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這個春節放心吃肉、大口吃肉!~
昨天(1月19日),國家發改委表示,春節臨近,大家都很關心豬肉市場供應和價格問題。隨著前期生豬穩產保供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生豬產能恢復加快,目前豬肉市場的供應是充足的,價格總體平穩,禽肉、水產品等替代品產量也明顯增加。
來源:央視網(下同)
為切實保障春節期間居民豬肉消費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採取了有力措施,確保節日市場供應穩定:
一是加大凍豬肉儲備投放,自冬至前10天至臘月十五,已經分6批次合計投放了約15萬噸中央凍豬肉儲備,全國大多數省份及主要城市也結合當地市場形勢,聯動進行投放,增加了豬肉市場供應。今後一段時間,包括春節以後,還將繼續加大組織投放凍豬肉儲備;
二是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為了保障低收入群體不受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國家發改委加大督促力度,指導各地落實好保障補貼機制,最新統計,各地已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12.5億元;
三是加強市場監管。國家發改委將配合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價格欺詐等各類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良好有序的市場秩序。
春節前後豬肉供需有望總體平穩
春節將至,豬肉消費即將進入高峰期,農業農村部日前表示,當前生豬生產出現多重積極因素,不支持春節前豬肉價格進一步上漲。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下同)
從2019年12月份監測情況看,一些養豬場戶前期存欄的肥豬開始集中出欄上市,生豬出欄環比增加14.1%,出欄平均活重達到128.5公斤,綜合測算豬肉產量將增加17.1%,通常節後豬肉消費會有所下降。
養殖戶擴欄意願強 生豬產能回升
在各項政策措施和市場行情的帶動下,養殖場戶增養補欄信心不斷增強,全國生豬產能繼續保持恢復向好勢頭~
半年前,田景剛的養殖場生豬存欄量是1500頭,現在經過設施設備升級,養殖場的生豬生產效率明顯提升,這裡的存欄量已經達到3000頭。在河北唐山,像田景剛這樣的養殖戶不在少數。
河北省唐山市生豬養殖戶 田景剛:貸款也順暢貸了50萬元,新增了七棟豬舍,經過豬舍改造,母豬每年每頭能多產兩頭仔豬,另外我建了沼氣池,滿負荷生產可以發電取暖。
河北省唐山市某飼料供應商 姜永傑:從去年的八月份開始,唐山的豬飼料銷售每個月都在增長,去年十二月份比十一月份增長15%,其中母豬飼料增長20%。
養殖戶積極擴欄,算的是一筆經濟帳。
河北省唐山市生豬養殖戶 田景剛:行情好,現在是十八塊一斤,價格是歷史最高紀錄,一頭肥豬能掙兩千多塊錢。
伴隨著生豬產能提升和行情拉動,養殖戶出欄的積極性也在提升。
河北省唐山市生豬貿易商 崔志眾:價格穩定平衡,賺錢,出欄量多了,大家也不壓欄了,每頭豬在三百二三十斤左右,一天收個五六十頭。
記者在河北唐山採訪時發現,這裡的很多養殖戶都有擴大生豬存欄的想法,他們了解到,目前,廣西、廣東等地已經開始出現樓房式豬場,這是一種全密閉式多層立體建築,這讓養殖戶們有了新思路。
河北省唐山市生豬養殖戶 李寶震:準備再蓋三棟豬舍,大約存欄三百頭母豬,年出欄約六千頭的產能。我最近感覺唐山附近有蓋三層樓養豬的,這個挺好,第一節省一半的用地;第二減少人工,都是現代機械化的設備;第三通風好,減少疾病。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的全國最新的生豬生產情況顯示:2019年12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2.2%,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顯示全國生豬基礎產能回升勢頭逐步穩固,河北、山東、黑龍江等地的生豬出欄量增長明顯。
而昨天的另一個春節消息,則是讓逐漸適應垃圾分類的大家,在心裡又立起了一桿「環保標杆」——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
(截圖自國家發改委官網)
而這也是自十二年前發布「限塑令」後,我國對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再一次提出的新要求。
《意見》中有不少含金量較高的政策,其中就包括了加大對重點項目支持力度,落實好相關財稅政策,加大可循環、可降解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替代材料和產品性能。另一方面,健全制度標準、嚴格執法監督。
全球多國陸續頒布塑料微珠禁令《意見》細則一圖看懂
塑料微珠通常被應用於洗面奶、沐浴露、牙膏、護膚霜等日化用品中,由於尺寸太小,這些難以降解的塑料微珠無法被現有污水處理系統過濾,最終會流入海洋,成為海洋污染的一個主要來源。
為了應對塑料微珠造成的環境問題,近年來,很多國家已經陸續頒布了相關禁令。
塑料微珠通常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可以說塑料微珠在環境中無處不在,科研人員已經在海水、食物、空氣和自來水等來源中都檢測到了不同濃度的塑料微珠。
它本身所含的以及在水中吸附的有毒物質能經由食物鏈累積,最終可能進入人體,威脅人體健康。去年,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人均每周攝入近5克的塑料微珠,等同於一張信用卡所用的塑料。
《意見》還有哪些細則,一圖告訴你!
《意見》指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
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國家發改委體改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 楊春平 點評:
政策變量就是無論從範圍、從種類,還是從措施都更加豐富,比如說2007年那次只是在超薄塑料袋,這一次是針對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的以及包裝物等幾個方面來提出了我們的禁止限制。
作者:你髮姐
編輯:李昂
監製:王俊稷
來源:央視新聞、央視網、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