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以人名命名的地名
1、蘇章村
新河縣蘇章村,蘇章,漢代冀州刺史。
2、張果寨
廣宗縣張果寨,張果,唐代道人,八仙之一。
3、白起縣(歷史地名)
唐武德初年,分巨鹿縣設立白起縣,以戰國四大名將白起之名命名。
4、振堂縣(歷史地名)
抗戰時期,以紅軍名將、紅五軍軍長董振堂為名,即今新河縣。
5、宏毅縣(歷史地名)
1942年10月冀南行政公署由臨清縣、企之縣、清河縣各一部分析置宏毅縣,以紀念犧牲的冀南軍區司令員楊宏明和政治部主任孫毅民。1945年撤銷。現在邢台市臨西縣有一條最寬廣的大街命名為「宏毅大街」。
6、景劉莊
邢台縣景劉莊本來叫竇莊,後來抗日時期,有兩位烈士,一位叫景光佩,一名叫劉兆懷,在竇莊被捕,犧牲此地,當地人民為了紀念兩位英雄,後來竇莊改名為景劉莊。
7、趙選縣(歷史地名)
趙選縣一1939年8月,永年、南和、沙河三縣交界處成立「永沙南辦事處」,趙選兼主任,1941年10月趙選被捕,因誤傳為犧牲,永沙南辦事處改為「趙選縣」,不久核實為被捕,趙選縣也改稱「沙南縣」,持續三、四個月,於1942年初撤銷。
8、張相村
南和縣張相村,以東晉後趙右侯張賓封於此而得名。
9、張寬村、張寬街道
邢台縣張寬街道、張寬村,以古代人名命名,張寬曾賑濟鄉親度過難關,因以其名命名紀念。
10、西太子井村
邢台縣太子井村,以戰國趙襄子西山射水處得名。
11、豫讓橋街道
以戰國刺客豫讓在此刺殺趙襄子得名。
12、紀昌莊
寧晉縣紀昌莊,紀昌學射,春秋大將紀昌的故鄉。
13、芝蘭村
寧晉縣芝蘭村,明代一官員的三女兒芝蘭生病死亡的地方,故名。
14、柴城村
巨鹿縣柴城村,周世宗柴榮為世子時建築有城,故名。
15、連莊村
清河縣連莊村,原名廉冢村,以有戰國名將廉頗墓得名。
16、邵明村
內丘縣邵明村,唐代薛仁貴麾下大將邵明葬於此,故名。
17、霸王營
隆堯縣霸王營,項羽駐軍於此,故名。
18、雙蓬頭
任縣雙蓬頭村,以和合二仙雙蓬頭的故里得名。
19、東郭七寨---臨西縣
臨西縣郭七寨村,明代劉六劉七起義部將郭七戰亡於此,故名。
20、張三寨
臨西縣張三寨,明代劉六劉七起義部將張三戰亡於此,故名。
21、保安村
南宮市保安村,原名韓家莊,抗戰時期南宮鋤奸隊隊長李保安犧牲於此,因以村名紀念,這裡是冀南軍區成立地。
22、普通店
沙河市普通店村,村有北黃粱寺和蓮花池,元代太保劉秉忠曾沐浴於此,並釋名普通。
23、綦村
沙河市綦村,北朝冶煉家綦勿懷文的故里。
24、大桃花村、小桃花村
邢台縣大桃花村、小桃花村,為周公與桃花女傳說的原生地,以桃花女之名得名。
25、魯亭村
內丘縣魯亭村,劉德淵,邢州內邱人,字道濟,號魯亭,元代大學問家、史學家和古文字專家,在此村創辦魯亭書院,村名以劉德淵的號命名。
26、夏侯村
內丘縣夏侯村,三國曹操大將夏侯淳在此建寺院,故名。
27、仙人村
內丘縣仙人村,范達成仙處,故名。
28、悟思村
邢台縣悟思村,悟思村在明代萬曆以前原名茂思村,根據《邢台縣誌》記載,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邢颱風沙遍地,旱荒嚴重,邢台縣令王以悟親臨查訪災情,在雲壽寺賑濟災民,土地全部免稅,村名為了表示恩謝,改村名為「悟思」,以示永世不忘以悟的功績。王以悟,陝西人,進士出身,萬曆三十七年時任邢台縣令。
29、趙孤莊
邢台縣趙孤莊的名稱和趙氏孤兒有莫大聯繫,據《邢台縣誌》記裁:"趙孤莊在城西北二十五里,相傳程嬰匿趙武處。
30、將軍墓
邢台縣將軍墓村,《順德府志》記載:「將軍墓在城西百二十里,世傳蔡將軍葬此。」《邢台縣誌》也記載:「將軍墓位於將軍墓村東500米邢和公路南側,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將軍蔡仲之墓。
37、張威村
巨鹿張威村位於小呂寨公社駐地西南偏南二點八五公里處。 據傳,此村名起於三國時期,是因張飛從此路過,曾在此演武顯威,故取村名為張威。
32、李陽村
內丘縣李陽村,後趙石勒部將李陽在此居住,故名李陽。分前後李陽。
33、表山。
明代隆慶五年,此處有個寺廟,寺里有個和尚叫表善。醫術高,救了很多人,改表善。因善和山同音,故表山。
34、馮唐。
漢代內丘這個村出了一個叫馮唐的官員,故名馮唐,馮唐官至雲中郡郡守、車騎都尉。
35、張耳溝。
秦末張耳在此安營紮寨。故張耳溝。四清時叫團結村。後恢復張耳溝。
36、趙菅村
柏鄉趙菅村, 傳說戰國時代的趙簡子曾經在這裡居住過,因此得名趙簡村,後來改諧音為趙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