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解放路聖惠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

2019-12-12     運城房產資訊

拓寬「動脈」民心暢

——聚焦中心城市解放路聖惠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

本報記者 董戰軒



  如果說,河東西街延長線的竣工通車將根治中心城市東西通行的「梗阻」,那麼,聖惠路、解放路的提升改造則將疏順中心城市南北發展的「動脈」。


  冬月的運城,寒意漸重。走上解放路,運輸車的馬達聲、工程車的轟鳴聲不絕於耳,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讓記者渾身都跟著暖了起來。無獨有偶,瀝青攤鋪機在聖惠路緩緩行駛,油光鋥亮的路面映射出往來行人會心的笑容。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道路通行壓力不斷增大,原本的道路規劃大多難以承載市民出行及貨運流通的需求,道路提升改造迫在眉睫。2019年,同列市委、市政府「3515重大工程項目」和「城建111工程項目」的中心城市聖惠路、解放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相繼啟動,一場關乎中心城市南北發展的大改造、大升級驟然提速,項目涉及的每一個路段、每一寸空間都在夜以繼日的機聲隆隆中發生著變化……



回應關切 立建快建


  城市道路提升改造事關城市形象功能改善,事關百姓幸福指數提升。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加快中心城市建設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推進「3515重大工程項目」和「城建111工程」。其中,對中心城市聖惠路、解放路提升改造,旨在徹底解決市民的出行難題,改善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給百姓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便利。


  12月2日上午,家住市區解放路食品公司家屬院的吳虎恩早早起床,沿著正在建設的解放路走了一圈,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以往,這裡每逢出行高峰就堵車,車主走著難受,旁人看著著急。」看到解放路提升改造推進有序,在這裡生活了20年的吳虎恩很是激動,「這次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對該路段實施提升改造,著實是一件大快人心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解放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北起運城北高速口連接線,南至禹都大道,全長約8.2公里。其中,高速北口連接線至工農街段紅線寬60米,機動車道寬21米,機動車道兩側分別設置5米寬綠化隔離帶、5.5米寬非機動車道、9米寬人行道;工農街至禹都大道段紅線寬42米,機動車道寬21米,機動車道兩側分別設置4.5米寬綠化隔離帶、3.5米寬非機動車道、2.5米寬人行道;道路設計車速50km/h,雙向6車道。該工程的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橋涵工程、排水工程、中水工程、電力管溝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交警工程、綠化工程、拆除工程等。此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改善城市環境,而且對建設北部新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11月17日,隨著解放路禹都大道至潞村街段恢復通車,「寬敞」成為很多市民對該路段的直觀感受。「沒想到這麼快就通了。無論是周邊市民的出行,還是沿街店鋪的經營,都離不開寬闊暢通的大道。」在該路段經營商鋪的個體戶馮先生告訴記者。


  目光轉至聖惠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該項目南起涑水街,北至大運高速橋,道路規劃由21米拓寬至90米(紅線寬50米,綠線寬90米),建設內容為道路、排水、照明、綠化及其他附屬設施建設。該項目的建設實施對打造「鹽臨夏」核心區、建設大運城具有重要的意義。


  3月啟動房屋徵收,7月基本完成徵收,10月進場施工,封路僅十多天,升級改造70天,12月18日主車道即將通車……一連串看似簡單的數據,卻飽含著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決心和擔當,飽含著市城建部門和項目施工方的智慧和心血。


  道路提升改造的頭一件大事,當數房屋徵收。該項目所徵收房屋的90%屬於羊馱寺村村民,以及沿路70餘家門面房。「有些商戶未能及時了解相關政策,擔心自己的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還專門聘請專業律師與我們談。後來,律師詳細了解房屋徵收政策後,給商戶們說明情況,他們心中才踏實下來。」市城市建設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講政策、拉家常,反覆講解徵收方案細則,始終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管到底」……最終,在鹽湖區大渠辦、羊馱寺村的積極配合,以及村民、商戶的理解和支持下,房屋徵收工作基本完成,並收穫了社會的認可。


  聖惠路涑水街至大運高速橋段是城區西部南北出行的交通要道,途經大型客貨車及載重車輛較多,兩側還有多個學校、物流園區等。如果對該路段採取長時間封閉施工,勢必對市民出行、貨運流通造成不利影響。「施工時要在主路兩側修建高質量的便道,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的同時,儘量減少對居民、商戶及企業等的影響,最大限度地緩解交通壓力。」對此,市住建局局長趙高雲多次深入項目工地現場辦公,提出應對辦法。


  雖然是便道,但建設標準決不能低。施工方嚴格按照相關標準,便道成型面達8米至12米寬。同時,在修路期間,洒水車和霧炮車不間斷洒水、噴霧,有效抑制揚塵。「我以為修路肯定一開始就會封路,沒有想到只是在最後的鋪油階段才全面封路。現在就盼著提升改造完成,大家出行更方便。」市民段先生說。


匠心開拓 精雕細琢


  


  在施工過程中,有不少難題擺在工作人員面前。由於工程大多處在城市幹道,車流、人流量大,雨水、污水、供熱、供氣、供電管線錯綜複雜,施工難度大。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提升工作質量,保障建設工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重點難點,聚焦「瓶頸」「卡口」,採取強有力措施,「面對面」「點對點」解決問題。同時,嚴格按照「定人、定崗、定時、定路段、定責任」要求,紮實高效推進項目進度。


  在聖惠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安全通過光纜管線位置成為擺在施工方面前需要謹慎解決的問題。


