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青龍古廟和王伉精神

2019-11-02   潮汕膠己人

青龍古廟是潮州的地理坐標之一,是潮州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聯結海內外潮州人的重要精神紐帶。有這麼一種說法,透過青龍廟能夠探究潮州文化的前世今生。



每年的農曆十一月二十,是青龍古廟安濟聖王像更換新袍的日子,從這一刻開始,南海之濱的這座千年古城進入狂歡倒計時,潮州人等待的這個日子,就是青龍廟會。2012年2月,潮州青龍廟會獲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稱號。而為保護和傳承這一民俗文化,2011年11月5日,潮州王伉傳統文化研究會成立。

潮州王伉傳統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黃潮銘

作為研究會,遵循的就是國家非遺的十六字方針,就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揚」作為辦會的宗旨。通過青龍廟會的舉辦,我們是為了傳承和弘揚我們的地方文化,把中華的傳統美德做到深入人心。




潮州青龍古廟又稱安濟王廟,距今至少已有400多年歷史。安濟聖王,名王伉,三國時蜀國太守。他為官清廉,愛國愛民,在民間享有崇高威望,深受群眾愛戴。明《潮州府志》有載其事跡,清康熙十六年封為靈感安濟聖王。韓山師範學院吳榕青教授認為,通過青龍古廟可以看到潮州從遠古到現在文化的變遷,而且這種文化體現了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交融結合。


韓山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吳榕青

青龍古廟所奉的信仰的神明包含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積澱,在遠古時期蛇的信仰,就相當於古代的圖騰。到宋朝的水神安濟的信仰,到明朝王伉的信仰,這不同三個層次的信仰,是我們本土和外來文化的交合,所以可以說是我們潮州文化演變的一個窗口。



早在宋朝的時候,閩粵贛出現了對安濟王的信仰,所謂安濟即保護航運暢通無阻、平安順利,這種信仰影響到了韓江下游的潮州。因此潮州事實上是先有青龍廟或者叫安濟廟,然後才有王伉的。那麼,王伉又是如何與青龍古廟聯繫在一起呢?在潮州,關於王伉的傳說,版本非常多,但是不管哪一種版本,潮州人所信仰的是王伉精神。




韓山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吳榕青

他是當時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屬下的將領,他在一次守城當中英勇犧牲,所以在永昌那邊立有廟來祭祀,本身就是忠勇的化身,像關公一樣。




幾百年來,潮州人信奉安濟聖王,也反映了潮州人的精神特質。



韓山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吳榕青

我認為是包容的,包容、感恩,除了我們本土最原始對蛇的信仰,我們還把閩粵贛安濟聖王傳播過來、接受過來。然後到明朝的時候我們從雲南請來這個神明,可見潮州文化是一個包容的復合體。





安濟聖王在潮州人的心目中為何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呢?


韓山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吳榕青

因為這個廟它的功能就是捍衛水災,保護航運的暢通,保護商人的平安。而且到清朝後期,它可以預示豐欠信眾越來越多,地位就越來越高。到了乾隆、嘉慶年間納入了國家的祀點,所以就成為了潮州城的大老爺。


而到了近現代,潮州人在青龍古廟碼頭出發去海外,青龍古廟又成了鄉愁的象徵,成為連接本土潮人和海外潮人的重要紐帶。


作為潮文化的重要載體,潮州青龍古廟和青龍廟會有著豐富的內涵。那麼,青龍古廟的重建和擴建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當下,又是如何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工作?明天,我們繼續關注。

來源:潮州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