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風雨聲,寶寶穿多少?春季氣溫多變,「洋蔥穿衣法」了解一下

2020-03-23   武漢晚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23日訊 老人常說「春捂秋凍」,意即春天要暫緩減少穿衣。隨著氣溫的回升,最近,不少武漢家長開始為孩子穿衣的問題犯愁。

「這兩天武漢太熱,給孩子穿多了,結果今天身上、脖子上、臉上都是紅疹子。這該怎麼辦?」

「孩子稍微動下就出汗,又不敢少穿點,怕他凍感冒。」

在武漢市網群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的在線問診版塊、長江日報母嬰平台「好媽手冊」微信公眾號的粉絲群里,都有不少相關討論。

春季要不要「春捂」、該如何判斷孩子穿幾件?且看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專家李瑞珍主任的分析。

別怕穿少了會凍感冒

真相:穿多了更容易感冒

家長常常擔憂,孩子穿少了會著涼感冒,或者會咳嗽、拉肚子,所以要多穿點。尤其是「春捂秋凍」的傳統觀念,更是提示春天要做好保暖工作。

還有些家長認為,近段時間孩子宅在家裡,活動量變少,更需要多穿點。在「好媽手冊」粉絲群里,日最高氣溫超過20℃的時候,仍有家長給孩子穿小棉襖。

事實上,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新陳代謝較快,容易出汗。如果穿得過多,出汗時再受冷風吹,會更容易感冒。

所以,最好別給孩子穿太多,晚上睡覺也不能蓋得過厚。如果要陪孩子在家裡玩遊戲,可能會出汗,就應提前減衣服,玩出汗了也應趕緊用干毛巾擦乾汗水。

如何判斷孩子穿得夠不夠?

摸摸後頸涼不涼

判斷孩子穿得少不少,家長常常會摸孩子的手腳來判斷,如果感覺孩子小手發涼,不少家長就認為孩子穿少了,得趕緊加衣服。

這個判斷標準其實不準確。孩子的心臟功能比較弱,每次泵出的血液能夠到達手腳的很少,因此手腳偏涼是常態。

科學的標準是摸孩子後頸部有衣服覆蓋的部分。有汗就提示穿多了,要適當減少衣物;沒出汗但又很涼,說明穿少了,要適當加衣。

「春捂秋凍」有講究

推薦「洋蔥穿衣法」

「春捂秋凍」的說法有道理嗎?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其實對身體有好處。給孩子穿衣服的法則,可以參照「洋蔥穿衣法」:衣服一層一層地加減,可以讓衣服之間的空氣更好地流通;冷了或熱了,也方便一層層穿脫。

根據不同溫度,可推薦不同穿法:

5-10℃左右:內搭內衣+毛衣,外穿一件普通厚度的棉服

15℃左右:打底內衣+針織毛衣+風衣(斗篷)

20℃左右:打底內衣+薄線衣或長袖T恤+馬甲

25℃左右:長袖襯衫或薄T恤

最近武漢日最高氣溫在20~25℃之間,天氣預報顯示本周會降溫,最高溫度低於20℃。家長可根據自家室內溫度搭配衣服,再根據孩子後頸涼熱程度來調整。(記者王春嵐 黎清 祁燕 唐智峰 通訊員高琛琛)

【編輯:付豪 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