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明誕生以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讓無數早期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它就是「我們從哪來、未來到哪去」。
在神學思想統治的古代,人們普遍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類,所以人類是憑空出現的。而到了近代,達爾文在諸多生物身上發現了端倪,寫出了驚世之作《進化論》,闡明了人類是從低級生物一點點演化而來的事實。
至此,「人類從哪來」這個問題便告一段落。可人類從誕生之初就不是一種安穩的生物,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眼界在急速地擴張著,「人類從哪來」這個問題漸漸被「宇宙從哪來」而取代。
經過數百年的反覆論證,現在科學界大部分科學家認為,絢爛的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的奇點爆炸然而膨脹而來。
那麼這個緻密的奇點究竟有多小呢?其實理論上來說它是無限小的,但是光說無限小肯定很多人沒有概念,所以我們可以用大家熟悉的原子做個比較。
例如一張常見的A4紙厚度,和100萬個原子壘在一起的高度差不多。而原子內部的原子核就更小了,如果原子是一個萬人體育場,那麼原子核就是這個體育場中心的一粒黃豆。
而無限小的奇點要比這粒黃豆小無數倍,所以可以想像一下,奇點的「小」是多麼的驚人和顛覆認知。
可就是這個小到近乎無法想像的點,卻孕育產生了浩瀚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可觀測宇宙中1000多億個星系、300億億顆恆星,以及無數行星和小行星。
在嘆服奇點的同時,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會有許多疑惑:這個難以想像的奇點如何誕生的呢?而它在爆炸之前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事實上,即便古代學者並不知道奇點的存在,甚至對整個宇宙還沒有基礎的認知,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對世界本質的思考。
著名古羅馬神學家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認為,時間是主創造的,它因主的存在而存在。簡單來說,奧古斯丁認為上帝在創造時間之前,世界上並不存在「時間」這一概念,既然它都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了「前」和「後」的分別。
所以在神學中,並沒有「宇宙誕生之前」這一說法,如果非要說宇宙誕生之前是什麼樣,那只能是一片無法理解的虛無。
而在科學的解釋中,奇點具有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詭異特性,所以按照愛因斯坦相對論,時間這一概念其實對奇點是無效的,完全可以視為不存在。更何況時空還是一體的,在沒有空間的概念之前時間也是不存在的。
因此,「宇宙大爆炸之前」這句話雖然在邏輯上並沒有什麼錯誤或漏洞,但是放到現實中看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可人類的邏輯方式和直覺告訴我們,物質不可能沒有由來的孤立存在,所以奇點之外又是什麼呢?
事實上,這個看似符合邏輯的問題本身還是錯的。就像前面提到的,空間和時間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它們並不能孤立地存在。
也就是說,奇點本身不僅不是某種東西,同時也不是某種狀態,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個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點。
之所以說它存在,是因為它孕育了宇宙萬物,而宇宙萬物的存在就是它存在的最好證明。而說它不存在,是因為宇宙中不可能存在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東西。
所以既然它本身並不存在,討論它外面究竟有什麼、或者是什麼樣,還有任何意義呢?就如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噴火龍,你卻非要討論它的習性一樣。
看到這裡大部分人要撓頭了,因為人類邏輯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有著因果關係,所以奇點爆炸肯定有原因吧?它不可能好端端的突然就爆炸了吧?
抱歉,這個問題其實又問錯了,因為原因和結果從本質上來看,就是時間的一種先後順序而已。
按照量子力學中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量子的狀態是能夠疊加分布的,例如A事件早於B事件發生,在宏觀世界和正常邏輯下,A事件是原因,B事件就是原因導致的結果。
但是在微觀的量子世界中,A事件和B事件卻是可以互為因果的,也就是說A事件可以是B事件的原因,B事件也可以是A事件的原因。
時間在宇宙中並不是永恆的,它只是一種標尺、一種宇宙常數,如果多重宇宙理論正確,那麼很可能存在沒有「時間」這一概念的宇宙,這確實非常顛覆認知,但卻是無法爭辯的事實。
正如科學界很流行的一句話所說的那樣,「奇點之外無空間、奇點之內無時間」,它是人類用正常邏輯無法理解的一種存在。
看到這裡相信許多人都發現了,對於宇宙的一些問題,科學和神學的解釋其實驚人的相似,這是怎麼回事呢?估計目前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但是不管怎麼說,宇宙漆黑的帷幔下定然還隱藏著許多驚人的秘密,而這些秘密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不斷發展最終被人類所發現,而有的秘密由於種種原因,人類可能永遠也無法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