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延遲退休每年可省萬億養老金?

2019-12-24   不執著財經

延遲退休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12月22日,黃奇帆在當天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經濟論壇上表示,如果延長女性退休年齡,將相當於每年增加1萬億元養老金,必將緩和許多省份養老保險資金鍊緊張的狀況。同時,一年產生1萬億紅利進醫保,還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又能產生勞動力紅利。

在黃奇帆看來,我國女工人一般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女幹部為55歲,而男性為60周歲,應該按照國際慣例是男女同工同酬同時退休。此外,據人社部2016年數據,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達7個,其中黑龍江當年養老基金的累計結餘已「穿底」為「-232億元」。因此,通過延長女性退休年齡,以及延遲退休來緩解部分地方養老金壓力是一個可行的措施。

那麼,很多人關心的是,如果延長婦女退休年齡10年,真的會每年多出一萬億養老金嗎?對此,我們認為測算的數據並不真實。因為每年的女工人或女幹部退休後,退休金占原來在崗工資的比重都是不同的。有些女職工的退休金占原來在崗工資收入的65折,甚至更低,但有的女幹部是85%折,甚至更高一些。同時,每個人在崗時的工資也是千差萬別。

所以,統計部門只能通過假設來估算數據,但假設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大的出入,往往滲了不少水分。其實,說女性延遲退休年齡可省1萬億養老金,是靠各種假設環境,而推斷出來的數據,在現實背景下,每年根本不可能省1萬億那麼多。

再者,現在職場競爭非常激烈,40歲以後就找不到工作了,所以很大一批女性職工都在苦熬退休。如果把女性50歲退休年齡往後移到60歲的話,那肯定有很多女性在此年齡段,因找不到工作,而處於失業狀態。更多的企業會選擇年富力強的年輕人,而不會選擇老年勞動力。所以,如果讓女性50歲退休改成60歲退休,這很可能會導致大量中年女性失業。

再次,國家每年給企業退休人員增加養老費,一般是在原來養老金待遇上增加5-5.5%。這也弱化了延遲退休改革的效果。試想一邊在給已經退休人員加薪酬,一邊又要延遲退休,兩者相抵,養老金減支的效果不會如預期那麼大了。

最後,我國許多地方過去為給上一代退休職工發放養老金,挪用當代在職職工的個人帳戶積累基金,形成了備受詬病的個人帳戶「空帳」問題,曾引發社會的斷保、退保現象。在此背景下,將延長婦女退休年齡、減少養老金支出,作為緩和養老金壓力的手段,這種做法肯定讓社會各界難以接受。

延遲退休條例相關部門正在醞釀之中,屆時也會兼顧各方群體的利益訴求。我們主張對女性退休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只要工齡達到30年的女性職工,秉承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可以自由選擇在50-60歲年齡段之間退休。這樣的彈性退休制度更能兼顧各方面的利益訴求。而盲目將女性職工的退休年齡延後至60歲,這肯定不得人心,會遭至非議。