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精梳機工藝設計理念體現在「高速度、重定量、低落棉」工藝,運行速度已達到500鉗次/min以上,尤其是變速梳理精梳機,通過非圓齒輪傳動,梳理過程有一個較大的加速度,用N錫表示錫林平均運行速度(鉗次/min),錫林變速梳理過程中的瞬時轉速為1.387-2.2N錫。如果精梳機運行速度為500鉗次/min,那麼變速梳理精梳機梳理時的線速度相當於恆速精梳機的690-1100鉗次/min,使錫林對棉須叢的梳理力急劇加大,傳統的精梳元件設計理念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高效能精梳機生產的要求。這就對精梳元件的設計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紡紗企業將降低成紗棉結/千米的重心放在開清、梳棉兩個工序,圍繞降低生條棉結和短纖維含量的目標,在清梳系統採取一系列技術措施,儘可能控制生條質量指標,而往往忽視精梳機梳理工藝上機及梳理元件的作用。
生產實踐表明:合理調節、搭配前後區錫林齒密和總梳理點、優化錫林及頂梳規格及精梳工藝、合理調校錫林梳理隔距、根據不同品牌錫林齒條的實際使用壽命合理更換損傷的齒條,確保精梳梳理元件在零缺陷狀態下工作,可使成紗常發性紗疵大幅度下降。
一、錫林前區梳理功能的發揮是決定成紗質量的關鍵
1.1錫林的研發動態分析
嵌入式鋸齒整體錫林具有較強的適紡性能,已經被廣泛地應用。為充分發揮錫林的梳理效能,要在有限的錫林梳理區間內,合理配置、適當增加前區的齒密,強化前區針齒的穿刺、抓取、開松效能;優化鋸齒的幾何形狀,在保證有足夠容纖空間的前提下,增加錫林總梳理點數,以避免梳理不透纖維須叢,導致精梳機在高速狀態下輸出的棉網出現破邊、破洞現象。德國施爾公司早期的90系列精梳錫林前兩組齒密均為25齒/cm2、62齒/cm2,通常通過改變後區齒密來增加梳理點數,錫林最大梳理點也僅為30305點,而新研發的96和16系列錫林,前兩組齒密分別增加到52齒/cm2、97齒/cm2或者為52齒/cm2、88齒/cm2,最大梳理點分別可達39120點和44240點,更適合高速生產。在設計理念上,這兩個系列的錫林已經拋棄了傳統的「前稀後密、漸進梳理」的影響,大幅度增加了前區兩組齒密的設計,能有效減少短絨、降低成紗棉結、提高成紗質量。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組齒密較第二組有所降低,可增加該組齒條的強力,使其容纖量增大,解決了該組齒條易損傷和嵌花問題,同時又適當增加了後區齒密,以達到清除細小棉結,提高單纖化的目的,提高精梳機對細小棉結、短絨的清除效能,有利於紗線質量的全面提高,見表1、圖1。
引人注意的是:以往瑞士Graf Primacom齒面角為90°的錫林,總梳理點數一直沒有超越2.7萬點,強調「重定量、高鉗次、低落棉」,並結合棉卷自清潔理論,對纖維進行柔和梳理,以解決纖維損傷和充分梳理的矛盾。筆者注意到,近幾年來在錫林設計上,Graf的錫林總梳理點開始逐步增加,相繼研發的Graf Primacom 9015和9030型精梳錫林,總梳理點已經分別達到了2.9萬和3.2萬,同時在錫林梳理面為111° Primacom5015型錫林的基礎上,還研發出了梳理面為111°的5028、5030型精梳錫林,其錫林總梳理點已達分別到4萬和4.2萬,而用於E80精梳機的梳理面為130° 的Ri-Q-Comb i700精梳錫林,錫林總梳理點已達4.9萬。
圖1德國施而公司四種錫林齒密排列圖
1.2錫林前區齒密、梳理隔距及狀態對成紗質量的影響
適當增加錫林前區齒密,強化插入、開松及整理能力,為後區精細化梳理創造條件,有利於提高紗線質量。
1.2.1 增加錫林前區齒密的成紗質量對比試驗
