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筆落,天地廣闊」
文 / 張荊棘
當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你就會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這五年,我寫了很多個十萬字。
如果你問有沒有自己不喜歡的文字,那當然是有的,畢竟我以前也蠢過。
曾經有一段時間,大概是17,18年吧,我熱衷於聊時事熱點,原因無他,每次討論熱點,閱讀量總比我平時寫的稿子要高出許多。
而當時的我,也總以為自己比某些公眾號作者要理性一些,要聰明一些,所以每次當一些不合理的觀點占據上風時,我就會跳出來寫篇文章。
那些文章里,我不加任何來自於網上的圖片,也從不揣測事件人物的想法和動機,只根據事實去跟讀者探討我的看法。我雖然不是讀新聞,也不懂新聞學,但我也希望通過自己某些不切實際的堅持,用文章跟讀者和某些作者表態:「聊熱點,其實真的不必喊打喊殺。」
但慢慢地,當你聊越來越多的熱點,你會發現,其實社交網絡並不會因為你的參與而發生一丁點的改變。
因為人們轉發推送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告訴他身邊的所有人:「這篇推送裡面所表達的,就是我想表達的。」
在這個「目的」里,推送背後的作者想表達什麼其實是不重要的,那篇推送所代表的立場才是最重要的。
這才是為什麼,後來某幾個公眾號的作者突然都變得「極其憤怒」,恨不得在每次熱點事件發生的時候第一個跑上去搖旗吶喊。
最忘不了的是上年的年末,那幾個公眾號愈演愈烈,每次都通過肢解新聞跟故事人物的邊角料故事來煽動情緒,篇篇十萬加,點贊也成千上萬,如果跟他們比數據的話,雜亂簡直被按在地上摩擦一樣動彈不得。
所以說沒有糾結也是騙你們的。
但糾結的結果是,我決定放棄了。
放棄那條極其高效的成功道路,毅然決然地讓雜亂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決定不再討論熱點,甚至不想表達太多鋒利的觀點,我們開始只寫那些我們想寫的故事。
有時候事情就是一念之間。
當我們決定不再寫熱點,我們也就不再需要觀察那些號的數據與套路,因為雖然大家在做的仍然是公眾號,但我們已經走上不一樣的道路,一切的對比,甚至情緒上的「不服」都失去了意義。
而命運有時候又是如此奇妙,做出決定後不久,微信推出「在看」功能,它直接決定了公眾號推送的閱讀量不再跟「轉發朋友圈」死死捆綁在一起,也就是說,立場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如果你故事講得足夠好,你就可以得到傳播。
而為了把故事講好,我們從原來的「純文字」變成「漫畫」,很多人問我們是不是因為不會畫的數據好才做出這樣的改變,但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
如果我面前有一個更好的講故事的辦法,那我就一定會使用它。
不論它是文字,聲音,畫面,甚至是視頻,只要更好,只要我們做得到,我們就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它。
這就是雜亂做出改變的最原始想法,我們不再顧忌別人的看法,也不再留戀那些自以為是的執著,我們只做最好的故事。
在雜亂的公司內部,一直有一句話叫作「跟著版本走」,意思是:「這個版本什麼英雄/打法最厲害,你就用什麼。」
它是我從英雄聯盟這個遊戲學回來的。
當時的我玩了三年的英雄聯盟,連白金的門檻都摸不到,但有一次我看了JY的解說視頻,JY說了一句話:「這個遊戲,如果你想成為職業玩家,那努力是不夠的,你要有天賦。但如果你只想打上鑽石,那就一句話,跟著版本走。」
於是我那一個月只玩版本最OP的英雄,終於上了唯一一次鑽石分段。
所以從文字到漫畫,也是基於我們對「跟著版本走」這句話的貫徹。
於是,雜亂從上年年末時間的平均閱讀量7萬,又升到了平均13.14萬。
從數據層面上來說,算是逆勢增長了。
而編輯部的狀態也從原來的「頹敗」變成今天的「自在」。
我們終於不需要再等新聞跟熱點的打救,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更純粹的努力,朝著「故事」兩個字不斷前進,一切問題就能夠真正意義上地迎刃而解。
我知道我說的好像很簡單,但真的,這就是我寫雜亂無章寫到第五年,最想跟你們分享的一些思考。
因為在我們的生活里,你總能找出三種選項:
第一個選項,你不需要很努力,你只需要使用最「聰明」(甚至是可以用「雞賊」來代替)的方法去做,就可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它一定是最輕鬆的,但它也大機率是「錯誤」的。
而第二個選項,它需要你對形勢擁有足夠的判斷力,同時又需要你很努力,你才能夠獲得較多的收益。它無疑是正確的,但這種「正確」,很多人無法理解。
第三個選項,就是又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聰明的選項,不用解釋,你們大概也明白,它的收益是最低的。
所以我們經常要做的選擇,往往是在第一個選項和第二個選項中發生的。
而雜亂無章,這個公眾號,這群人,它的所有文章,通過五年的實驗,它只想告訴你一句話,就是:
「別選最輕鬆的,要選最難的,因為你要的不是短暫勝利,而是『把某些事情給做成了』。」
晚安,
雜亂五周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