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苦楝皮主要功效解析:清熱祛濕,抑菌殺蟲

2019-12-09     每天學一點醫學知識

中藥苦楝皮:性味歸經:苦,寒。有毒。歸脾、胃、肝經。本品苦燥寒清,有毒而力較強,入脾、胃、肝經。內服善毒殺蛔蟲、蟯蟲、鉤蟲,治蛔、蟯、鉤蟲病。外用能除濕熱、殺滅皮膚寄生蟲及抑制致病真菌,治頭癬、疥瘡。

功效:殺蟲,療癬。

主治病證

(1)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

(2)頭癬,疥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鮮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有毒,能傷胃損肝,故不宜過量或持續服用。脾胃虛寒、肝病患者、孕婦慎服。

採收加工:春、秋二季剝取,曬乾,或除去粗皮,曬乾。

性狀鑑別:

本品呈不規則板片狀、槽狀或半捲筒狀,長寬不一,厚2~6mm。外表麵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織的縱皺紋和點狀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呈層片狀,易剝離。氣微,味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Prypm8BUQOea5Ows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