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快遞將達28億件,包裝垃圾不能忽視

2019-11-11     嵩安企業環保管家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來了,和往年一樣,一分鐘的購物消費金額又創歷史新高。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預測:預計11—18日期間,快遞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到28億件。 但天量的包裝盒和塑料引發的環保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

快遞包裝紙箱和包裝袋,纏在紙箱上的透明塑料膠帶,難以處理和回收,快遞包裝紙箱多是被丟棄。快遞包裝使用的材料主要有PVC、紙板、牛卡紙、氣墊膜等,其中使用量最大的要數塑料袋。 這些塑料袋多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無法降解,大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

對於快遞包裝環保的問題,國家近幾年始終保持著高度重視。早在三年前,《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發布,提出穩步推進快遞業包裝的依法生產、節約使用、充分回收、有效再利用,實現「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發展。

而在去年5月1日開始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其中對快遞包裝提出了要求,鼓勵使用可降解、可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企業回收包裝材料,以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

緊接著在去年8月31日和9月1日,《電子商務法》和《快遞封裝用品》新國標正式通過實施,不僅明確規定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規定使用環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和再利用,還從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方面對原有標準進行了進一步補充完善。

從以上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看到,國家對快遞包裝始終將「瘦身變綠」的目標放在第一位,重複利用、可降解等要素成為重中之重。

但是,要實現快遞包裝真正『瘦身變綠』還存在諸多問題,最突出的一點便是環保材料成本偏高,以致於推進困難,新型環保材料成本太高導致快遞公司推進的積極性並不高。

快包確實是方便了購物,但隨之帶來的環保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單靠一個企業和一個行業的努力是有限的,需要全民環保意識、共同參與其中。比如在收到快遞後,把廢紙和膠帶分開,投進不同的分類垃圾箱,國家也應該對快遞企業採用環保材料給予補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4ztXG4BMH2_cNUg6f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