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夸點新鮮的

2020-06-23   第十放映室

原標題:「隱秘的角落」,夸點新鮮的

*本文涉及劇透,介意勿入

上周,相信大家都被一段高能得不像國產劇的開場到了——

秦昊飾演的斯文眼鏡男,帶爸媽去爬山。

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一家三口登高望遠,決定拍照一張以作留念。

眼鏡男又是找角度,又是對焦距,又是給二老擺姿勢,以求攝影效果一級棒。

搞得老頭兒不耐煩了,「好了吧」?

眼鏡男低頭的一瞬間,眼神有些陰鬱。

抬臉卻又重新堆滿笑容,柔聲應和:「好了。」

然後......把二老推下了懸崖......

此時,驚悚的陰間配樂響起,詭異的片頭動畫出現。

不到兩分鐘的時間裡,故事尚未開始,就製造了讓人汗毛倒豎的觀劇體驗。

經此一役,繼「阿樂帶你去釣魚」之後,「秦昊帶你去爬山」也成為了一句有畫面感的作死警告。

高能開場成為出圈要素。

即使你只是因為好奇而點開視頻的路人,本劇也絕對不會讓你帶著失望離開——

《隱秘的角落》

豆瓣 9.0

本劇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

講述了三個小孩——朱朝陽、嚴良、普普,無意間記錄下了一個成年人——張東升,謀殺岳父母的過程。

從此他們的人生互相裹挾著走向了失控。

原著的名字,已經透露了誰才是這罪惡故事的真正主角,並且早早給他們定了性——壞。

相比原著赤裸裸的「壞」,《隱秘的角落》改編得更加「隱秘」。

我並不認為這只是對抗審查的被動選擇,而是充滿了主創的積極創造。

它不界定人的好壞,而展示人性的困境。

死去的人多少都有一點「原罪」。

第一集死去的岳父岳母瞧不起上門女婿,第二集墜樓的朱晶晶恃寵而驕專橫跋扈,第四集死去的徐靜婚內出軌。

(防止劇透,後續送人頭的就不說了)

作惡的人也有可被理解的動機。

無論是表面惡人張東升還是終極惡人朱朝陽,他們在婚姻和原生家庭里,長期被壓抑、遭受最痛苦的背叛。

愛的缺位導致了他們內心的扭曲。

「我還有機會嗎?」

每次殺人前都不忘禮貌確認的升升子之問,實際上也是一種暗示:

惡人行惡,都有來自他者的助推。

這個推動力,可能只是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刻薄、冷漠、自私等各種踐踏他人尊嚴和感受的作為。

一些平平無奇的小惡,最終成為釀造大惡的引子。

導演辛爽說,「我對展示純粹的惡沒有興趣。」

他想為觀眾剖開的是家庭、情感與成長這些問題背後的心理根源。

那才是所有不幸和罪惡滋生的深淵。

它也不明說劇情真相,而交給我們自己選擇。

貫穿全劇的「笛卡爾寓言」,首先串聯起了張東升和朱朝陽的命運對照。

他們都是數學天才,同樣心思縝密、善於偽裝,高手過招間也有種惺惺相惜。

並且都被捲入了命運的選擇題——

在自己的人生故事裡,相信愛還是背叛

同樣,「笛卡爾的寓言」也交給了我們觀眾一個選擇題:

相信真相還是童話?

為此,劇中設計了大量欲說還休的細節,以供觀眾開放性解讀。

很多人包括原著作者紫金陳在看完大結局後,表示最後兩集為了規避審查還是有所妥協。

「比如有些人應該死了,但是必須活下來。」

「再比如最後一個鏡頭刪了窗戶外的鏡頭。」

普普和嚴良到底有沒有死?

自從在張東升家呼吸困難以後,普普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嚴良最後突兀地出現在朱朝陽開學儀式的禮堂,畫面十分超現實。

包括片頭動畫里,三個小人最後只剩下一個蜷縮在角落裡。

他們倆是死是活,你可以選擇自己相信的結局。

再者,朱朝陽對朱晶晶的死到底有沒有責任?

