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個「中國旅遊日」
「癸丑之三月晦,
自寧海出西門……」
407年前著名的《徐霞客遊記》
就是從我們寧波寧海開篇
也讓這裡成為「中國旅遊日」的發祥地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東南」
盛唐詩仙李白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清代大才子袁枚
也都被寧波人文美景圈粉
下面就和小布一起
來看看歷代文壇大佬們
是如何為寧波代言的
四明山
周耀輝 攝
龔成佳 攝
早望海霞邊
唐·李白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日出紅光散,分輝照雪崖。
一餐咽瓊液,五內發金沙。
舉手何所待,青龍白虎車。
雪竇山
黃友平 攝
雪竇山
明·王守仁
窮山路斷獨來難,過盡千溪見石壇。
高閣鳴鐘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
壑雷隱隱連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訝諸峰俱眼熟,當年曾向畫圖看。
天一閣
黃友平 攝
天一閣供圖
久不登天一閣偶過有感
清·全祖望
歷年二百無書恙,天下儲藏獨此家。
為愛墨香長繞屋,祗憐帶草未開花。
一瓻追溯風流舊,十載重驚霜鬢加。
老我尚知孤竹路,誰來津逮共乘槎。
越窯青瓷
黃友平 攝
秘色越器
唐·陸龜蒙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
月湖
吳維春 攝
劉波 攝
月湖行
明·陸銓
我家住在湖之西,中有島嶼湖之湄。
東風三月桃花水,清陰百丈楊柳堤。
寶塔浮雲聳高漢,石橋流水飛雙鳧。
高漢雙霓西復東,往來人影綠光中。
狂客祠前朝酹酒,夢公堂里夜聞鍾。
風起沙驚鳧鶒亂,雨來聲滿荻蒲叢。
何家公子好遊俠,木蘭為船桂為楫。
輕篷細槳盪中流,翠鈿寶髻嬌雙頰。
清歌一曲白雲飛,朱顏百媚紅蕖落。
湖前湖後何繽紛,橋上人看湖上人。
行人但識湖船樂,遊人更羨湖光新。
夾岸人家門第改,惟餘明月湖心在。
露華曉候漁舟出,星光暮入水亭待。
亭上主人久不歸,湖光月影徒輝輝。
三江口
黃友平 攝
水貴仙 攝
陪魏丞相登三江亭
宋·范成大
佳節登臨始此回,聊從暗靄望蓬萊。
水分江北渡頭去,風自海東潮外來。
太白天寒猶帶雪,十洲池暖已浮醅。
一尊往酹發船鼓,我亦歸帆相次開。
東錢湖
賈銘 攝
黃友平 攝
贊東錢湖
元·袁士元
盡說西湖足信游,東湖誰信更清幽,
一百五十客舟過,七十二溪清水流。
白鳥影邊霞嶼寺,翠微深處月波樓,
天然景物誰能狀,千古詩人詠不休。
天童寺
黃友平 攝
吳維春 攝
憶東吳太白山水
宋·王安石
城頭回首距幾何?憶得好處長經過。
最思南山春樹藹,更憶東湖秋水波。
三年飄忽如夢寐,萬事感慨徒悲歌。
應須飲酒不復道,今夜江頭明月多。
阿育王寺
黃友平 攝
阿育王山
宋·舒亶
參天松柏綠陰陰,古佛岩前一路深。
猿鳥不驚如有舊,雲山相對自無心。
數泓寒水雲藏雨,十里輕沙地布金。
杖履更知非世境,上方日日海潮音。
千丈岩
黃友平 攝
千丈岩
宋·曾鞏
玉虯垂處雪花翻,四季雷聲六月寒。
憑檻未窮千丈勢,請從岩下舉頭看。
觀瀑詩
宋·王安石
拔地萬里青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
保國寺
黃友平 攝
吳維春 攝
游保國寺
清·陳夢蘭
登高回望隔塵寰,自是東來第一山。
壘錦亭前清澗轉,放生池畔翠屏環。
鐘鳴午後僧歸寺,犬吠雲中客攸關。
多少繁華新世界,獨余蘿葛幾人攀。
招寶山
黃友平 攝
登招寶山望海
清·袁枚
招寶山頭坐,茫茫望大洋。
波濤如起立,人世定洪荒。
水合天無縫,雲生島盡藏。
有誰溫帶下,親手摺扶桑。
它山堰
黃友平 攝
它山堰
清·萬斯同
善政祠前萬壑幽,一村佳趣此全收。
莫論奇績窮千古,只說江山也最優。
王令當年放木鵝,身營三矸隔江河。
只今啟閉誰相問,一任舟人倫閘過。
詩畫寧波,你的遠方
游鄞
宋·陸遊
晚雨初收復作晴,買舟訪舊海邊城。
高帆斜掛夕陽色,急櫓不聞人語聲。
掠水翻翻沙鷺過,供廚片片雪鱗明。
山川不與人俱老,更幾年來了此生。
沈世君問寧波風土
明·呂時
越絕饒山水,古今文物稠。
三冬無積雪,十月尚餘秋。
風雨無歸處,家鄉在盡頭。
出門車馬少,到處泛蘭舟。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東南。
玉版春肥筍,瓷瓶雪醉蚶。
堇山足靈氣,慈水供餘甘。
窈窕千峰處,幽蹤日可探。
門票優惠、消費券派送!中國旅遊日,寧波惠民活動多
來源:寧波發布工作室
編輯:羅湘波
這座美麗的城市,叫寧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UUXLXIBd4Bm1__YNT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