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你看這小羊耳朵上的耳標號,可以證明這羊是我的!」被告:「分明是我的小羊,母羊就在圈裡,不信的話可以做親子鑑定。」上述對話,來自榆陽區法院魚河法庭最近審理的一起糾紛案件。
原告與被告均系榆陽區魚河峁鎮農民,從事養殖業。原告稱其羊丟失,尋找後發現羊跑到被告羊群中,經與被告協商歸還一事未達成一致,故起訴至法院。
原告向法庭提供了獸醫站發放的畜禽耳標編號冊證明羊為原告所有,但被告辯稱該羊的耳標號不能證明羊就是原告的,因為同樣的耳標號出現在幾家養羊戶的編號冊里,原告指認的羊實際是其羊圈裡的一隻母羊所生,實在不行可以做親子鑑定。
經核實,確實存在「一號多羊」的情況。辦案法官約駐村鄉鎮幹部一起前往村裡給原、被告調解。但雙方在氣頭上,稱為了名譽花再多的錢也要弄個明白。
辦案法官向雙方分析利弊,如果通過親子鑑定判斷羊的歸屬,僅鑑定費就高達近萬元,而涉案羊的價值僅1000餘元,這對任何一方都是不小的負擔,一定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雙方互不相讓,原告之後向法庭提交了鑑定申請。
「從法律效果上來說,靠鑑定還原真相併無不妥。但從社會效果來說,並不能體現司法的能動性。」辦案法官稱。最終經辦案法官、駐村幹部多次協調,雙方達成和解,原告撤回起訴。
辦案法官指出,當地養羊戶眾多,如不能對羊的耳標號進行嚴謹登記造冊,還會存在羊混群後歸屬無法查明的隱患。 華商報記者 祁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