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宅可腐思姬
作為康洪雷導演的死忠,自從康導的新劇《陸戰之王》出預告之後,老司機就萬分期待!
這是陳曉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軍人戲,他在離開於媽後一直都在尋求突破,《如影隨心
》中的陸松,《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中的金小天表現都可圈可點。
據我所知,陳曉之後都不太會接古裝劇了,走的路子也是想走正劇路線,這次在新劇中表現如何也讓老司機十分期待。
看了兩集之後,怎麼說呢,難看倒是說不上,但驚艷就更無從談起了。
陳曉飾演的張能量,軍人世家出生,富二代,信息技術國防生,從小自學了自由搏擊和射擊,目標是成為新一代兵王。
張能量剛入新兵連就不負「張姓」,張狂到底。
懟天懟地懟領導,敢跟旅長來比武。
這樣的劇情跟如今大部分軍旅片一樣,講的都是「刺頭」成長的故事。
但是張能量出生於軍人世家,卻對部隊最基本的紀律都有近乎幼稚的質疑,這樣的人設即便在新時代的軍營里也站不住腳。
導演說:「整個的兵員素質已經與以往年代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之前的劇作里,我們追求的是一種堅忍、執著、頑強的軍人概念,那麼在《陸戰之王》裡頭,我們又賦予了他很多時代的前進性。在整個大的時代變遷下,部隊隨時在進行軍改。」
老司機懂導演的意圖,他是想通過一個紈絝富二代進入部隊這個大熔爐鍛造淬鍊,最後成為一名忠誠的人民戰士的故事來展現新時代,新軍人的全新面貌。
張能量在開頭的狂是為了將來的穩做對比的,但一個士兵連起碼的服從命令都做不到,追求個人主義,我們又如何去要求他堅忍、執著、頑強呢?
兩集之後,老司機是有些失望的,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前兩集,大概就是平庸。
平庸的不像康洪雷導演的作品,即比不上康導的《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比不了《我們的法蘭西歲月》,更不要提13年前的最佳軍旅作品《士兵突擊》。
13年過去了,當年看《士兵突擊》時青澀的我們為生活奔波,早就蛻變的成熟老練,但是想起劇中的人物,依然會悸動,會溫暖,會有力量。
我們忘不了那個下榕樹村叫做許三多的「龜兒子」,他總是說著「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
為了不讓爸爸在喊自己龜兒子,他來到了部隊。
在新兵連的日子,連長說「是騾子是馬要拉出來溜溜」, 他知道他是最早現形的那匹騾子。
所以他被分到了草原五班,這個方圓十幾公里沒有人影,從班長到士兵都無聊到靠打牌、做飯過日的地方。
只有許三多一如往常出操、訓練、整理內務,他甚至頂著大家的冷嘲熱諷在營區修出了一條路。
因為修路,許三多回到了鋼七連,但他仍然是拖後腿的那一個。
為了不成為班長的累贅,為了要為班長為集體爭光,許三多做了333個腹部繞杆。
這是許三多在鋼七連的第一次逆襲,從此之後,列兵許三多完成了身心的進化,一步步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兵,然後是合格的班長,最後成為了兵王。
或許許三多自己都不知道,他的逆襲來自於他的單純不世故,來自於他的執著一根筋。
高城曾經那麼評價他:我認識一個人,就他,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時候,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樣抓著,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傢夥,他抱著的是已經讓我仰望的參天大樹了。
他耐得住寂寞,能盯著一隻螞蟻看一整天也不感到枯燥。
他也可以一個人修路,一個人出操、一個人唱歌,一個人撐起整個七連,他不知道,他根本不是一匹騾子,他只是沒有找到他的伯樂罷了。
他的伯樂就是那個叫史今的班長,那個充滿了母性且溫暖,堅韌又溫柔的好人。
史今是把許三多帶出下榕樹村的那個人,也是向許父承諾要把許三多帶成一個堂堂正正的兵的人。
因為這個承諾,史今從來沒有放棄過許三多,他主動提出睡在許三多的上鋪照顧他,當伍六一對他說出「我們和他沒有情分」的時候,他無奈地笑著說:我和他已經有了情分!