(1) 品種:C7.9tex,原料:長絨棉;錫林品牌:JZX-4TC;車速:350鉗/min;機型:E65型精梳機;方案1:錫林的第一組齒條齒密度為20齒/cm2;方案2:將第一組齒條齒密度為43齒/cm2 。方案3:錫林的第一組齒條齒密度為:43齒/cm2,精梳落棉率調整為:16.3%。增加錫林前區齒密的成紗質量對比試驗結果見表2。
(2)品種:LC9.7tex,試驗條件同上。
從表2、表3的成紗質量對比試驗可知,適當增加前區齒密,加強了前區的梳理功能,前區針齒能夠有效抓取、開松纖維須叢,是增加後區齒密度及清除細小棉結、雜質的前提,成紗IPI疵點有所降低。
1.2.2 增加錫林前區齒密並適當縮小錫林梳理隔距的試驗
(1)品種:C8.3tex,原料:長絨棉;錫林品牌:JZX-4TC;車速:350鉗次/min;機型:E65型精梳機。方案1:錫林的第一組齒條齒密度為:20齒/cm2,方案2:第一組齒密為43齒/cm2 並將錫林梳理隔距(前區、最緊點、後區)由0.45、0.25、0.30mm縮小到0.35、0.20、0.25mm,成紗質量對比試驗結果見表4。
(2)在C9.7tex品種上做增加錫林前區密度並適當縮小錫林梳理隔距的對比試驗,方案同上,結果見表5。
從表4、表5的試驗結果可知:增加前梳理區的齒密並適當縮小了錫林梳理隔距後,成紗IPI值的降幅明顯。
在精梳錫林實際梳理過程中,由於諸多因素(不同機型精梳機的鉗板運動支點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鉗板連杆機構運動軌跡;錫林定位工藝不同;錫林齒面角不同、加工配合精度不同等)造成梳理隔距不夠理想,梳理隔距要求變化量平穩且變化量較小。筆者認為應根據國內外錫林的品牌辯證看待錫林梳理隔距的調整,這是因為德國施爾VARIO-COMB錫林及瑞士Graf Primacom錫林的齒片均具有較高的銳度、硬度、光潔度,對棉須叢穿透能力高,其梳理隔距不要調得過小,如用在E62型機上的S+U VARIO-COMB 1295(111°)錫林的前區、最緊點以及中後區的梳理隔距分別為0.65、0.35和0.45mm左右,只要棉卷定量不是很重,已完全能夠滿足梳理要求,若梳理隔距過小,反而會加劇纖維的損傷、致使精梳條的短絨率、落棉率的增加。
二、錫林總梳理點數對成紗質量的影響
在梳理面積無法進一步增大的情況下,在有足夠容纖空間的前提下,增大錫林齒密,可充分發揮精梳機的梳理效能。
2.1 不同品牌錫林不同總梳理點對成紗質量的影響
品種:LC70/C30 11.7tex;原料:長絨棉占70%、細絨棉占30%;機型:E65精梳機;車速:350鉗次/min,在精梳落棉率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試驗,結果見表6。
從表6的試驗結果可知:適當增加錫林總梳理點,可提高棉結清除效率,減少常發性紗疵。
2.2 不同品牌錫林不同齒面角對成紗質量的影響
品種:8.3tex;原料:長絨棉;機型:E62型精梳機;車速:300鉗次/min,在精梳落棉率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試驗,結果見表7。
從表7的試驗結果可知:同一齒面角的錫林,適當增加總梳理點數,通過針齒間的合理的組合,可以改變錫林的梳理度,對改善和提高精梳條內在質量及成紗質量,對降低200%千米成紗棉結效果顯著。增加錫林齒面圓心角與增加錫林齒密有同樣的效果,但齒面圓心角的改變為進一步增加總梳理點數創造了條件,而對梳理質量的影響不能完全等同於針密的增加。
(未完待續)
作者:劉允光 聊城允光精梳技術服務中心 肖際洲 山東冠縣冠星紡織有限責任公司 李子信 山東聊城華潤紡織有限公司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END
向微信後台發送「行情」,獲取最新行情
向微信後台發送「加群」,邀請您加入300個紡織群
向微信後台發送「招聘」,獲取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