現場唯一目擊證人普普,在最後一集的回憶里說了這麼一句話:

「她要掉下去了。」

一個「要」字,以及葉警官勘察現場時發現樹枝上的裙子殘片,足以說明當時的朱晶晶沒有直接摔下去,而是掛在了樹枝上。

朱朝陽是見死不救,還是推了一把,你依然可以選擇自己相信的版本。

「給欣欣治白血病」,成為了觸發並推動全劇事件的「麥格芬」。

第三集有個畫面是,普普想像她給家人唱《小白船》,她正好遮蓋了弟弟的位置。

並且她也曾和朱朝陽一樣說過,想替自己的弟弟/妹妹受過的話。

如果是朱朝陽殺了朱晶晶,那麼相應地,欣欣是不是早就死了?是不是因普普而死?

這些便都有了疑問與猜測。

《隱秘的角落》的細節功夫,給了觀眾強烈的解謎快感。

就連朱朝陽桌子上的魔方,也有了《盜夢空間》里的旋轉陀螺內味兒。

不僅如此,作為有效對抗二倍速、一秒鏡頭都不浪費的神仙劇,它讓每個出現的內容元素,都有效地參與了敘事。

驚悚的黑白動畫 片頭,是導演 要求團隊結合整部戲的內容製作的。

就算單獨拿出來也是一部完整的動畫故事,而非像傳統片頭一樣淪為字幕背景板。

大鬼和三個小鬼的貓鼠遊戲

第十集《張叔叔》一幕,由新褲子主唱彭磊繪製的《三個小雞》繪本漫畫,與劇情也有著強烈的呼應。

能請到彭磊畫漫畫並不奇怪,因為導演辛爽也混了幾十年的滾圈。

一個廣為人知的幕後趣聞便是,辛爽曾是Joyside樂隊成員。

所以我們頭一次在一部國產劇里,看到如此多的高質 片尾曲(12首)

它們大部分來自國內小眾先鋒樂隊,也有傳統民謠改編。

仔細看這些配樂歌詞,其實都埋下了人物命運的伏筆。

一首《小白船》,成功毀童年

還有廣受讚譽的 剪輯,讓本劇脫離了國產劇的通病——推動劇情靠嘴說。

過分依賴台詞,是國產劇視聽語言匱乏的反映。

《隱秘的角落》則用構思巧妙的蒙太奇,為鏡頭添加了豐富的意涵。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朱晶晶火化和朱朝陽生日的交叉剪輯。

死與生,痛苦與快樂,失去女兒與奪回父親。

強烈的對立意義被並置在一起,產生了強烈的衝擊感。

即使這時的朱朝陽還是一個令人同情的乖孩子表象,但是從這樣的剪輯中就可以嗅到一絲邪惡的意味。

參照與他對應的張東升,他在岳父母死後的怡然自得模樣,我們就能感覺出朱朝陽的快樂並不是天真單純的。

甚至是 色彩

如周春紅那塗了又抹的口紅,絲襪遮掩的紅色指甲油,都象徵了她自我壓抑的情慾。

這些細節,共同構建了所謂的「電影質感」。

它們是創作的樂趣所在,也是觀賞的樂趣所在。

是國產劇在審美上的一次勝利。

但相比細節解謎,電影質感,我最有感於本劇的,還是它的 生活質感

國內大部分犯罪懸疑劇/片,都喜歡把背景放在冬季的東三省。

陰冷天氣、廢舊廠房等環境,成為渲染犯罪氛圍的常見元素。

《隱秘的角落》則不,它把背景放在了夏季的南方城市。

陽光猛烈,綠植油油。

紅瓦灰牆的潮濕小鎮,悶得人滿身都是油亮的汗珠。

大人小孩圍坐在小賣部的矮凳上,喝著色彩繽紛的玻璃瓶汽水兒。

好似秋山亮二拍攝的《你好小朋友》,輕易就能勾起80、90後對夏季的回憶。

室內人家的居住環境,也脫離了樣板間裝潢。

細節到蒼蠅拍、雨傘、發卡的布景陳設,使得空間充滿了生活感。

如辛爽所說:

