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野果」,當水果少有人吃,以前拿來釀酒,如今燉湯是極品

2019-07-22     農村生活生

童年是農村娃這輩子最快樂的日子。在以前那還沒有一絲工業煙雨的農村,孩子們都在田野上奔跑,放牛娃躲進草叢中摘野果子,到處都留下了美好的童年時光記憶。隨著時光流逝,很多東西也逐漸被人們改變了看法。

過去耕牛是家家必備的搖錢樹,如今整個村莊都見不著一頭牛了。道路上最大的改變是板車成了小轎車,冷清的道路幾十年過去不知道維修了多少遍,擁擠了多少。

最近在農村大集上看到一種水果,但把它當作水果卻少有人吃,以前村裡都拿它釀酒,如今卻被城裡人拿來燉湯,人稱「忠果」,不知道各位農村小夥伴是否認識呢?


說道忠果絕大部分人肯定不認識了,要是說俗名,那是只要農村人就知道是啥。它的學名叫做「橄欖」,一種是水果可又不被當做水果對待的一種常見果子。那麼忠果這個名字是怎麼由來的呢?這就要從它的口感說起了,橄欖也是因為口感不好不被人當做是水果。口感入口很多人只含著卻不敢咬第一口。它的味道應該用難以下咽的苦澀來形容,不過只要敢咬下第一口,接著奔襲而來的是一種清涼的甘甜,味道讓人舒爽,被古人譽為是忠言逆耳,藥苦良口的水果,故而被稱為「忠果」。

農村常能羅列出幾個難以下咽的水果,其中橄欖和油甘果兩個必上榜。正因為難吃,這兩水果被用於加工成副食品流入市場,少有人把他們當成水果食用。那麼這橄欖到底有啥用途呢?從古至今都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文化不斷地變化。那麼我們就從過去開始來了解下這橄欖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吧。


據村裡老人介紹,這橄欖不是現在才沒人生吃,而是在過去一段很長時間以來,就少有人食用生橄欖了。在過去人們種植也好,野生採摘也好,絕大多數人都是拿它來泡酒。我們國家酒文化源遠流長,從公元前就開始有人釀酒,當時釀酒都是選用周邊的自然材料作為輔料釀酒,釀出來的酒也各有特色。在筆者老家就非常興這橄欖釀的酒。在農村除了拿橄欖釀酒之外,還有刺梨、桃金娘、紅棗等常見的野果子。


不夠現在隨著生活多樣化還有吃貨的各種發明和研究,橄欖在生活中的角色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說我們農村最普遍的吃法吧,喜歡喝酒的農家還會繼續用橄欖釀酒,但大眾家庭已經會拿橄欖作為燉湯的主原料,比如橄欖燉排骨,橄欖燉雞等。這拿橄欖燉湯可謂是一絕了,在湯中熬煮的時候可以將橄欖的苦澀味去除,並且讓橄欖釋放它那獨特的甘甜味道,在中醫界還是一味不錯的食療家常菜哦。


據筆者多方面了解,如今的橄欖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多了。筆者就舉幾個常見的吃法和用法吧。首先生橄欖雖然不好吃,但其卻有一道偏方作用,在我們人體即將感冒入侵有著喉嚨不適之時,吃幾個生橄欖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的作用。另外一種常見吃法就是腌制橄欖,可作為蜜餞流入市場,這有分咸橄欖,也有甜橄欖,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哦。

在一些窮苦的農村地區,土法腌制咸橄欖可是一種下飯菜。一顆咸橄欖可以下一碗稀飯,開胃又清淡,是不少窮苦人家的必備美食哦。不知道你們對於橄欖的認識有多少呢?歡迎留言一起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dc_NmwB8g2yegND_b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