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孟姜女廟,雖不是名剎大寺,但特色突出。一是廟小,但碑石疊障,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漢,沿於唐、宋、明、清,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二是神靈法力大,以笄禕之女,可與「躬耕之聖,渡蟻之賢」並重,「堪為巾幗女聖,閫德不愧為完人」。且「遐爾士民」,受感化者眾,影響深遠。於杞而言,孟姜女文化是杞縣地方史中的一個命題,杞人不可不知,亦不可小覷!
邢樹恩 張慶周
孟姜女事跡及傳說
杞縣民間故事調查之一
劉士林
孟姜女之事跡
孟姜女之故事,由來已久,散聞各地,婦孺皆知,歷代文人,或為作記傳,或為編劇本,到處傳說,演述不一,則孟姜女之形形色色,雖迄今相去數千年,猶活躍於中國社會男女民眾之意念中,造成一賢慧節烈之理想人物。
但是,關於孟姜女生前和死後之事跡,因去今過早,多經湮沒,即現存者,亦各說法不一,真偽無從稽考,散見於古籍者,更大有出入,絕少類同,近人顧頡剛先生為作考證辨偽等書,亦難作為依憑,借識孟姜女之本來面目。本區設杞,適值有張莊孟姜女廟會,特作現實之調查,以供社會人士之參考研究。
(一)張莊孟姜女廟之沿革建築及現狀
張莊孟姜女廟建築之歷史,據村老談稱:歷代相傳,已有時日,但其確切年月,鮮稍有知之者,今依史集記載,可得以下數說:「自唐以來,春秋之祀不絕,里人奉守者舊矣。」
--《杞縣誌》
「......女循城號泣,城為之崩,夫骸遂出,自負面歸,杞人憐之,為立廟祀之......」
--《杞縣誌》
東漢光武帝,禮賢下士,追薦節烈,使縣令於故里孟莊建祠,其聯云:「魂歸地府乾坤老,名留人間草木香」。
--《杞縣誌》
「八日至雍丘,次過范郎廟,其地名孟莊,廟塑孟姜女,偶坐配享者,蒙恬將軍也。」
--《北轅錄》
「......燹於金末,弘治五年,邑人張廷恩仍於故址復建。」
「......既洎明季,兵擾河溢之變,張氏播遷,而孟姜女廟為之漸頹,值我邑侯牛父母治杞八載。續邁召社,乙已夏初祀阿衡旋邑,經其地,睹廟宇摧圯,捐金重修,數日間鳩工庇材,廟遂告成焉。」
--丁著康熙六年碑文
從以上各節記載中,知孟姜女廟之建築,最早當繫於「滴血驗骨」之以後,換言之:即此廟創修將同時代於孟姜女,否則當屬漢代、唐代、宋代、明代等,但為避免杞人之「虛揚家珍」,廟之建築最遲當在南宋以前,因《北轅錄》系南宋周燀所撰,其時似已有之,至於有明之世,兩次均為重修,其時相近,想非訛言。
其現存者,為康熙六年邑宰紳宦等集資重修之工果,有碑可考,暫不贅述,惟其重修,悉仍故址,由此,即可想見孟姜女廟今昔之一般矣。
其廟位於張莊西首,坐北向南。正殿三間,雕梁朽舊,畫壁塵灰,並無宏壯偉觀之跡,僅碑石疊嶂,題詠間壁而已。
(二)張莊孟姜女廟之碑記
張莊孟姜女廟之碑,現所存者,大小共九通(兩刻者在內)概分敘事、記載、吟詠等,建樹年代,以康熙六年丁敬撰者為最早。(且亦最詳,或系總集前碑而編成者),其餘各碑,多為免徵徭役,藉垂後鑒,事實本於丁文,意念系諸尤免,今分別志出於右:
重修孟姜女廟記 康熙六年
丁敬
杞邑之西有汶水,渡蟻處也。汶極西有空桑,伊尹躬耕地也。當汶水空桑之間,有孟莊,蓋孟姜女故里也。乃知地靈人傑,不獨大聖名賢,卓犖天壤,即深閨笄禕之子,亦有功於名教也大矣。