  該路段地下光纜管線布局複雜,且涉及面廣。有的處於道路左幅渠化加寬部分正中位置,有的處於道路改移範圍;除了各通信運營商、廣電、高鐵等多家單位的光纜外,還涉及國防光纜。為此,聖惠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管線協調會,會同各管線單位現場勘察,商定光纜的處置及保護方案。


  根據方案要求,施工必須採用「機械開口+人工挖線」方式進行。每隔10米,由工人對光纜進行人工探測,探明管線走向後,將光纜用人工方式成段挖出,深度填埋保護,隨後再使用機械施工。「雖然該方案實施起來程序繁瑣、耗時長,但實踐證明,這樣既保障了道路提升改造的有序推進,又保障了正常通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7月初,解放路提升改造工程禹都大道至潞村街段進場施工。按照設計要求,污水、電力、通信等管網要「入地」。然而管溝下的地下老管道、舊線路隨處可見,機械施工難度較大。如果只採用人工開挖,效率又低,再加上該路段地處中心城市,施工環境複雜,致使工期更加緊張。


  經過實地察看,項目部立即組織工人架設挖掘機等專業機械,「人力+機械」相互配合,加班加點高強度作業,將老舊管線拆除。同時,第一時間鋪設臨時水網、電路,在保障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情況下,確保施工進度。「按照工序,如果是新修路段進行管道鋪設,可以使用大規模機械作業,效率要比改造路段高得多。」負責該項目現場監理工作、供職於太原理工大成工程有限公司的張海龍告訴記者,由於解放路建成時間早,污水管線年代久遠,出現了嚴重滲流。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對路基進行大面積換填處理。如此一來,工程量大了,工期卻是有限的,那只能加班加點趕出來。


  難點得到有效解決,靠的是多方努力和經驗,亮點紛呈亦是如此。


  據介紹,以前的解放路主車道規劃是4車道,提升改造後的解放路將實現全線8車道。其中,增設有兩條公交專用車道。這也是我市在道路規劃建設中首次增設公交專用車道。「公交專用車道的增設,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公共運輸吸引力,保障公交車的優先通行權,方便廣大市民出行,也為環保、綠色出行提供道路硬體保障。」該項目建設總工劉平均說。


  除此之外,路面質量升級也是解放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的一大亮點。「以前這段路面龜裂比較嚴重,地下管道設施比較陳舊。為了避免往後此類問題的發生,我們在此次提升改造過程中按照『三線入地』的施工標準,把所有的電源線和通信光纜全部入地。同時,該路面的路基結構設計為灰土層、水穩層,以及上面兩層有玄武岩結構的瀝青層,這樣高標準的施工,可以有效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並且增加耐磨度。」張海龍說。


凝心聚力 提質增效


  面對市民翹首以盼的民生大考,市委、市政府挂圖作戰,倒排工期,施工方夙興夜寐,克服困難。沒有假期、沒有休息、通宵作業已成為城建部門、施工方、監理方的常態。


  在解放路提升改造潞村街至工農街段施工現場,張海龍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連日來,為了確保工農街路口附近的「三線入地」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他一直在這段1.1公里長的施工現場來回奔波。「距離路段的通車時間越來越近,工期緊,每天我要接打50多個電話,手機電池一天至少要充滿兩次才能撐到晚上。」張海龍坦言,最近的施工壓力不小,但看著項目有條不紊的開展,啥都是值得的。


  工期就是命令。解放路的建設進度加快了,周邊市政道路工程也不能落後。然而,在水穩施工、瀝青攤鋪全力追趕工期的關鍵時刻,運城的天氣卻和施工隊開起了玩笑。今年9月,我市降雨不斷,張海龍急得夜裡失眠,待天氣情況達到施工要求後,他又立刻撲到工地上。


  該項目工段長鬍炳吉的兒子、兒媳和小孫子,就住在距離施工現場不到1公里的小區。為了趕工期,他已經5個多月沒有回過家了,有時與孫子視頻聊天也要匆匆掛掉。「作為道路建設者,一想到運城南北主幹道將迎來新的起點,我的內心就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工作中的那點辛苦就不算什麼了。」胡炳吉笑著說。


  根據建設計劃,聖惠路提升改造涑水街至大運高速橋段主車道要確保12月18日如期通車。由於新建路槽槽底土質偏軟、含水量高,均需深挖換填處理,僅有900米左右可直接銑刨加鋪瀝青砼。其餘路段在橫向及縱向坡度上均有不同程度調整,除路面銑刨外,還需進行路基換填、灰土回填、兩層水穩攤鋪、新舊路面搭接處理等工序,施工任務繁重。


  時間有限,任務艱巨。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多次深入一線查看進度,項目部倒排工期,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工人24小時輪流施工,只為保質保量、安全環保地完成工程建設。


  在該工程項目部辦公室的桌子上,擺放著一摞工程資料,一旁還放著跌打損傷丸等藥品。記者經詢問得知,辦公室的幾位工作人員都曾在工作中受過傷。


  其中,市城市建設工程辦公室工作人員霍江濤在一次現場勘察過程中不小心崴了腳,經醫院確診為腳部輕微骨折。按照醫囑,他應該在家臥床休息兩個月以上。但大家沒想到,由於心系項目,他在家只休息了一周多,就手拄拐杖、腳打石膏回到項目部,繼續「打外圍」。直到現在,他的腳還沒有好利索,但他仍然每天充滿熱情地工作著。


  從往日的「灰頭土臉」到眼下的「路寬眼闊」,中心城市聖惠路、解放路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的背後,凝聚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心系城市發展、民生改善的鼓與呼;是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是廣大建設者們銳意開拓、創新進取的匠心。


  腳步越來越近,通途觸手可及,大運城建設的美好藍圖終將在百姓的關注中變為現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3eO-W4BMH2_cNUgJH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