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創業者來說,危機感是一個不能拔的「毒瘤」

2019-08-23   行知牛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危機不斷、困難重重似乎成為創業的一種標籤,但也正是因為各種危機,才會讓創業者不斷前進,追求卓越與創新,獲得成功。

所以,危機是一個不能拔的「毒瘤」。

01

年少得志最危險,一切都是「毒」

看到這16個字,你第一想到的是什麼?沒錯,一定是ofo共享單車吧。

說起共享單車,或者真的是一個站在「風口」上的項目,但是整整兩年的時間走向了潰敗。



是否還記得堆成山一樣的小黃車,漫山遍野?

是否還記得因為孩子破譯密碼,慘遇車禍?

是否還記得女子因為剎車失靈,撞向大貨車?

是否還記得幾千人在北京中關村退199元押金的場景?

……

為什麼會如此不堪呢?與管理者有很大一部分責任。

比如:小黃車在發展最佳時機,創始人戴維不是想著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堵住漏洞,而是到處融資,增加小黃車的市場投放量,只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占據市場。

其實,站在風口上,連豬都可以飛起來。但過了這陣風,豬就會重重跌落在地。

戴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沉醉於眼前一點小成績,不再居安思危,不再自律自省,不再繼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沉醉於眼前的繁榮假象。

卻忘記了在市場外,有無數競爭者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



有時候,年少得志最危險。因為啊,人生輕易給予的寵愛,都有毒。

02

唯獨不斷的奔跑,才能不被碾壓

業知識日新月異的更新,各種創新技術層出不窮,即使再優秀的人,再優秀的企業,也無法靠吃老本過一輩子。

舉個例子,蘋果產品在四五年前,是多麼風光榮耀的存在。

新品發售時,有人凌晨就在門店前排起長隊,即使這樣也一機難求。甚至許多青少年,為了追隨這股風潮,而去賣腎。而短短兩年,它也一樣被華為碾壓。

所以如今,在各行各業,能站在金字塔頂的人,都是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這類人一般都有極強的危機意識,正因為如此,他一直都保持著學習的能力,一直在填補自己的不足,一直在不斷地完善自己。這樣,他才能隨時隨地地來應對各種撲面而來的風險。



03

思考失敗,增強危機感

李嘉誠被稱為「超人」,他素來以精準的洞察力和判斷力,折服了一大批投資者。

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危機,他總能有驚無險地避開,財產始終有增無減。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強烈的危機意識,以及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經營理念。

他每天90%的時間,仍然在考慮未來的事情。不斷假設公司會碰到的問題,並為之找出解決方案。所以等到真正的危機來臨,他已經做好準備。



任正非同樣也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人。

他曾說: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只有危機感!

華為管理幹部的平均年齡每年必須下降,大批優秀的年輕人得到提拔。

本以為可以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的管理幹部們絲毫不敢懈怠,否則,就會被後浪打到沙灘上,迅速淘汰出局。

所以,在華為公司,無論你身出什麼職位,就要樹立危機意識,不斷地給自己的腦子注入新的東西。

不然的話,你不僅得不到進步,而且你現在所擁有的也會離你而去。

古人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無論是厲害的人,還是厲害的企業,都懂的追隨潮流的腳步,不斷充實自己,一直走在完善自己的道路上。

雖然殘酷,卻是赤裸裸的現實。只有危機感,才能讓創業者保持清醒的頭腦,創造出無數個可能。

你覺得什麼是危機呢?歡迎留言討論,同時關注行知牛,閱讀更多創業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