一環,無盡消費的影響力超乎我們想像。鋪天蓋地的廣告告訴我們,快樂基於物質,真正的快樂來自於無限增長的個人資產對生命的豐富。但其實,顧客產生商業,我們才是掌握話語權一起改變這個行業工作方式的人。

我們看到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正在世界各地陸續興起,有自覺加入有機棉種植的棉農,有致力於維護工人權益和福利的設計師,有呼籲消費者發揮力量的社會機構,有研究和傳遞可持續發展信息的諮詢公司。

「我會告訴人們,停止購買便宜的快時尚衣服。」一位海地設計師如是說。

「我們需將眼光放長遠,著眼於整個社會,這關乎我們呼吸的空氣、賴以生存的世界、整個地球和人類。(當你購買一件有機棉衣服)你可能不會感到任何明顯的變化,但你造成影響涉及的是全世界。」一位美國有機棉農場主如是說。

因為太過關注於利益,我們鮮少思考一個產品的成本到底包含哪些成本——污染的代價,僱傭工人的成本,為窗戶安裝防護欄的費用,工廠消防通道的建設費用,保障農民子女獲得基本教育和健康權利的費用……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要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要做改變並非易事。紡織行業本身就存在巨大矛盾——一方面我們不斷生產製造創造利益並維繫整個生產鏈條上的無數生計,一方面又要兼顧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我們只能在探索和堅持中尋找平衡點,更多地使用可持續原料,更加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更關注工人的福利和權益,更高效地循環再利用,更多地教育消費者提高可持續消費意識,關注產品背後的生產鏈條,並以此反過來更好地敦促品牌和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無論你關注什麼選擇什麼,從今天起,愛惜你的每一件衣服吧。

免 責 聲 明

本號所有內容均為大眾免費信息交流,除標註原創文章外,其他圖文均轉載於網絡或其他公號,如有冒犯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EWQQ3IBiuFnsJQV1_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