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肝降壓消暑氣,送你一道爽口「千金菜」

2019-08-19     廣東衛視健康有道

爽脆可口的萵筍,做成涼拌超下飯,清炒也不賴。

好吃爽口是萵筍的特徵,常被營養科醫生推薦為夏鞦韆金菜。

常吃萵筍有益處

萵筍,又名萵苣、千金菜、香萵筍。

其味苦、性寒,有益五臟、通經脈、堅筋骨、開胸膈、利小便等功效,還助降血壓和血糖。

01

降血壓

萵筍的鉀含量很高,每 100克含 212毫克,是鈉鹽含量的 27倍。

常吃有利於促進排尿、減少心房壓力、調節體內水電解質平衡。

02

調節血糖

萵筍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無機鹽、維生素含量較高,尤其富含煙酸(即維生素B3,每100克含0.5毫克

煙酸能刺激胰島素分泌,調節體內的糖代謝和脂肪代謝,促進消化分解從而對血糖控制有一定幫助。

糖尿病患者適當食用可改善糖的代謝功能。

03

防治缺鐵性貧血

萵筍能防治缺鐵性貧血,因其富含鈣、磷、鐵、鋅等元素,其中鐵元素易被人體吸收。

非常適宜老人、孕婦及長期臥床患者補充鐵元素。

04

養肝、防痛風

萵筍護肝、養胃還能抵禦痛風。

因其莖葉含有名為萵亞片的白色乳液,有鎮痛麻醉之效,還可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食慾。

常食能改善肝臟功能,還有助於抵禦風濕性疾病和痛風。

05

調節情緒、改善睡眠

萵筍含少量影響人體基礎代謝、心智、體格發育以及情緒調節的碘元素。

所含的碘元素具有鎮靜作用,常食萵筍有助於調節情緒、幫助睡眠、消除緊張。

06

寬腸通便

萵筍含大量的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幫助大便排泄,有利於緩解便秘。

萵筍怎麼挑

鮮嫩是挑選萵筍原則。

萵筍莖皮多為白綠色,莖肉質脆嫩,幼嫩莖翠綠,成熟變為白綠萵筍色。

看外形

新鮮、品質佳的萵筍外觀:莖粗短條順、不彎曲、大小整齊,無黃爛葉、不抽苔,整修潔凈,基部無毛根,上部葉片不超五六片。

表面光鮮

挑選皮薄,質脆水分充足,筍條不蔫萎,表面無銹斑的來購買。

聞氣味

新鮮的萵筍莖部肥大脆嫩,味鮮有香氣。

鮮嫩度

鮮嫩的萵筍色澤淡綠,如同碧玉一般;成熟過度的則皮厚、肉白、心空。

萵筍葉扔不得

不少人認為萵筍的可食部分只有莖部,其實萵筍葉可以食用且非常有營養。

萵筍維生素主要儲存葉中,葉比莖的維生素含量平均高 5-6倍,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莖高 15倍以上。

萵筍葉富含維生素A,促進毛髮生長、抑制癌細胞,還有抑制面部油脂分泌過多的功效。

萵筍怎麼吃

萵筍的做法非常多,隨便一做都是一道美味的菜。

萵筍木耳肉片

木耳味甘,性平,能益氣強身,養血駐顏,對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等有防治作用。萵筍、木耳二者同炒有促進消化、降三高的食療作用。

食材:

豬瘦肉適量、萵筍一根、泡發木耳 15克、姜、紅椒、蔥、蒜 適量。

做法:

1、豬肉切薄片用澱粉生抽腌 10分鐘,萵筍切片,木耳用水發開,姜切片,紅椒切段。

2、油燒七成熱,肉片炒至斷生撈出。

3、另起鍋油燒七成熱,下姜、紅椒、蒜末炒香,再下萵筍片、木耳炒至斷生,最後加入肉片同炒,加鹽、雞精調味即可。

清炒萵筍山藥

山藥味甘、溫、平,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萵筍和山藥搭配,營養更佳,開胃健脾又增加食慾。

食材:

萵筍半根,山藥 150克,鹽半小勺,白醋(米醋)一勺

做法:

1、山藥去皮切菱形薄片,放醋水中浸泡十分鐘,萵筍去皮切菱形薄片。

2、油鍋放山藥萵筍翻炒至斷生,再加半小勺鹽炒勻即可。

蚝油萵筍葉

蚝油萵筍葉好吃又開胃,買一根萵筍做兩道菜,賺了賺了~

食材:

萵筍葉、蚝油適量、蒜蓉、熱油適量。

做法:

1、萵筍葉去老葉,摘下洗凈,瀝干切段。

2、鍋中燒水,將萵筍葉放開水中焯一會。(最好在一分鐘內)

3、撈起萵筍葉過涼水,這樣更加爽口。

4、泡完涼水裝盤,淋上蚝油蒜蓉,熱油倒菜上即可。

天氣那麼熱,動手試下蚝油萵筍葉或是涼拌萵筍,簡單易上手還不費時,關鍵還好吃!呵護健康,從飲食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X_rsGwBvvf6VcSZBV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