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磁縣,你喜歡她的哪一面?

2019-12-29     邯鄲之窗

磁縣有很多面

無論四季如何變換

她總是在那裡等你

期待與你的一場美麗邂逅

她的美麗、熱情、洒脫、嫻靜

總讓你想要探尋她的每一面

然而

你喜歡她的哪一面呢?


美麗的山水

爐峰山

  位於磁縣陶泉鄉北王莊村西,海拔1088米,因其頂峰形狀酷似茶壺,遠看山頂像一火爐正在燒茶而得名爐峰,被稱為「冀南第一山」。山勢集雄、險、奇、秀於一身,風景秀麗,景色宜人,環境幽雅。

  「爐峰朝靄」為古磁州八景之一。登上峰頂可觀日出、日落,遊客無不感嘆:「早知爐峰能觀日,何必奔波去泰山」。該景區還有龍洞溝、睡美人山等各種景點30餘處,風光迷人,傳說美妙。山間有棵6米粗的古青榆樹,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被稱為「華夏第一榆」,依然枝葉茂盛,如擎天大傘。


睡美人山

  位於磁縣陶泉鄉中岔口村南,由多峰組成,遠遠望去,如一女神甜睡,當地人稱此為 「神女春夢」,屬太行山系的一脈,高約600米,長約5 000多米,景色迷人。尤其是傍晚夕陽西沉之時,紅日隱去,霞光尚存,逆光向西遠望, 此山好似一個如花似玉的少女覆沙仰臥,香夢酣然,因此稱"睡美人山"。


天寶寨

  位於磁縣西部百餘里的陶泉鄉花駝村南約2華里處,經小十八盤拾級而上,即入古寨。據說,該寨始建較早,至今已有千年之久。景區自然資源豐富,植被種類繁多,寨上景色迷人。

  景區內有129師紅色文化、綠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四大文化,更有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花駝村,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二九師兵工廠等舊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聚龍山

  又叫龍洞溝,位於磁縣陶泉鄉中岔口村南,是磁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經常有蟒蛇出入,因此得名聚龍山。山峰林立,峭壁如劍,怪狀奇石不勝枚舉。主要景點有蠟燭山、龍王殿、南天門、一線天、觀音殿、棧橋、李爺廟等景點,特別是觀音殿前的兩座山峰,猶如秉燭夜讀,矗立在觀音殿兩側,當地人把它們稱為蠟燭峰,高聳入雲,十分壯觀。


漳河三峽

  位於磁縣西南部的白土鎮,距離縣城40公里,景區長20公里,沿河自然風光秀麗,景點獨特,有「北方小三峽」的美譽,風光俊美秀麗,河水清澈怡人,人稱「小江南」。沿途有無底洞、神牛峰、北朝佛洞、王莽射劉秀的箭眼、稀有植物龍鬚草、北方奇觀溶洞群,遊人至此,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如同到了世外桃源。

  此外,景區內還有與紅旗渠齊名的躍峰渠水利工程讓人嘆為觀止。


險峰渡槽

  位於磁縣白土鎮張二莊村東南,飛跨西部山區高家堖與跑馬山之間,全長210米,高32.3米,單孔跨度106米,拱券脊高6.5米,大拱圈上部有跨徑5米的腹拱12個。如一座峽谷飛虹,依然保持著「單拱跨度亞洲之最」的美譽。


溢泉湖

  溢泉湖位於磁縣縣城西6.8公里處,為磁縣境內首家省級濕地公園。水域面積達18平方公里,約相當於日月潭的2倍、西湖的3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溢泉湖都會迎來大量遷徙候鳥,十萬餘只大雁以及其他候鳥棲息溢泉湖,呈現了「十萬大雁不南飛」的奇特景觀。  


岳城水庫

  地處磁縣城西南42華里處,水庫大壩為亞洲第一大土壩,若把其土方變為一米寬一米高的小壩計算, 其土方可繞地球一圈半。站在雄偉的大壩上向西眺望水面:浩瀚如八百里洞庭,晴日裡波瀾不驚,水質清澈藍的純粹,纖塵不染。


豐厚的人文

磁州窯博物館

  位於縣城內磁州路中段路北,建設總面積5000平方米。現有藏品140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38件,二級文物42件,三級文物1676件。這些藏品以地域文化為特點,形成了磁州窯文物藏品體系和北朝墓群出土文物體系,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2007年5月,磁州窯博物館《黑與白的藝術》專題陳列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9年1月22日,獲評為河北「2018不得不訪的精品博物館」。


鼓樓

  位於縣城中心,建於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因其宏偉的主樓兩旁各建有一間鐘鼓樓而得名,是一座體現明代漢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又稱「天中第一樓」、「畿南第一樓」,是磁州的象徵。


城隍廟

  位於磁縣城內西大街,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城隍廟大殿為廟內現存唯一的建築。建築坐北朝南,建築面積470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琉璃瓦頂。柱網布局採用移柱和減柱做法,室內大木用九架大梁,檐下四周施七踩斗拱。該建築並用移柱、減柱做法在明清建築中是不多見的。