許三多回到鋼七連最開心的莫過於史今,他相信三多、保護三多也激勵著三多,為了許三多往前走一步,史今甚至犧牲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班長要走了,三多不願意,但他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幼稚的像個孩子一樣趴在行李上死不鬆手。
他說:「他不想當尖子了,想當傻子,因為傻子不怕人走。」
即便在這一刻,史今依然是溫柔的,他用手環成一個鏡筒罩在眼睛上對著許三多說:三多啊,我看你這張臉啊,就能想起你在榕樹下時候那樣。
他抱著三多告訴他:「你心裡也開著花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我走了,能幫你割掉心裏面最後一把草,三多,你該長大了」。
那一天,史今還是走了,所有人都想留下他,卻沒有人能夠留下他。
許三多不知道,史今復員離開前,高城帶著他去看天安門。
在高城的懷裡,史今終於能像個孩子那樣痛哭了。
同樣讓我們流淚不止的還有寧折不彎的伍六一,他總是板著臉,總是粗聲大氣。
他說他最看不慣拉關係,走後門。
但是他有一顆最柔軟的心,史今離去的時候,他獨自面對那扇窗,留下不舍的淚水。
離開七連的時候,給三多留下一句話:頂不住的時候給班長寫信。
老A的選拔賽中,受傷體力不支的他為了不拖累許三多,如此驕傲的一個人,選擇了棄權。
醫院裡,他為了安撫三多,還開著玩笑說:「許三多,以後跟我玩格鬥要小心這隻腿了,一腳夠你躺一天的。」
眾人散去,他卻才獨自背對著門抱腿痛哭。
他是七連里的天才,他是史今的伍班副,他是高城最愛的伍六一。
蘭曉龍在劇中賦予了他燦爛,也給了他殘忍。
在後來的《藝術人生》中,他說如果能改一場戲,他也許會讓伍六一進老A。
還有兜里放上三種煙,見人下菜碟的天馬成才。
許三多太純粹,太天真,太不沾染世俗。成才更像是現實中那些有天賦的人們。
他努力、自私、鑽營,卻又時刻護著許三多。
他經歷了迷茫、失去而後醒悟涅槃。
比起許三多,成才顯得如此的真實,他的成長是孤獨的,他身邊沒有如父如母的史今,也沒有懂他的袁朗,這一切幾乎是打碎了曾經所堅信的一切再重塑,這更難,也更疼。
還有傲嬌毒舌,天之驕子的高城,有情有義,將門虎子。荷爾蒙爆棚的老A袁朗,是多少少女的初心,平常心的吳哲,長出了鋼七連骨頭的馬小帥。
甚至是老馬、老魏、老白和甘小寧,《士兵突擊》里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充滿血肉,見之難忘的。
除了角色刻畫深入人心,《士兵突擊》「不拋棄,不放棄」的內核也擊中了無數人的心。
老七說出這6個字時,臉上帶著無限的驕傲與自豪,這是刻在七連人骨血里的6個字。
所以,史今面對頑石的許三多時並沒有拒他千里之外,而是選擇了不放棄。
561為了讓三多留下,想盡一切辦法討好三多爹,是不拋棄。
就連成才最後加入老A,也是因為他領悟了「不拋棄,不放棄」,選擇了許三多。
袁朗的那句「常相守,隨時隨地,一生」又何嘗不是「不拋棄,不放棄」呢。
「不拋棄,不放棄」是夢想,是堅持,是信仰。
無數人在「不拋棄,不放棄」中拼搏的七連人、老A人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汲取了力量,看到了前進的方向,這是優秀作品才能帶給觀眾的力量。
小說《士兵突擊》原名《兵王》,改編自話劇劇本,原話劇是由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排演,獲得了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的榮譽,也讓這個話劇團避免了被解散的命運。
電視劇《士兵突擊》首播於2006年12月25日,十三年過去了,它依然是軍旅劇的巔峰,甚至是國產劇的巔峰。
電視劇拍攝的時候,這一批演員大都名不見經傳,他們心無旁騖,只想著如何才能更好的詮釋角色。
正是因為有了王寶強,有了陳思誠,有了張譯,有了邢家棟,有了張國強,有了段奕宏,小說里的那些人才鮮活了起來,是他們成就了《士兵突擊》,而後,《士兵突擊》也成就了他們。
還有我們,13年前為這部片子哭哭笑笑的我們,它不僅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還是許多人軍旅生涯的初心。
很多人為了劇中的他們,懷揣著滿腔熱血奔赴於祖國的邊疆。
當然更多的是平凡如你我的人,吃著大白兔奶糖想到那群心裡開著花的人,聽到「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虎鋼七連」紅了眼眶,想起老七在訓練場上,叉著腰,意氣風發地說:「年少輕狂,幸福時光」時潸然淚下。
沮喪時,失望時,想起那句「不拋棄,不放棄」突然便有了力量。
這就是優秀影視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有著國內TOP的編劇蘭曉龍,最好的導演康洪雷。有著最優秀的演員,有著最真摯的情感,有著最質樸的內核,有著溫暖人心的力量。
在我的生命中,能被這樣優秀的作品打動,共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