「要讓觀眾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某處真的有這麼一個小城,你才可能去相信這個人身上發生的事情,再去感受他的情感。」

從《無證之罪》里的「李豐田」一出現——

在煙燻火燎的「老井油條」早餐店前,香香地嗦著粉、吃著油條、喝著大麥茶。

讓人身臨其境的市井味,一下子就讓我進入了這個故事。

還有我個人認為的演技最佳王景春,將一個即將退休的老刑警演繹得纖毫畢現。

和老伴兒介紹嚴良的間隙,自然而然地拍一下腿上的蚊子。

現實中有沒有蚊子不知道,但這一動作既生活化又符合潮濕的南方環境。

老伴兒不想他臨退休還惹事,於是挖苦他只是一個小民警。

老陳憤懣地反駁:「別小民警小民警,我就是退休了,也不跟你跳舞去」。

邊說邊揮舞著手裡的饅頭,狠狠地咬上一口。

他悶頭吸溜著早餐,老伴兒沒好氣地甩掉撐衣杆。

老倆口的拌嘴戲一下子就鮮活了老年夫妻生活日常,也立起了老陳的暴脾氣、榮譽心和責任感。

吃,這個動作,是本劇十分重要的表達手段。

令觀眾讚不絕口的表演,大部分重頭戲都是藉助吃東西這個動作來完成的。

比如周春紅(劉琳 飾)吃橘子這場戲。

面對情人的拋棄,她沒有掙扎吵鬧,而是安安靜靜地吞咽橘子,無聲地流著眼淚。

婚姻不幸、情感失敗的她,咽下生活的苦果。

這份安靜,與她對待朱朝陽和朱永平的歇斯底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當她對著病床上的兒子大聲吼叫,朱永平無奈地說:

習慣了,她就是這樣的。

魅力平平、能力平平的她,在外人面前弱勢但是「窩裡橫」。

為了保護兒子,她會變得十分強勢;

但兒子也是唯一讓她在失意生活中,擁有權力感的發泄口。

相比兒子這個相依為命的一生寄託,中年的感情際遇,實在是吃個橘子就可以消解的淡淡苦澀。

都說「為母則剛」,這句話背後,除了有對母親的剝削,同樣有對孩子的施壓。

又比如朱永平(張頌文 飾)吃餛飩這場戲。

痛失愛女,安慰完妻子的他,像往常那樣下樓點三份餛飩。

買完後聽到店家寒暄「你老婆小孩沒下來吃啊」,才發現自己多買了一份。

本打算扔掉女兒那份,終是不忍,坐到一家人平時常坐的位置,吃起那碗餛飩。

悲痛、疲憊、歉疚、無力,讓一位中年男人食不知味、難以下咽。

對朱晶晶的父愛,是有必要盡力表現的。

只有知道他對朱晶晶的父愛有多少,才知道他重組家庭後對朱朝陽缺失的父愛有多少。

朱永平一出場,是在煙霧繚繞的牌桌上。

兒子的成績,是他在朋友面前炫耀的資本。

當朋友戳破他對兒子的不夠關心,他很聰明地圓了場:

我沒有興趣知道他第幾,因為回回都是第一啊!

