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神奇的北緯30°,是一條最神奇的地帶,也更是一條最壯麗的風景帶。它有神秘莫測的遠古瑪雅文明,有古埃及金字塔群,有神秘的壁畫、死海、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更有壯美的大海、純美的雪山、雄偉的古堡、完美的建築、瑰麗的峽谷、美麗的生物、綺麗的山嶽、絢麗的溶洞,似乎這是一條隱秘而傳奇的地帶。
在中國,湖北恩施,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也恰恰在這條神奇北緯30°地帶之上。在恩施,以山區為主,喀斯特地貌發育,溶洞溶窪眾多,自然風光以「雄、奇、秀、幽、險」著稱。在恩施,土家人「所居必擇高嶺」,往往同姓數十戶或上百戶集聚而成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內,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時,只有土司、舍把、族長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畫柱,而一般土民,多編竹為牆,茅草蓋屋,若蓋瓦房,則犯僭越之罪。
北緯30°的神秘之處,從我去到了那個藏匿於深山之中的皇城,更加的篤定了。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尖山鄉境內的唐崖河畔,有一座唐崖土司城遺址,是十四至十八世紀唐崖覃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建於元,盛於明,衰於清,三朝共計381年,是湘鄂川黔少數民族地區最典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土司遺址。
這一座神秘的城池,演繹了一段400年之久的傳奇,穿越過700年的風雨迷霧才來到今生。這座神秘的城市,印記了一個王朝的輝煌與榮耀,也上演了一出我們所不曾經歷的土司大戲,帶著神秘走過元明清三朝。
唐崖土司城、覃氏始祖距今600餘年
據《覃氏族譜》記載:元至元二十年,覃化毛奉長兄鎮國大元帥覃爾毛之命,領兵三千攻打蠻酋馬化龍,取得唐崖五峒地,置軍民千戶所。
《咸豐縣誌》記載:覃化毛治理唐崖時實施仁政,使土民得以安居樂業,感其恩德,稱化毛為「啟處送」。
由此覃化毛也便是唐崖的始祖,距今635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對於覃氏家族而言,是一個值得在族譜上大書一筆的歷史。史料記載:是年朝廷正式下令設立唐崖長官司(六品)。這意味著武陵深處、鄂西南邊陲的這座土司城獲得中央王朝認可被正式命名為「唐崖土司城」,覃氏土王以六品的「行政級別」成為朝廷官員。
而後朝廷經歷戰爭融合等等,唐崖長官使覃鼎參與平叛,先後率兵奉命征討重慶地區的樊龍、樊虎、奢崇明、奢社輝,皆凱旋而歸,立下了赫赫戰功,覃鼎位列恩施18土司之首。
歷史上,唐崖土司大多為長官司、安撫司,雖然屬於等級較低的土司,管轄範圍600平方公里左右,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土司,史書記載在明朝的鼎盛時期就有「明季唐崖最倔強」之說,屢次被朝廷徵調。
此時今生,是世界的唐崖古城
今日的唐崖土司城址西北部,有土王墓保存完整,它是唐崖土司城遺址中最為宏大、精美的墓葬。
墓室外觀為石雕仿漢地四開間殿堂式,在祭台欄板、石壁、墓室內部等處,雕刻有花草、瑞獸、團花、雲紋等漢族風格的圖案。當地村民把土王墓稱為皇墳,據傳為第二代土司覃值什用的墳墓
而在土王墓的左後方,立有一塊高大的牌坊。牌坊後面有一處墓葬,奇怪的是這座墓葬的位置明顯高於土王墓,想來也是在眾多元明代墓葬中不會出現的狀況。而這墓主則是在土司時期赫赫有名的唐崖第十二代土司夫人田彩鳳田氏夫人。田氏夫人墓可以建於此,也是有著不同凡響的地方。
關於土司城為何消失,追蹤始源,並沒有在史料上、家譜上找到任何的記載。但是在考古發掘上發現有焚燒的痕跡,而灰燼上面有瓦片堆積,說明那些木構房子被燒後,房子整體垮了下來,瓦片就覆蓋在上面。而且從現藏於縣博物館的出土文物看,一些石構件也有燒過的痕跡。所以唐崖土司城有很大的原因是一把火燒毀的,但是追其最終的原因,也早已不為人知,只留下後人的唏噓。
唐崖土司城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8處、湖北省第3處世界遺產。至此,唐崖土司城址成為世界的唐崖。它獨特的自然選擇、內外有別的規劃體系和功能格局,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小故宮」、山地城市的佳作、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展現著中華大地上中原漢文化與土家文化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