崔府君廟

  位於磁縣城內府君廟街北側,據志書載,唐開元六年(718年)為祀滏陽縣令崔珏所建。現存建築有正殿、拜殿、後殿、過廊,平面呈「工」字形,現存建築時代為明、清時期。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關石橋

  位於縣城南關外,始建於金泰和元年(1201年),目前保留的南關橋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重修的,橋上兩側各有21根望柱,上面雕有獅、仙桃等造型,是現存古橋中規模最大的石橋。「滏橋秋月」為古磁州八景之一,恬靜的秋夜裡,皎潔的明月與水中的橋影相映成趣。


天子冢

  又稱「太上冢」、「平頂山」,是東魏孝靖帝元善見的陵墓。位於前港村東南1500米的崗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文物,北朝墓群中的一座,是北朝墓群中最高、最大之墓。這裡有聞名的水聲台階,十分神奇。

 

蘭陵王

  位於磁縣南5公里處,是北齊高歡之孫高肅之墓。墓冢高大,周圍建有透花圍牆,墓地建有碑亭。碑亭是現存「磁縣三高。1988年,蘭陵王碑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磁州窯文化創意產業園

  占地300畝,建築集徽派、唐代、晚清園林風格於一體,是集瓷器生產、文物收藏、會展、競拍、藝術創造、休閒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園區。

  這裡將成為全國最大磁州窯文化創作研發基地、文化產品展示拍賣交易基地、磁州窯陶藝人才孵化基地、磁州窯研討交流、影視文化傳播基地、獨具匠心的地方文化特色園區、磁州印象古文化街。


邯鄲方特國色春秋

  邯鄲方特國色春秋以華夏歷史文明和邯鄲歷史地域文化為基礎,汲取成語文化、神話文化、邯鄲歷史文化、傳統藝術文化、民俗風情文化等多種文化源流的養分,以高科技表現形式為手段,綜合運用聲、光、電、數位技術等高新科技,將文化傳播與互動體驗融為一體,生動展現了漢語成語文化背後的豐富內涵和獨具特色的邯鄲地域文化。


原生態的傳統村落

  在磁縣西部太行山區,也有許多美麗的傳統村落:青山環抱,古祠古宅依山傍水,古寺古塔點綴其間,村內阡陌縱橫,千頃良田,百口池塘,清溪環流,一派原始自然生態。

  磁縣西部山區有13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吳家河村、花駝村、崗西村、北岔口村、北王莊村、南王莊村、北賈璧村、同義村、五合村、雙合村、西苗莊村、西花園村、齊家嶺村,排排樹木、潺潺流水、石屋舊祠……,寧靜古樸,世外桃源。


紅色印跡


直南黨史館

  位於磁縣磁州路中段,分為上下兩層,陳展面積1500平方米,展覽主題為「直南先鋒」。共分為直南火種、中流砥柱、烽火長歌、迎接解放、建設家園、走向復興等六個分主題,展示革命歷史圖片近五百餘張,收藏革命文物三十餘件,全面形象反映了直南地區共產黨組織發展的光輝歷程。

  先後被評為2017年河北知名品牌、被命名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中共河北省黨史教育基地、邯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邯鄲市廉政教育基地、邯鄲市青年文明號、邯鄲市檢察機關直南黨史館紅色教育基地、磁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磁縣廉政教育基地、磁縣黨員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舊址

  位於縣城南8公里的時村營鄉西小屋村。1925年夏王子青在西小屋學校組建了中共直南第一支部及活動地,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革命聖地。


直南第一個抗日民主縣政府舊址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為建立抗日根據地,解決戰爭供應基地問題,冀、豫特委召開了黨的工作會議, 決定成立磁縣抗日民主政府。1937年11月1日,在磁縣北賈壁村陰溝寺召開了全縣各村村長和代表參加的萬人大會,大會正式宣布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田裕民當選為政府縣長。


白龍廟

  白龍廟革命歷史文化遺址位於磁縣都黨鄉同義村琦寶山境內。建於1925年12月,建築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保護範圍面積5000平方米。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白龍廟成為早期革命領導人的主要活動地。劉少奇、鄧小平、王維綱、紀德貴、唐壽山等老一輩革命先驅,在這裡留下戰鬥的足跡······


花駝村129師後方根據地舊址

  花駝村紅色遺存非常豐富,抗日戰爭時期,幾乎整個村莊成為129師的兵工廠,村中現存129師兵工廠舊址達12處。還有毛巾廠、肥皂廠等。


品歷史、觀山水

逛古村、遊樂園

……

文化因旅遊而興盛

旅遊因文化而精彩

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

必將讓磁縣文旅產業

迎來新的春天!

部分圖片來源:磁縣攝影家協會

(磁力磁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i9HXG8BMH2_cNUg5n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