父子獨處時,精明老闆在牌桌上的如魚得水不見了,相反是無話可說的侷促。

車上的現任妻女掛相,橫亘在兩人之間。

食物是與生活最息息相關的東西。

吃什麼,怎麼吃,一來可以給劇中情境增加真實感;

二來對人物塑造、情感表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皮橘子串起了周春紅和馬主任的地下戀情,情與果都是酸甜摻半;

張東升殺人後總會用水果刀削紅色蘋果,營造出邪惡而危險的氣氛;

梨則成了嚴良與父親之間不斷分離的隱喻。

老陳對嚴良宛若父愛的感情,打包一份牛腩粉就已表露;

要不了孩子的張東升,帶普普去吃麥當勞兒童套餐,也可窺見他暗中滋生的父愛。

葉警官經常給女兒吃零食,這是工作繁忙的單身父親的取悅,也是寬鬆教育的體現。

吃,除了單向的象徵隱喻、人物情緒烘托,還會更加自然準確地刻畫出人物之間的關係互動。

張東升對徐靜的體貼照顧,不是體現在給她燉滋補的雞湯,就是給她準備藥。

有缺陷才需要進補,而且還補錯了人:

需要補的是張東升自己

有問題才需要吃藥,最後還變成了毒:

吃藥喝湯是兩人病態關係的體現,也說明兩人之間充滿了無法契合的付出和需求。

婚姻的破裂實屬必然。

朱朝陽和周春紅的母子關係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長期放在冰箱的燒麥,說明朱朝陽得不到應有的照顧。

一回家,周春紅就做魚給兒子吃,因為「吃了聰明」、「對學習好」。

不管朱朝陽喜不喜歡,喝不喝得下,燙還是不燙,牛奶都要逼著他喝下去。

她只想兒子快點長大,好好學習,出人頭地。

目的不是為了兒子的幸福,而是終結自己的悲劇。

兩場喝牛奶的戲份,就把一個陰晴不定、仇恨教育、自怨自艾的母親形象,以及她那壓抑窒息的母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朱朝陽最愛吃的其實是甜品,那是小時候爸爸常帶他去吃的。

本以為朱晶晶死後,自己便完全占有了父愛,但是朱朝陽發現了朱永平包里藏著的錄音筆。

接著,一貫內向的他開始向爸爸回憶以前的美好時光,講一些寧願替妹妹去死的話。

直到朱永平愧疚地把頭埋到甜品碗里。

看著無地自容的爸爸,朱朝陽露出了意味悠長的一抹笑容。

就像是看戲,嘴角眉梢寫滿嘲諷。

朱朝陽的甜品一口沒動,兩人離去,上面落了一隻蒼蠅。

爸爸的不信任,愛的不平等,就像一隻蒼蠅,殘忍地噎到了朱朝陽。

也污染了他的純白。

朱永平回去聽錄音時,朱朝陽拉拉鏈的聲音,卻沒有被剪輯出來。

只剩下他亦真亦假的動聽話語。

朱永平聽著兒子的心聲,看著牆上死去女兒的畫像。

後來像什麼都沒有發現那樣,開始給予朱朝陽完全的父愛。

結合他死前跟兒子說的那句:

忘掉今天的事情,重新開始。

那晚他或許已經徹底醒悟,是誰,是什麼,造成了兒子扭曲的變化。

他以死亡證明的父愛,是對過去的彌補,是想抹掉他親手粘在兒子心裡的蒼蠅——

他最後一次,試圖拯救與凈化兒子的心靈,想讓他選擇繼續相信童話。

作為一部推理劇,《隱秘的角落》最薄弱的反而是推理。

11集的強行送人頭,最後一集才發力的葉警官,使得諸多邏輯經不起推敲。

它好看的恰好是推理之外的東西——

真實的生活氛圍,細緻的人性刻畫,可信的情感表露。

當犯罪發生在可信的環境里,深入生活的肌理,它才會創造迴響、產生反思。

隱秘的角落裡,那些真正讓人後背發冷的惡,不是張東升的七殺,不是朱朝陽的腹黑。

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以愛之名的控制與占有。

難以克服的人性缺陷,才是最讓人無計可施的惡魔。

你看,我還有機會嗎?

wangxiaowo929@163.com

我是餘歡水 長大成人

不在看,就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