嘗覽杞志云:孟姜女,范郎名殖者妻也。適范僅一日,值秦築長城,范郎往役,不歸,姜女制寒衣送之。秦法嚴,迨其至,則夫罹於法,遂循城號泣,城崩骸出,噬指血驗得之,負歸葬畢,投之石穴。嗚呼!其節義表著若此,可與躬耕之聖,渡蟻之賢,並垂千古。凡邑有烈女貞婦,孰非姜女有以倡感也哉。其足以振流俗,扶風教,俾闔邑篤夫婦之義者,孰大於是?!至其里有廟像,宋《北轅錄》可考也。
志亦云:自唐以來,春秋之祀不絕,里人奉守者舊矣。夫役差徭,不征其里;雖金末兵燹,洎明弘治五年,張公名廷恩者,仍其故址復建。歷二百年,廟貌靈爽,享祀昭格,赫赫若前代事也。俗沿改孟莊為張莊。
余童年瀏覽者屢矣,既洎明季,兵擾河溢之變,張氏播遷,而孟姜女廟為之漸頹。值我邑侯牛父母治杞八載,續邁召社;乙巳夏初,祀阿衡旋邑,經其地,睹廟宇摧圮,捐金重修,數日間鳩工庇材,廟遂告成焉。
噫!以數年之廢墜,而一朝煥發,黝堊丹漆,璀璨偉麗,里人簽曰:我侯之起,教維新也,我侯之篤祜一邑也,我侯之所以振流俗扶風教也。由是,遐爾士民,瞻廟貌而愈肅;歲時伏臘,致享祀而益豐,不唯夫婦之義篤於一邑,且觀感而化者,寧有窮哉!姜女之有功於名教者大矣,我侯之有功於名教也更遠矣。
茲有餘姊丈張君發,即廷恩公之來孫,邑庠知名士也。謀諸同庠,雅彥劉君,聆會紳衿鄉閭,共出資財,刻石志之,請余為文。余值分憲白粵,聞之不勝欣躍,于軍務之餘,僅徵實以撰,並書匾聯,助工資,命子大有助茲盛舉雲。
賜進士第奉議大夫廣西分巡右江道按察司簽事邑人丁敬薰沐拜撰並書丹,生員孔胤禧撰額,文林郎知杞縣事加七級正定牛炳星。升任縣承陳國泰,升任典史王祺,教諭李延芳,見任迪功郎縣丞袁稱再,見任典史張發。
時康熙六年歲次疆圉協洽冬十月朔旦同立石
過孟姜女廟詠古(載杞志明嘉靖乙丑舉人陳卜著)
君不見蒙恬北築防敵城,征夫十行九不返;又不見秦法殺人如草菅,骨肉並築威怯懶,范郎十月去不歸,孟女酸心寒未衣,殷勤檮練手裁縫,將向邊庭慰渴飢。邊庭歷盡蹤跡沒,見說長城葬夫骨,發聲一號血噴雲,北風隱地鳴山谷,神驚鬼泣不忍聞,巨靈掀拽堅城覆,城覆土破白骨見,烈婦識骨如識面,此身若作山頭石,誰負遺骸葬鄉縣,孟女哭來不記春,至今曲調留哀怨,於戲東海何時平,安得邊城罷征戰。君不見古廟年年十月衲,寒衣漿水村氓奠。
杞邑西十五里孟姜女廟燈節會碑 光緒三年
曹雲奇
粵若辨古孟姜,神則成於秦,而廟建自東漢,節全孝篤,閫德不愧為完人,心潔志貞,巾幗堪誦為聖女,綱常永賴以不墜,名教嘗視覺有光,美哉松柏之操持,雖盡節烈於一時,實足助風化於萬世也。況夫歷代施優異,車馬差徭不征其里。吾村即鄉愚,則姜女之餘惠,儔忍不思報答哉。故我數人,致敬秉誠,公約燈節之會;捐財納課,以助香楮之資,縱弗克酬盛德於萬一,亦聊可振揚其芳聲而不使湮滅於今茲耳。由是鐫石立碣,以垂千秋不朽雲。
杞邑西十五里張莊孟姜女廟碑記 光緒三年
從來漁倫飭紀,古聖可程,砥節礪名,先賢可法。況我盛朝崇節義,而重孝友,風流海內;凡有血氣者,孰不感激奮興蹈德而詠仁也哉。紳等所居之張莊,舊固有節烈孟姜女之廟,其端委來由,現有縣誌所載,舊碑數座,班班可考,不必贅述。自唐以來,奉祀不忒,並蒙歷代矜恤,村民除完糧米正項以外,所有一切夫車差徭,概施優免,原為勵風俗扶名教之至意也。不意,於光緒三年三月間,有快班總役硬派差車一輛,詐索錢文;因思,皇恩浩蕩,數世昭彰,伊竟欲隳滅憲典,情何以堪!本村居民莊頭張廣文、張連清,因奉碑文,具呈前任縣主黃父台案下,蒙批:張莊果系古代孟莊,為孟姜女故里;除正項錢漕照常完納外,所有車馬差徭,仍照舊章概免支應。著存執照可也。碑文附是,誠神德之昭垂,亦國恩之靡窮也。里人因又敬刊石碣,以垂不朽雲。
