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這座樓,牛!父子兩將軍、嬋娟雙博士……

2020-05-26     閩西日報

原標題:閩西這座樓,牛!父子兩將軍、嬋娟雙博士……

咱閩西有座樓很牛,

你知道嗎?

哦?什麼樓?在哪裡?

長興樓啊,就在永定區湖雷鎮白崬村!

牛在哪?快說呀!

別急,咱這就跟著閩西日報記者去看看……

長興樓大景

初夏時節,萬木蔥蘢,記者前往永定區湖雷鎮白崬村,來到方形大土樓長興樓。駐足、抬望,斑駁的土黃外牆、幽暗的老舊窗台,仿佛在默默地訴說著滄桑往事……

長興樓,是一座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今有著270年歷史的土樓,這裡走出了開國少將張雲龍,其子張曉劍後來也成為少將,是國慶50周年閱兵總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曾出色完成閱兵任務;張雲龍將軍之女張薇薇、張曉芹均是醫學博士,張薇薇還是 全國著名神經內科專家。

父子兩將軍、嬋娟雙博士在張雲龍將軍及其子女的榜樣力量感召下, 長興樓英才輩出,還走出了20多名共產黨員、20多名退役軍人、20多名大學生、2名革命烈士!

張雲龍將軍簡介

張雲龍1910年11月生於湖雷鎮白崬村,1926年投身革命,參加過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中央紅軍長征、瓦窯堡戰役、百團大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等諸多重要戰事,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6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

透過簡介的字裡行間,一位叱吒風雲的開國少將馳騁疆場的光輝形象即刻浮現腦海。一片丹心昭日月、一腔豪氣滿乾坤!

有史為證:在解放戰爭的萊蕪戰役中,張雲龍率部向吐絲口發起攻擊,在前線指揮的他不幸被敵人的子彈射中,但仍負傷穿梭於各團之間,傷愈後即參加孟良崮戰役!

張雲龍將軍故居(長興樓)是永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將軍不僅有俠骨,還有柔情,在長興樓,我們就聽到樓主之一、將軍堂弟、年近古稀的張友賢講述的 將軍最後一次回鄉的故事:

那是1982年夏的一天,張雲龍帶著夫人及大、小兒子一同回來,中午特地在長興樓里與父老鄉親相聚,吃起自己點的白崬大粉干、芋子包等家鄉菜,還有大葫酒。但當晚在公社食堂吃飯時,公社書記卻不敢上酒,生怕被將軍責怪。要喝鄉親酒、不喝公家酒,正是將軍親民、清明的體現。「年紀大了,今後可能沒辦法再回來了,祝大家身體健康……」將軍這樣祝福大家。此時此刻,這位戎馬一生的戰將或許想到的是少小離家的一幕、涌動的是回報桑梓的情愫。

以張雲龍將軍為代表的長興樓人不忘祖、重傳承,這種精神正是與其長期崇文重教、倡導愛國愛鄉息息相關。

中樓三樓棚廳橫匾「蛟騰鳳起」

中樓三樓棚廳橫匾「桂馥蘭馨」

中樓三樓棚廳牆上的黑板告訴我們,這裡曾是學堂。

為更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客家文化,針對長興樓現狀,該樓的後人們一直在努力致力於修繕保護,中樓修繕設計方案之前便已上報通過,目前還在等待施工方進場作業。

「由於年久失修,早已不住人了。」張友賢說。跟隨他和也是樓主之一的張增榮登上中樓二樓時,他們及時提醒我們注意腳下。原來,由於樓「老」了,好幾處木質地板已腐朽,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空。

長興樓三層高的中樓與四層高的後樓形成走馬樓,後樓很早前便倒塌了。這是後樓舊址,如今是空地。

樓主之一、剛退休的檢察官 張增榮

「我打算牽頭成立振興長興樓基金會,按照族親們的意願,在後樓原址上建一座新樓,內設紅色館、家訓館,接力弘揚紅色文化、客家文化!」

走出長興樓,我們不時回望,感慨良多,匯聚成一句話,就是:「從長興樓出發,帶著初心,捎上祝福,長風浩蕩砥礪行,興旺年年錦繡程!

龍岩全媒體新聞中心、閩西日報融媒體中心聯合出品

記者: 莫志強 施薇

編輯:邱婷

檢查: 黃清花

統籌: 莫志強

監製:陳燕棠

點亮

轉發告訴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0tdWHIBd4Bm1__Y0d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