除此以外,猶有道光十二年碑文一通,因被風化,字跡模糊,且其大意與光緒三年所刊碑文,無何差異,今姑從略不載,至於其餘碣面,多刻為會首及提款人之名號,錢數,沒甚重要,亦缺如。
(三)張莊孟姜女廟之祀典及塑像
孟姜女之節烈在一般人心理中,占有特重之地位,既建孟姜女廟,復為之塑像,立神主祀典之分列如左:
甲、祀典
1.祀期--每月朔望,逢年過節,及廟會時。
2.祀器--磬一、鐵香廬一、有鍾早壞,現已不存。
3.典禮--男則叩首三,不拜;女則三叩四拜,與普通無大差別。
4.祀品--為香楮、素供、更有紙剪寒衣焚之者;舊曆每年除夕及元旦清早,設供者為最多,尤以該村孟姓為隆重。
乙、塑像
1.孟姜女--位中座靠右,戴一簡略冠,裝束頗樸素,手把圓丸一,如胡桃大小。彼在廟神女像中,卻屬偶然者,其尤發笑者,腳小不盈握,顧彼作甬人,絕少歷史眼光也。
2.范郎公--位居姜女左,戴烏紗,衣青色官服,手把如姜女,驟視之,儼若一七品太宰。
3.站神--兩旁各二,相向立,分男女。
丙、神主
神主僅一座曰:
皇恩供奉 范郎公 之神位
孟姜女
丁、廟對
1.木聯--寒衣未到骨先冷;
信史猶存血尚鮮。 --丁敬
2.門聯--魂歸地府乾坤老
名留人間草木香
3. 壁聯--共四幅,繫於壁上者;與事無關,不載
(除此以外,尚有戶內數塊,有名人題作者,有求神還願者,今聊志於此,以博忠心姜女者一快。)
1. 名人題寫者--(郅篤一天)--丁敬
(節冠古人)---丁敬(不存)
2. 商家公晉者--(順德施人)京貨鋪
3. 普通靈驗匾--此種多面,系布做者,因討藥、治病、免災、求子、事驗後晉之。惟求子者,又多送布娃娃,掛姜女身上。
4、對聯
大忙季送孩進廟,
小頑童隨心安康。
無知孩神前興致,
有伴童心中快活,
要子得子事事靈。求福賜福時時驗。
橫批:從無磕碰、經日玩耍、不哭且笑、名垂千古、有求必應、巾幗女聖、節冠古人、賢慧節烈、節全孝篤、心潔志貞。
(四)孟姜女與張莊孟姓之關係
張莊孟姓,現仍存者,共有二十三家,人口百餘人,散居村中,無大富且貴者。其與孟姜女之關係,雖無記傳可考,但歷代因襲,確係孟姜女母家,即今之孟家婦女,尚有稱孟姜女為老姑娘者,因乳名[姜妞],引其姓,故稱孟姜女,每值設祀,較他姓亦甚隆重;且孟姜女之抬像,及廟中不便放置之什物,均藏至孟家,似與大有關係,母女家之情誼,迄今猶演沿不絕;近年多倡毀廟摧神,其波及於張莊,孟姓甚驚恐,具母親態度,替姜女擔憂似以證也。
(五)《杞縣誌》中之孟姜女
《杞縣誌》中對於孟姜女事跡之記載,為幅不廣,但就其中述及者,約略可以分為孟莊、孟姜女廟、孟姜女之故事三項,今分別條列,以供屬意研究者一證。
「舊志在縣西二十里,宋《北轅錄》云:『過范郎廟,其地名孟莊,廟塑孟姜女......』或曰:『孟姜秦始皇時聖人,范郎妻也,姓姜行一,故曰孟姜,非以孟為姓也,因事與杞梁相類,故人以范杞郎呼之,遂偽以為杞人也。』」
--干五十三杞志三古蹟頁十九--二0
觀上節記載,得知孟莊為名,宋季已有,值此時,孟姜女廟之在孟莊,無疑。其餘多系揣察意度,皆不足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